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铁实现石家庄造,石家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的梦想也变为现实;高端“数智掘锚”装备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各大煤业集团竞相抢购;无人机研发生产“乘势起飞”……
石家庄装备制造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一再彰显进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坚定信心与创新实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育龙头、促创新、抓项目,多措并举提高产业发展层级和质量,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全产业营业收入四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底成功实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而今,又开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征程。
坚持产业链式发展
整零协同实现新突破
蛇年献瑞春来早,元气满满开新局。
抓取、组装、焊接、输送,一台台机器人“挥舞”手臂、旋转腾挪……眼下,在奇瑞新能源石家庄分公司的焊装零部件车间一派繁忙生产景象,汽车组装以及质检作业等都在加紧进行。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汽车销量不断增长,我们公司的订单也不断增加,开启了满负荷生产模式。”奇瑞新能源石家庄分公司运营总监高金龙兴奋地介绍,该公司全力加快生产进度,产量由原来的每月4000辆提升至10000辆,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2023年9月14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4批),在新准入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奇瑞新能源石家庄分公司榜上有名。由此,石家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的梦想。
与此同时,“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造、石家庄地铁石家庄修、石家庄地铁石家庄配套”也变为现实。目前,市民和游客在石家庄乘坐的地铁2号线、3号线列车,就是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
这家企业积极引进中国中车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形成城轨车辆整车组装和配套服务能力,累计完成石家庄地铁2号线、3号线生产交付45列;石家庄地铁1号线、3号线架修交付33列。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
石家庄坚持产业链式发展,以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以高端整机装备为主体、以智能制造装备为引领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市装备制造业正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其中,石家庄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空调行业20余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系列化中国标准的国产压缩机;冀凯机电“智能3D成型整体铸造刮板输送机”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石家庄中兴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U型圆滑过渡、全密封结构履带式农机轮毂填补了我国在农机车轮领域的空白……
转型升级“接力跑”
创新赋能增活力
色如黑炭,状似粉末,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物质,在业内却有“黑金”的美誉,是人们生活中常用锂电池的关键材料。
作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将这些“粉末”加工成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主打储能、动力及消费类电池产品。
“我们耗时超过3年,于2024年11月研发成功连续式石墨化炉技术!”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冬说起企业最新研发成果喜不自胜,“未来3至5年,在负极材料市场的竞争中,我们公司的竞争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蛇年春节刚过,石煤机公司就喜讯频传:随车起重机产品成功拿下出口西亚某国和东亚某国的国际订单;环卫车产品订单接踵而至,再度中标超2500万元环卫车采购项目……
目前,石煤机公司有超5亿元合同订单待交付,排产已经到6月份,企业全员正争分夺秒地保障配套物资供应、全力推进生产进度。
产销何以如此“火爆”?最大的驱动力量还是“创新”。
2024年9月30日,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智能协同作业功能的“掘进神器”——三软煤层快速掘进高端装备正式下线。
这套产品一问世就引来国内大型煤业集团的“抢购”,目前市场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不仅如此,石煤机公司最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扫路机正在厂内进行各项性能测试,氢能专用车也首次成功进入国家电力系统……
作为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石煤机近年来全力加速向“新”向“绿”向“智”转型升级,抢占市场制高点。
当然,“新”意十足,活力满满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还有很多——
金环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申报专利获“丰收”,多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订单多、排期满;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永磁电机以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性能,实现市场订单不断增长;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已参与或主导制定了《玉米收获机械试验方法》等5项国家标准……
坚持项目为“王”
厚积产业新动能
“氢”装上阵,竞逐新赛道。
2月11日,在竣工不久的石家庄安瑞科高压储氢运输气瓶生产线项目现场,处处是紧张有序的忙碌场景。
石家庄安瑞科隶属于中集集团旗下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是中集安瑞科氢能装备气氢制造基地和天然气能源装备北方制造基地。
石家庄安瑞科高压储氢运输气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3亿元,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国内同行业首条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先进生产线,能够快速满足氢能储运设备、国际高端气瓶、纯净电子气储运设备的需求,带动石家庄市氢能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该项目预计产值10亿元/年,新增就业岗位150余个。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中强介绍:“项目竣工后于2024年12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正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在中集合斯康Ⅳ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项目建设现场,生产线的联调联试进展顺利,正为尽快投产做准备。
新赛道还有很多条,比如风头正劲的无人机产业。
2月8日,记者在翊飞航空科技(石家庄)有限公司组装车间看到,一款“个头”较大的超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正在组装、测试。
“我们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4.5吨,商载1.5吨,航程1200公里,机身长13.6米,翼展长度17米,高5.1米,货舱容积12立方米,巡航速度为每小时300公里,可以实现超短距起降,且运营成本更低。”翊飞航空科技董事长徐强告诉记者,这款飞机预计在2027年实现量产,在物流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说起项目2024年落户石家庄,徐强坦言看中的正是石家庄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
继成功获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后,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在2024年又成功获批华北地区最大的无人机试飞空域。加之石家庄各项惠企政策的“护航”,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飞行器研发制造企业。
项目建设是积蓄产业新动能的“硬核”支撑。
作为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之一,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正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全力打造“链主企业+产业集群”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氢能装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重要支撑力量。”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为打造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当然,营收过千亿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2025年,石家庄将继续以优势领域和龙头企业为牵引,继续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向“智造”迈进、向“创造”转型、向“高端”升级,加大力度培育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范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