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设计院的现状如何,30到40岁的中年人了,该何去何从?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4-08-12 03:15:11

在设计院这片既充满挑战又不乏机遇的职场江湖中,每个设计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以一种既真实又略带幽默的笔触,来聊聊设计院的那些事儿。

1)我的感受——从青蛙到自煮

“嘲笑青蛙被温水煮,殊不知自己也正慢慢添柴加火。”硕士毕业直奔设计院,近十年的奋斗,娶妻生子,房车贷压身,生活似乎按部就班,却又充满挑战。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收入的“打折”趋势。去年打8折,今年继续打折,设计院行业整体的下滑,让不少同行感叹,能“正常”过日子的,都是佛祖保佑。个人对比,如今的工作量与5年前前辈们相比,即便不计通货膨胀,收入也在缩水。想起读书时的豪言壮语“若大腹便便,毋宁死”,现在却成了“还是来瓶啤酒吧,喝完入睡快点”。

2)设计院的本质——产品与产能

设计院,本质上与生产冰箱、皮带、玻璃的工厂并无二致,卖的是产品。没有需求,谈何收益?工厂产能有限,设计院亦然。不同行业的设计院,单个设计人员的年产值几乎固定,压榨到极限,产出也有上限。这意味着,设计院无法像游戏、短视频、文艺作品那样,通过规模化复制获得额外利润。更有趣的是,设计院还有“自掘坟墓”的特性,随着铁路、公路、房地产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百年设计的工程,意味着“干得快,埋得也快”,颇似资源型城市的“鹤岗”。

3)设计院的未来——是希望还是幻象?

对于设计院的未来,不少人心存疑虑:“设计院会好吗?”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以铁路、电力、公路等巨无霸设计院为例,随着大基建高潮的过去,设计院的“快周转”模式,即被人诟病的“套图”,在“设计资质”的光环下,已难以为继。一个城市,十条地铁线同时开工,全国能作为地铁线路总体设计院的寥寥无几,能承担工点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设计院这片江湖,每个设计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许,未来的路并不平坦,但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笔,设计院的江湖,依旧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创造。毕竟,每个设计图背后,都藏着一个设计师的热血与梦想。

1 阅读:156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