(本文2808字,阅读完约需6分钟)
内容简介:他是从河南省信阳市下乡插队到光山县的知青,后从光山入伍。因为喜欢大别山脚下这片英雄的土地,后来就称自己为光山人,填写籍贯时同样如此。
入伍第二年,进入师文艺演出队成为文艺兵,一直到79年对越作战前才回到作战部队,战场上代理排长。
连队遭到敌人伏击,他率领一个5人战斗小组先敌抢占制高点,从中午打到下午,5人共毙敌63人。下山搜剿残敌时,走在最前面的他不幸中弹牺牲。
他就是来自信阳的战斗英雄王息坤。
王息坤
一、信阳出生信阳长,却骄傲以光山为故乡
王息坤,河南省信阳市人,1955年1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原为54军162师485团排长。
王息坤的父亲是山东省威海文登县人,1948年参加解放军,后随部队南下,1952年转业到信阳一所医院工作。其母亲是信阳人,护士学校毕业。二人结合后生下了王息坤。
王息坤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品学兼优,喜欢文艺和体育活动。那时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他在1973年高中毕业后只能上山或下乡,去广阔的农村发展。
他去了信阳市东南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槐店乡1018农场干农活。一个在城市生、城市长的孩子做不了农活的,尤其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信阳农村。丘陵山地密布,稻田水网纵横,田是小块,埂是细窄。如果一个北方人到了信阳农村,不但吃不习惯这里的主食,还走不了这里的路。
今日光山
王习坤到了农村后,却表现得并不娇贵,学育苗拔秧,插秧割稻,犁田耙地,挑粪施肥,逐渐成为一个熟练的庄稼人。由于他作风正派,干啥像啥,能团结人,后被选为农场生产排排长,领工干活。
当时农村下乡知青多,除了信阳本地区的,还有郑州、南阳等外地的。这些知青有的活泼胆大,跟本地姑娘恋爱,趁人不注意逮村民的鸡吃,跟本地青年打斗,相当不好管。槐店乡有个生产大队就为此头疼,跟农场商量借调王息坤去村里当治保主任。
王息坤上任了,发挥自己善于团结人的长处,一段时间后跟这些知青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赢得大家的佩服和尊重,村里的秩序好转,农业生产大有起色。
今日光山
三年后,1976年2月,21岁的王息坤应征入伍,告别农场的父老乡亲。之后,他把这块英雄的土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对这里的农民兄弟充满感情。
豫东南的这片土地号称小江南,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英雄、革命家、饱学之士辈出。远的有大文学家司马光,近的有德高望重的邓颖超,共和国将军尤太忠、万海峰均为上将,还有中将钱钧,少将邹善芳、吕清、扶廷修、傅家选。84年老山首战带领部队打穿插的118团副团长向坤山也是光山人。
尤太忠(右1)原广州军区司令员
万海峰(中)原成都军区政委
向坤山(前排左3)
1947年,刘邓大军战略南下挺进大别山,过淮河后第一个扎根点就在光山县,总部设在北向店镇,刘邓二位主官就生活战斗在这里。后因斗争形势变化 ,从光山转移到湖北黄冈市团风县。
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难怪王息坤为其自豪,把光山认作自己的籍贯。
邓老革命家在北向店做报告
二、猛虎师培育英雄兵,5人战斗小组打出3个一等功,2个二等功
王息坤入伍到原54军162师485团,师长就是正直、严厉、干净的李九龙。李师长在70年代主政162师10年,严抓部队训练,无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天,一天一夜负重急行军180公里是常态,急行军的战士们如脚下生风,踢雪踏浪,挥汗如雨,为共和国保留了一支强悍的猛虎精锐师。
在这样的部队当兵,对于王息坤来说如鱼得水。在农村辛苦干了三年农活,不怕苦累,训练热情高,成绩优秀。1976年11月,被选拔到团骨干轮训队学习,一年内获得五次连嘉奖,手榴弹投弹距离全连第一。
刺杀能手称号|王息坤
第二年年初,王息坤被调到文艺演出队学习舞蹈。因为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高,是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当时他已经22岁了,年纪大,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舞蹈。在连队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在又要重新开始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新事物。最终,他说服了自己,安心在舞蹈队干。
这一干就是两年,直到79年2月部队南下开拔到广西。此时的一切行为服务于战争,文艺演出队的女兵编到战地救护组,男兵基本进入作战部队。部队扩编中,军事基础较好的王息坤任485团6连班长。
162师猛虎师臂章
李九龙师长执掌162师10年,部队的战斗力大增。他带兵的理念就是战士个个如猛虎,士气如虎啸,纪律严明,指哪打哪。当时162师从水口出境增援125师,有人形容该部队下车列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初入战场,战士们闻枪炮声岿然不动,满脸自信和不屑。
李九龙(右)指挥干脆果断
3月1日午夜12时,王息坤所在部队接到奔袭广渊的命令。次日中午12:30,部队在一个叫同厄的村庄附近搜剿残敌,遭到埋伏在两侧石壁上的敌军袭击。六连一排走在最前面,进入前已注意防袭击。走进去一段,果然遭到三面攻击。
负伤的连长命令代理排长王息坤率领二排抢占右后侧制高点,避免敌人迂回包围六连。因之前二排长牺牲,连里任命王息坤代理二排长。王息坤命令五班就地隐蔽掩护,四班和六班分两路上山。王息坤跟着四班一个战斗小组上,其它2个战斗小组在山下保护随队的民工安全。
除了王息坤以外,这个战斗小组其他四名战友分别是班长潘细腊、副班长申占军,轻机枪射手王亚腰和副射手郑太银。班长潘细腊走在最前面,四人前后接应、搭人梯攀援向上,艰难到达山上,发现一个班的越军肩扛火箭筒、机枪正准备向我后面正射击的85炮阵地攻击。
潘细腊|四班长
这五人四支长枪齐向敌人射去,打倒三个,其他几人扔下两具火箭筒跑了。五人交替掩护前进,发现这里竟然还有足足两个排的兵力,正准备出动。五个人面对两个排,已然没有退路了,搬救兵来不及,王息坤观察下地形,命令两名机枪手封住西边唯一一个出口,这边三支冲锋枪把敌人往西边逼,南北皆是硝壁,无路可逃,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完全能全歼敌人。
四支枪按分工开始实施。打了一个多小时,打死一半以上敌人,枪管都打得发红已影响精度,机枪和冲锋枪交替射击进行冷却,加上所剩子弹不多,就派机枪副射手郑太银下山向连里请援。
稀疏的枪声让敌人明白对手只有几只枪,也找准了其位置,集中火力向四人攻击,但因占据的位置好加上石缝掩护,敌人竟然无计可施,进入20米预定射程内又被打倒一批。冲锋枪和枪机轮流打打停停,又过去半小时,敌人渐渐没了动静。
申占军-四班副班长
王息坤仔细观察了一阵,确信上面敌人不多了,决定下山搜剿。机枪继续留在高处观察全局并掩护三人。之前班长潘细腊一直走在小组最前面,下山时王息坤制止了他,自己走在最前面。
走到两块大石头处,王息坤停下观察,藏在石头后面的三名越军同时向他抵近射击,身中数弹当场牺牲。潘细腊当即还击,毙掉一人,其他两名继续顽抗,其中一名站起来向潘细腊射击,被他先发制人击毙。最后一名敌人和我两名正副班长互扔手榴弹,由于乱石阻挡,最终跑掉了。
此时小组子弹所剩无几,危急时刻援兵到了,机枪副射手郑太银跑在最前面为他们带路。新的战斗小组接替四班战斗,全歼了本高地敌人。其它高地战斗也基本结束。
五人消灭敌人63人,全连共消灭151人。其中班长潘细腊一人消灭22人,王息坤消灭11人,其它三名战友消灭30人。
战后,王息坤、潘细腊和申占军荣获一等功,两位机枪手都是二等功,王息坤和潘细腊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为信阳老兵点赞!
后记:潘细腊后转业到安阳市检察院工作,申占军转业到安阳市公安局工作。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喜欢军事、文史。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笔干净简练。关注我,重温英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