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2月30日,印度用一枚火箭把两艘迷你飞船送上了天,目标是让它们在太空中精准对接。
这是印度首次尝试太空对接技术,一旦成功,印度将直接逆袭成全球航天的第一梯队。
但一向依赖“低成本”的印度,能否完成这场高精尖的任务?印度又真能如莫迪所愿,依托年轻的人口结构,迈向强国之列吗?
印度首试太空对接,紧追中美俄
12月30日晚10点,印度成功发射了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火箭搭载的两名成员是太空对接实验卫星SDX01“追逐者”和SDX02“目标”。
据ISRO消息,这两颗卫星已经被精准地放入475公里的圆形轨道,并将在2025年1月7日进行太空对接。
如果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我国之后第四个掌握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印度媒体开始狂欢,甚至纷纷叫嚣:如果成功,中俄美的压力来了!
太空对接到底有多难?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印度媒体在这方面说的没错,太空对接确实算得上是现阶段人类太空的顶尖水平。
毕竟对接是在离地球几百公里的轨道上进行的,两颗卫星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公里,稍微有点误差结果就是直接“擦肩而过”或者太空撞车。
所以对接技术不仅考验航天器的自主导航能力,还得看地面控制系统的精度。
印度这次的任务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向世界展示轨道上让两颗卫星靠近、对接和最终分离的全套技术流程。
这项技术一直被航天界认为是未来探索深空的门槛,一旦取得突破,未来建造空间站,进行月球或火星探测任务都将打下坚实的一步。
而且这次印度再一次把他的低成本逻辑运用的淋漓尽致,
对接完成之后,两颗卫星将模拟未来航天任务中电力传输、分离后独立运行等一系列的的协同操作,搭载了来自各种初创公司、学术界、工业界和ISRO中心的24个不同实验装置。
可谓是一次实验多项目受用。
而且印度的航天任务一向以便宜实惠闻名世界,月船三号任务的总成本才7460万美元,比我国有些游戏大作的预算都少。
虽不知道这次印度的发射成本是多少,但根据印度的既往风格来看,一定高不了多少。
所以这次发射任务如果成功,那印度将来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就大了,不说未来的航天发展潜力,就凭借其低廉的发射成本,就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接下不知道多少卫星发射的订单。
用商业航天赚来的钱,继续反哺自家的太空探索计划,这一策略将开启独属于印度的航天之路。
那问题来了,印度为什么这么急于追赶中美俄呢?其实这不难理解,这些年印度的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它不甘心只当个“南亚大国”,更想成为全球航天强国。
再加上印度近些年国力提升,各种太空雄心也越来越明朗。特别是看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重突破,让印度产生了十分急迫的危机感。
这些年印度又一直把我国当成对标对象,想要从全方位超越我国,中国的“嫦娥”、“天宫”都已经实现了各种太空创举,印度自然也希望凭太空对接任务宣告自己也有进入“太空强国俱乐部”的实力。
印度太空雄心背后隐藏的问题
可印度真的能如其所愿实现宏伟蓝图吗?太空任务可不是光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成功的。眼下的印度还远没到庆功的时候。
印度制造的航天装备虽然这些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太空对接的复杂程度显然比探月任务要更高。
印度之前积累的探月、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算是铺垫,但最终是骡子是马还得看这一次能不能遛出来。
对接任务看似风光无限,但也脱不开印度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方面的实际进展明显滞后的事实。
原本在2024年,印度就已经提出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但由于安全性和技术一直没达标,任务也一再推迟。
现在印度又提出了在2026年,进行载人航天的目标,只不过能否实现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印度的空间站建设也还差得远,虽然已经作为目标提上了日程,但连前期关键技术验证都还在初步阶段。
这种高野心与低基础的矛盾,才是印度航天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所以我才说印度媒体高兴的有点早了,在印媒的口中绝大多数人都将这次的对接任务,视为未来载人任务的关键一步,但其实真正的载人航天远比单纯的对接实验复杂得多。
就看现在印度导弹管射不管落的风格,印度航天真的还有挺远的路要走,不管是美国的波音星际飞船还是我国的神舟飞船,都是经过大量的测试才最终确保了任务的安全可靠性。
如果印度单凭这次的成功经验,就认为自己已经顺利的迈入了载人航天的第一梯队,那只能说他们对航天任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而且印度的火箭虽然稳定性高,但其运力远低于国际一流水平,最多只能将1.5吨的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而我国的长征五号和美国的猎鹰九号的运载能力分别高达25吨和22吨。
至少是10倍以上的差距,在这个领域本来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此大的运载能力差额对于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来说是极大的短板。
再加上印度的航天预算一直十分紧张,所以整个团队十分忽略航天器的冗余设计和风险预案。
月船二号任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着陆器的设计过于简化,没有预留足够的容错空间。
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可每一个都是宝贝,如果在之后的载人航天中依然保持这种风格,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所以说现在的印度距离真正的目标还差得远,可为什么印度非要大干快上,明知差得远还硬要逆天而行呢?
追赶邻居的烦恼
说到底印度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态,还是我国这两年的快速发展让,印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毕竟中印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类似的基础条件,庞大的人口群体,近百年被奴役的黑暗时代,相对丰茂的国土面积,如此相像的两个国家,自然也可以走出相同的快速发展道路。
更何况在印度的眼里,自家14亿多人口中超过一半在25岁以下,这对比已经开始急速向老龄化迈进的我国来说,优势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年轻人意味着劳动力,劳动力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中国可以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印度凭啥不能?
经济发展真的像印度所想的那般简单吗?
印度的年轻人多是没错,可印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分布太过不均衡,2022年印度的失业率高达7.3%。
大量年轻人面临的不是就业不足,就是低质量就业,按照现在的印度行业发展水平根本无法吸纳这样庞大的劳动力群体。
再加上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种姓制度影响,低种姓性人群想要享受平等的劳动待遇,在现代的印度社会来说还算是天方夜谭。
再来看看印度的教育系统,虽然印度名义上开始大力推行高等教育,但这些成果也仅限于印度少有的大城市,到现在为止印度的识字率只有77%,国内文盲率极高。
女性的教育问题更是拖了后腿,2022年印度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仅为24%,比我国的61%差距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人口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年轻人没有技能,庞大的人口,只会成为拖垮印度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人口红利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这还没算印度的粮食产量问题,印度虽然拥有不少的农田,但农业技术相对来说十分落后。
数亿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饥饿与营养不良的威胁。2023年印度的饥饿指数处于“严重”区间,5岁以下儿童的发育迟缓率高达35.5%。
这一系列的硬件指标差绝不是光凭喊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我国之所以走出了世界奇迹,是因为我们在人口红利的转化上做足了功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庞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制造业的强大动力,通过教育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将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这种系统性的规划和执行能力,印度是远远不及的,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口结构年轻化明显,但这种优势正在迅速缩短。
如果依然沉迷于不现实的梦想,必然会经历“未富先老”的阶段,彻底失去实现腾飞的窗口期。
结语
理想是一回事,能将理想落地才是本事。莫迪虽然野心勃勃,但印度想要赶超我国真的差得远,与其在现在的状态下拼命拉短航天方面的差距,不如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做起,改善印度的社会问题来的实在。
信息来源:
印度启动首次太空对接任务 迈出太空探索关键一步 都市时报 2025-01-01
印度启动该国首次太空对接试验,印媒:即将加入中美俄“精英俱乐部” 观察者网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