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588字,阅读完约需3分钟)
内容简介:1979年对越作战首日,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一辆坦克中弹冲进沟里,驾驶员被留下看护坦克等待救援。
他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孤独地守着坦克三天两夜,不吃不喝不睡觉,像一个老母鸡一样警觉地护着自己的幼崽,张大眼睛,不挪不动,随时准备与来敌战斗,人在车在,后荣立二等功。
王中社是原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一连坦克驾驶员,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时,他已是一名有着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兵了。他从农村入伍,人老实厚道,班长安排干啥就干啥,从不挑三拣四。对于部队的条令条例,样样遵守,绝不违反,是一名认真、执着甚至有点死心眼的战士。
在坦克乘员训练中,他是学习最用功、训练最刻苦的。不懂就问,向班长请教、向排长学习,不搞明白不罢休,搞明白了就专心地练,反复地练,居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坦克驾驶技术。
1979年2月17日,对越作战打响,王中社所在的一营一连配属14军41师122团作战,从河口县桥头乡出境攻打对方的孟康县。7:40分,陈宝法驾驶的一排尖刀车率先开出国境,王中社所在的二排在其后2-3公里跟进。
9点左右,二排顺利通过孟康县城西北的公路桥,走到县城西边的炮台山和仙人山时遭到敌人火炮和机枪射击。搭载的步兵赶紧下车,寻找有利地形反击。连长卢国强指挥车辆快速通过,但仍有两台车被打中停下。
一辆是排长李爱国乘坐的104车,被火箭弹击中后其他乘员全部牺牲,李排长膝盖受伤爬出车外隐蔽自己并看护坦克,后来加入路过的步兵连队,改行步兵打进攻去了。
另一辆车是王中社驾驶的103车。他正在做蛇形机动时,一枚火箭弹穿过前装甲板打中潜望镜,他眼前一黑车辆冲进了沟里。他和战友们从车里爬出,所幸没有人受伤。他清楚自己的车没有损坏,拖出来就能开。搭载的战友们先走了,他被安排留下来守车,等待救援。
他自信地背着冲锋机,带着手榴弹找到一个隐蔽位置,虎视眈眈地守着坦克。他以为救援车不久就会开过来,最晚当天就可以开着坦克继续战斗,哪知等到天黑也没有见到救援车。
白天还好点,夜晚难过,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荒郊野外孤独地守着一台坦克车,数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不敢睡觉,怕被偷袭做了俘虏,整夜瞪大眼睛注视着周围动静。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了,天放亮了。他甚至不敢吃喝,因为担心万一大、小便期间被敌偷袭。他认为援兵很快就会到来,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曾想这一等又是一天。都望眼欲穿了,还是没有看到援兵的影子。
天再次黑了,有小股敌人摸上来。感觉自己的战车受到威胁,他像个凶猛的守护神一样毫不犹豫地与敌人战斗,凭借有利地形,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对方一时拿他没办法,这股敌人后来就撤退了。
硝烟散尽,尘埃落地,他倍感凄凉与孤独。看来今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了,他似乎被遗忘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一连目前处境比他还难。自从头天遭到敌人袭击后,搭载的步兵下车,坦克单独冲过去后与步兵脱节,孤军前出,进入孟康县城。左右的步兵还没有穿插到位,坦克被敌人火箭弹抵近射击,损失惨重,不得不又退出县城。
他在黑暗中睁大眼睛,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他这会感觉孤独比敌人还可怕,宁愿有敌人过来偷袭双方打一阵,让时间过得快一点。
天亮了,听动静有大部队过来了。他精神抖擞地检查枪支弹药进入战斗状态,发现是我军的增援部队,自己人。蹲守了2天2夜的他赶紧出来与战友们联系,对方告诉他后面有坦克部队要上来。
快到中午,轰隆隆的坦克部队上来了,真是自己的部队,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副营长张继根、修理所白排长、李班长等一行人过来拖昨天受伤的坦克。
他没有被遗忘,他保护了坦克。心爱的坦克被拖上来后,不用修,他开着就走了,回到了部队,投入新的战斗中。
结语: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人在武器在。他是这样学习的,也是这样做的。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喜欢军事、文史。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关注我,重温英雄岁月!
用户96xxx02
62轻坦,4对轮,76炮。薄皮大馅。就是轻。
B845C
装甲太薄了。火箭弹都能击穿前装甲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