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王树声返乡视察,乞丐大娘点名要见他,王树声当场下跪:娘

漫步云端的之上 2024-12-10 07:15:49

1951年冬季,寒风凛冽。

阔别家乡数十载的王树声,重新回到麻城。

他那厚实的军大衣抵挡着寒风,但心里却涌动着一股热流。

车窗外是群山连绵、寒风萧瑟,他透过车窗凝视着那片熟悉的土地,思绪回到了多年前那些热血燃烧的岁月。

今天,他带着政府的嘱托来慰问老区的乡亲们,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一个无法忘怀的承诺——他要去寻找那位曾经救过他的“娘”。

一、返乡视察

王树声,这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出生于1905年。

他父母在他年幼时便相继去世,留下他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也许正是这样悲凉的家庭境况,造就了王树声日后刚毅、无畏的性格。

早年时,王树声曾在村里的私塾里读书,学识不浅,甚至还担任过乘马岗小学的校长。

当“教书先生”的岁月中,年轻的王树声心中也从未忘记他看到的社会不公,以及压在普通老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

这一切,让他下定决心要走上革命的道路。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亲眼见证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历史洪流,1926年,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王树声在黄麻地区参与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两场革命运动,这两场斗争成为了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起点。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树声展示出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段经历,不仅让王树声在革命队伍中站稳了脚跟,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那个坚定的革命者。

1929年,王树声被安排到红四方面军,并成为了红四军第11师的师长。

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他始终冲在最前线,带领着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由此成长为了红四军中最杰的年轻将领之一。

在黄安战役中,王树声展示出了他非凡的指挥才能。

那次战役中,他指挥红军部队成功击败了敌军,解放了黄安地区,也正是这次战役,让他逐渐扬名。

那时候的红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部队甚至有时候连弹药都没有,但王树声靠着一股顽强的拼劲和智慧,硬是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1936年,西路军奉命西征,打算在甘肃河西走廊打开一条通道,但是因为敌军的疯狂反扑,西路军的形势极其危险。

王树声当时担任西路军的总指挥,他亲自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斗。

在西路军失败后,王树声与部队失散,他一度只身在荒无人烟的腾格里沙漠中跋涉。

靠着顽强的意志,他坚持了下来,直到遇到一位好心的老人——俞学仁,才得以化装成盐贩子,最终成功抵达了延安。

王树声回忆起自己的一生,这些往事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而让他最难忘的,是那个救他于水火、甘愿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老妇人——麻城西张店村的周老太。

二、救命恩情至死难忘

那一年,王树声带领的部队在战斗中遭到敌军突袭,战况十分危急。他在混乱中与部队失散,被迫逃进了麻城的一个小村子里。

正当敌人四处搜捕的时候,一位名叫周代英的老太太毫不犹豫地将他藏匿在自己家中的夹墙内。

周老太明知道藏匿红军被发现,全家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但看着眼前的王树声,周老太却毫不犹豫将其藏起来,说道:“你们是好人,是来救我们穷苦百姓的。既然来了,那我就不能让你们落在坏人手里。”

就在敌人闯入搜查时,周老太让自己的大儿子王政道换上了王树声的衣服,并故意让他跑到村外去,引开敌人。

敌人中计,以为那就是王树声。周老太看着大儿子被带走,眼中饱含泪水,却依旧安静地对藏在夹墙里的王树声说:“孩子,你别怕,他们走了就没事了。”

这次王树声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鄂豫皖分团的团长,回到了麻城。

那一天,乡亲们都来迎接这位大将的归来。热闹的人群中,王树声却突然被告知,有一位老太太在找他。

当他转过头,看见那位花白头发、满是皱纹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时,王树声顿时呆住了。

他认出了她,正是二十多年前救过自己的周老太。

王树声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快步走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周老太面前,喊了一声:“娘!”

周老太愣了一下,随后眼含热泪,颤巍巍地抚摸着王树声的头,说道:“孩子,快起来,你可是大将军啊,怎么能跪我这个老婆子呢!”

王树声却不肯起身:“没有您,我哪还有命站在这里啊!”

那一幕,周围的乡亲们无不动容,许多人都偷偷抹起了眼泪。王树声这一声“娘”,不是简单的称呼,而是他对周老太无尽的感激和敬重。

在那次相见之后,王树声始终没有忘记对周老太的照顾。

他多次派人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嘱托地方政府一定要照顾好这位伟大的母亲。周老太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在她心中,王树声就像是她的另一个儿子。

1956年,周老太在家中安详地去世,享年62岁。

王树声得知后,深感悲痛,他专门托人送去了花圈和悼词:“永远铭记您的恩情。”这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他对这位“娘”深深的怀念。

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这是他为革命斗争多年的最好褒奖。

但授衔之后的王树声,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继续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他常常说:“革命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我还能动,就要继续干。”

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王树声尤其注重部队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他认为,只有一支有纪律、有信仰的部队,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他不但在部队中狠抓训练,还积极推动士兵的思想教育,常常亲自到基层部队与士兵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1973年,王树声被查出身患癌症。

即便病情越来越严重,他依旧心系着老区的乡亲们和那些曾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在病床上,他常常与来看望他的老战友们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他说:“我们这些人,能活到今天已经算幸运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才是最值得铭记的人。”

即便病痛折磨着他的身体,王树声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1974年,王树声病逝,享年69岁。

在他去世之前,曾对家人和战友们表达了自己的遗愿——希望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在家乡麻城,与那些长眠于此的战友们为伴。

他说:“我这一生,是乡亲们养育了我、革命造就了我,我愿意和他们永远在一起。”

1987年,家乡的人民将王树声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了麻城烈士陵园,完成了他的最后心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