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小国都有一个普遍的错觉,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具备了和大国掰手腕甚至挑衅大国的程度。他们认为大国很文明也很理智,对待挑衅不敢动手,有时候还会选择沉默。这种想法其实十分的危险,是严重的战略误判。大国之所以选择沉默,一是认为没有动手的必要,二是怕动起手来收不住劲头误伤无辜。世界各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当今世界,是大国自己给自己和世界制定了规矩,而不是世界给大国制定了规矩。
小国尽量不要挑衅大国,要避免卷入大国竞争当中,更不要充当别人的棋子或者马前卒。大国的动员能力、战争能力、自愈能力是小国无法想象的,这些都依托于大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不是小国不够优秀,而是这些层面已经超出了小国的认知,大国与小国对待“兵戎相见”这个词的理解,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们经常说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这个平等指的是国家的主权、领土、内政、外交等层面的平等,是一种相对的平等。在规模效应、财富创造能力、人员动员能力、军事动员能力、工业制造、高精尖武器研发等方面,小国永远无法与大国齐平。所以大国与小国既有相对的平等,又有绝对的不平等,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二战之前的日本和德国,实力多么的强悍,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在欧洲、亚洲找不到对手。但是当它们面对苏联、美国、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时,却显得毫无办法。以中国当时的疲惫之躯对抗日寇的铁蹄,日本最终仍然失败。所以有些时候不是小国不够强,实在是大国的实力过于恐怖。德国之所以当年选择闪电战,和中国当时的论持久战,其本质都是认识到了大国与小国之间十分悬殊的差距,只不过一个站在了非正义的一边,一个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这个世界上,小国的存在靠秩序,大国的存在靠实力,小国本来就是大国之间互相妥协退让的产物。大国领土之间夹杂的小国,是大国的战略缓冲地,比如乌克兰、白俄罗斯;远离大国领土的小国,是大国的棋子或者势力范围,比如新加坡、韩国。所谓的四小龙、四小虎如何发达,如何有潜力,都是大国赋予它的机会,而不是它自己有多强。
马六甲海峡旁的新加坡混成了发达国家、红海边的索马里混成了海盗聚集地;朝鲜半岛上的韩国混成了发达国家,而朝鲜却被频频制裁,这些现象本质上都是大国的影响,和他们自身并无太大关系。如果中美不和解,如果东亚战争风险不消除,资本是不会涌入的,所谓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汉江奇迹新加坡奇迹,也就不会发生。对于小国来说,努力很重要,但是别人给你机遇更重要。
大国立世,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比如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与尊重,靠的是我们在朝鲜半岛上硬刚17国联军;大英帝国之所以雄霸200年,靠的是雄厚的海军实力和诡谲的政治手腕;美国二战后崛起,靠的是大资本大财团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和雄厚的军工复合体;苏联之所以强大,除了钢铁洪流,更是因为它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阵营内部的认可。
大国可以玩军事、玩政治、玩外交、玩工业,只要有一种玩的出类拔萃,就可以靠规模效应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小国只有一种选择:在政治和军事上要么依附大国,要么保持中立。同时在经济上必须使劲赚钱,必要时还要向大国开放经济主权、称臣纳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就是小国的宿命。
所以小国在世界上生存一定要自知,不要误判形势,更不可心存幻想。你是世界秩序下的产物,如果世界秩序重建,你必然消失。不让你存在只需要一个借口。你的存在只是一个偶然,而不是世界秩序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