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江湖:过招潜规则,斗法资本家

未来图灵 2017-11-23 10:26:10

众所周知,天下苦“看病之难”久矣,因而在AI这柄利刃掀起的风浪里,所有提刀扎入“AI+医疗”江湖的猛士,都是想得到这“硬币的另一面”,以柳叶刀为屠龙刀,号令天下,重写规则。

四大方向,战局已现

在“AI+医疗”这一江湖上,如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调查报告《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中描述,目前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已经分化为四个方向:疾病预防(project)、疾病诊治(produce)、资源配置(promote)与患者服务(provide)。

疾病预防多与医学院所、制药企业合作,根本上是减少看病刚需;疾病诊治则要完成“供给侧改革”,更加“前台”、最为抢眼;资源配置偏重于建立平台、完成医疗资源空间上流动与时间上分配;患者服务则是一片to B中另辟蹊径,以to C的方式,将医疗整合进消费升级的体系。

而在中国,20家AI医疗方向的代表性初创公司中,14家都集中在疾病诊治领域,其中9家的业务重点都是“医学影像处理”。而在全国整体131家“AI+医疗”企业中,也有43家将发力点落在了“医学影像处理”。江湖刚刚形成,聚众论剑、捉对厮杀的气息就已经渐渐浮动。

20家AI医疗代表企业(亿欧网整理)

“医学影像处理”,坊间俗称“看片子”,看起来的确是与AI最好结合的领域。图像处理的技术平移到医疗场景,加入医学专业的信息点和数据尺,帮助医生辅助诊断,甚至,代替医生进行诊断,都是可以预期的未来。

但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论在任何领域,AI想要迅速成长,完成技术迭代,所必须的养料就是大量数据。而在医疗领域,患者的数据属于高度个人隐私,想要获取数据异常困难。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里,深深的专业槽如同深深的护城河,让医疗界与凡人界划清界限,想要攻城谈何容易,而想要进城,就要懂潜规则,要讲基本法。

业内潜规则,幕后大BOSS

科大讯飞在刚刚召开的2017年度发布会上,一口气在医疗领域推出了语音电子病历、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三款产品,科大讯飞掌门人刘庆峰,更在演讲中将“智医助理”称为“可以载入中国甚至全球人工智能史册的产品”。因为在2017年国家临床执业医生考试中上, 智医助理在考试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绩 ,而这个成绩在安徽省20000多名考生中位列前100名,它通过了临床执业医生的考试,“已超过绝大多数人类考生”。而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也在国际著名的Luna——肺部影像的识别比赛, 取得了94.1%的成绩,这个成绩可以媲美三甲医院放射科高水平的医生。

科大讯飞发布的智医助理

在AlphaGo横扫围棋领域的人类选手之后,“人工智能如何碾压人类”成为新媒体标题党百用不厌的法宝。科大讯飞以此赚足公众眼球,但对于一线医疗接受AI的未来之路,或许并非良策。“医院是个很封闭很保守的组织,市面上甚至全球都没有成熟的先例情况下,让他们去尝试或接受新物种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这种新事物以“超越人类医生”为开场秀,以“取代人类医生”为潜台词。

同样主攻医学影像处理的推想科技,掌门人陈宽在创业之初,为了进入医院、通过数据验校产品技术,带着两个实习生低声下气地去敲医生的门。团队见了100个科室主任,有95个都当场对他们说“不”。医疗资源是稀缺资源,医院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想要打入这个封闭的利益集团内部,连传统的医药行业的医药代表都要亮出十八般武艺,况乎初出茅庐的人工智能。

谙熟利益、话术与潜规则的,还要数从这个行业跳出来改投AI的老江湖。全域医疗的老大程政,空总脑外军医出身,企业所有公关,开篇就要痛说程军医参加前线作战救援的革命家史,中间讲讲产品,末尾举例山东某医院,以前医生有限接诊量少、年收入不足100万,采用了全域放疗整体解决方案,现在接诊量上去了,年收入预计超过350万。简直凤头猪肚豹尾:AI怎么会取代医生您呐!患者是看不完的,我们帮您分忧、共同创收嘛!

当然了,AI想要取代医生,确实没有那么简单。除了医院自身的大堡垒,还有国家食药监(CFDA)这个幕后大BOSS在核查“身份证”。科大讯飞把智医助理吹得再响,最后也说“智医助理不会尝试代替医生进行独立诊疗”,看起来是为了“招安抚顺”,其实是为了“名正言顺”。CFDA今年9月4日最新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里明确规定:

若诊断软件通过其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具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其风险级别达不到第三类的程度,本子目录中做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若诊断软件通过其算法(例如,CAD,骨密度除外)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的诊断提示,则其风险级别相对较高,本子目录中做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第三类医疗器械是需要做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器械则有临床试验豁免目录。AI医疗企业想走医院采购,就必须获得CFDA认证,现将自家诊断软件定位在第二类器械,届时申请豁免临床试验,早一步进入医院投入实战,当然更加便利。

资本不等人,未来怎变现

没有一家AI医疗企业愿意久等,自己等不起,资本也等不起。像经纶世纪那样,做一个专家系统做了8年,A轮融资之后直到今年才开始B轮,实在太过折磨,也只有在八九年前就开始进入AI医疗的企业,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花费时间。

“一个资本风口的耐心周期大约两年,前两年需求确认、技术实现,过两三年测试收入流水、规模复制,再过两三年产生净利润、延伸盈利模式,这样的项目才是资本推崇的成功项目。” 方正证券负责医疗产业投资并购的董事姜天骄如是说,“显然AI医疗难以这样推进。”

AI医疗的江湖里,资本是粮草,但不仅仅是粮草,有时甚至是兵器。资本家不看情怀、努力、愿景,看的是产品矩阵、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当然,为了获得回报,资本也会调动自己的资源。得到靠谱基金的投资,如同加入靠谱的武林门派,对于攻破医疗行业的坚固壁垒,自然事半功倍。

依图科技、推想科技、百洋医药这些崭露头角的AI医疗企业,背后都有红杉资本的助力,红杉近年已经投资了6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投资总额超过了1.5亿元。红杉偏向A轮领投,注资之后,除了日常的运营、人力和公关帮助,在政府资源上,让推想科技作为代表企业,参加了若干政府部门的相关研讨会,在技术合作上,也积极促进几家AI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至于资本运营,更是在云峰基金、真格基金、启明创投之间穿针引线,以“将自己投了A轮的企业在B轮叫出好价钱”为不变的己任。

当然,即便没有资本的催促,如何变现也是整个AI医疗创业圈必须探索的问题。把产品买给B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但要打中医院与医生可言不可言的痛点,还要应对从CFDA、卫计委到医保局、发改委的政府部门意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数据整合,对原有的医疗保健体系进行赋能,从个人遗传基因、疾病的预防检测,到提升就医体验、升级体检服务,AI医疗企业在大城市、私立医院展开业务,以低技术、高体验的次线产品,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升级需求,这些C端业务,则可以作为短期回笼资金和收集数据的参考道路。

AI医疗这片江湖中,人工智能还没有能够达到彻底改变医疗模式的能力,在医学影像处理方面平移技术,先行切入,辅助治疗,成为行业现阶段的集体方向。而如何让企业在AI的烧钱开发、医疗的坚固壁垒、同业竞争与资本耐性中存活下来,则是每个企业个体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是在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当下,AI进入医疗领域,以深度学习成为医科学霸、通过执业医考试,以海量数据赶超“老中医”“老军医”积累的神秘经验,对辅助医生诊疗,提升就医体验,缩小医患专业知识鸿沟,将一团乱麻的风雨江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却也已经是大势所趋。

只是江湖之大,征战仍需时日。

编辑:Bixby

本文为未来图灵独家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

0 阅读:2

未来图灵

简介:智能共创,共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