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空军一直是无可争议的“天空之王”。
从朝鲜战争到海湾战争,美国空军总能在战争初,就确立压倒性优势。
但这一历史性优势,正在改变。
英媒《简氏防务周刊》的分析引人注目。
这份始创于1898年的权威军事媒体,以其严谨分析著称。
它通过详细的卫星图像分析指出:
中国歼-20战机的产能,正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从2017年,首次服役至今,已经完成了12个航空旅的换装,并建立了3个专门的歼-20航空旅。
这一数据的分量不言而喻。
让我们做个历史对比:
F-22“猛禽“战机,被认为是当今最先进的空优战机之一。
但其总产量,仅为187架就停产了。
而歼-20持续扩产,中国很可能在五代机数量上超越美国。
这种转变的战略意义。
堪比,1940年代英国皇家空军,让位于美国空军的历史性时刻。
歼-20只是“基础款”一般来说,最先进的战机优先装备王牌部队。
但现在,二代机部队开始接收歼-20,这说明精锐单位的换装早已完成。
这种“溢出”,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质变。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简氏防务周刊》统计显示:
仅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的10个月间,新增歼-20就达到70架以上。
现役总数突破300架,创造了冷战后重型战斗机生产的新纪录。
300多架五代机。
中国空军,可以在任何潜在冲突地区,都部署充足的先进战力。
数量优势,配合质量提升。
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空中力量对比。
当F-22退役时间临近,而歼-20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这种态势,会更加明显。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F-15对伊拉克米格战机取得压倒性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量优势。
而今天,在最先进的空战平台上,这种优势正在易主。
歼-20采用先进的隐身设计,配备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整合了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更重要的是,作战半径覆盖了整个第一岛链。
这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优势,受到直接挑战。
虽然,有人会把F-35A拿来比较。
但这种单发中型多用途战机在空战性能上,确实难以与专注制空的双发重型歼-20相抗衡。
目前服役的歼-20A,还只是“基础款”。
未来的歼-20B和歼-20S,都将搭载新一代涡扇-15发动机,取代现役的涡扇-10C。
涡扇-15发动机的成熟,不仅填补了歼-20的最后短板。
非常规气动布局优势,充分释放。
这种布局在设计之初,就为高性能发动机预留了发展空间。
如今,终于等来了与之相配的“心脏”。
歼-20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配合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在高速格斗和超音速巡航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相比之下,F-35A作为一款重点考虑隐身和多用途的战机。
在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上,确实难以望其项背。
就像二战时日本“零式”战机,与美国P-40的差距。
性能优势一旦确立,就会带来战术层面的连锁反应。
角色发生了对调生产体系也非常成熟。
从卫星图像可以看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总装线,一直在不断扩建。
这种工业能力,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最顶尖的航空制造技术。
英国媒体分析指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脉动生产线效率,不断提升。
5年内歼-20的总量,有望突破600架。
这种产能,让人想起二战时美国“野马”战斗机的生产盛况。
而美方的困境则在于,2025财年F-35A的采购计划不升反降,距离1763架的目标越来越远。
F-35A的BLOCK4升级计划。
因资金短缺陷入停滞,包括F135发动机增推和雷达软件升级,在内的多个关键项目可能流产。
相比之下,歼-20的发展却如火如荼,一系列升级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F-35项目过度追求“全能”,导致在空战性能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而歼-20,始终坚持以制空为主的设计理念。
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保持了明显优势。
这种差异,如越战时期,F-4“鬼怪”与米格-21的对比,专精型号往往在实战中更具优势。
当歼-20在数量和性能上,同时领先。
美军F-35项目虽然产量可观,但持续面临技术问题;
F-22数量有限,且日渐老化。
相比之下,歼-20不仅数量持续增长,而且在不断升级改进。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正在动摇美军长期依赖的空中优势理论。
美国空军长期依赖的技术代差优势,将不复存在。
就像1950年代末。
当苏联米格-21服役时,美国空军F-100部队面临的那种压力。
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但这次角色发生了对调。
制空权极其重要。
当一方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开始失去优势时,整个作战理论体系都需要重新思考。
六代机可能会后来居上美国空军的“下一代制空战机“(NGAD)计划终止,震动了全球航空界。
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六代机项目。
不仅代表着美国最尖端的军事航空技术,更是美国空军维持空中优势的重要砝码。
为什么这个项目终止,如此令人惊讶?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背景:
自二战后,美国空军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从F-86佩刀到F-22猛禽。
每一代战机,都展现出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然而,近年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中国空军的歼-20隐形战机,开始大规模服役,俄罗斯的苏-57也逐渐走向成熟。
美国在战斗机领域,首次面临真正的对手。
美国空军,此前独享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迅速赶上。
这种局面,在冷战后还是首次出现。
这个项目的流产,某种程度上是传统空中优势争夺模式的结束。
那关键时刻,美国突然放慢脚步。
为什么?
还是因为钱袋子的问题。
F-22这匹最强战马,每架造价高达1.5亿美元,让美国军方肉疼不已。
现役的F-35虽然便宜一些,也要8000万美元。
按这个趋势,新研制的六代机NGAD很可能要花费3亿美元。
相当于2架F-22的价格!
面对这个天价账单,美国军方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求NGAD的价格要与F-35A相当(约8000万美元),同时还要具备更强的作战性能。
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显然与航空工业发展规律相悖。
每一代战机的研发成本,都会显著高于上一代。
F-22的单机造价就远超F-15,F-35更是创下天价记录。
期望新一代战机能在成本上“逆生长”。
这种想法,本身就难以实现。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让美国在六代机研发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就像上世纪90年代ATF项目催生出F-22一样,NGAD本可以让美国在新一轮军事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但现在,这个机会似乎正在流失。
中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歼-20发展就能看出:
从2011年首飞到现在,一直在不断改进,逐步解决发动机、航电等关键技术。
不追求一蹴而就的革命性突破。
而是注重技术积累和工程化能力,持续小步改进。
军事专家认为:
中国六代机,可能会后来居上。
如果说F-22,开创了第五代战机时代。
那么谁能主导六代机,谁就可能引领未来几十年的军事航空技术。
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就像冰淇淋,放得太久就会融化。
上世纪初,英国曾是全球航空之王,后来却被美国超越。
如今,美国因为过度计较成本,可能正在重蹈英国覆辙。
是奢求完美但裹足不前,还是脚踏实地稳步向前?
可能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