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九年,万历下旨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个消息对于群臣来说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露,因为这一幕他们已经期盼整整十五年的时间。
要知道,朱常洛可是万历的长子,而万历的皇后王皇后生不出儿子,身为长子的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不是理所应当吗?是理所应当。
但当时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万历要立另一个皇子为太子,这个皇子就是朱常洵。
“中外籍籍,帝欲立爱。”——《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这也是为什么从万历十四年首辅申时行上的第一道立太子的奏折起,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在这整整十五年的时间里,立太子的奏折一直没有断过,甚至还闹出过三王并封事件。
所谓的三王并封事件就是将三个皇子一起封王,对于万历打的算盘,大臣是一个比一个清楚。
他要的无非就是将朱常洛、朱常洵的地位拉平,那一个皇子就是完全拉来充数的,只要地位一平,就代表着完成一半,另一半的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臣对于三王并封一事,全部都是反对态度。这也直接导致三王并封一事不了了之。
有的人或许会产生一个问题,朱常洵真的那么好吗?竟然值得万历争十五年的时间。
好的不是朱常洵,是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
万历在临终前还特地留下一道遗旨,要册立郑贵妃为皇后,毕竟郑贵妃要是成为皇后的话,他一驾崩,就成为皇太后,有着掌管后宫的权力。
要仅仅只是个贵妃的话,那就只能在皇宫里随便找一个地度过余生。如果倒霉的话,说不定还会遭到未来的皇后,又或者皇太后的打压。
既然都为郑贵妃考虑到了这种程度,自然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想法,更何况朱常洛的出生就是一个意外。
那一次意外发生的时间是在万历十年,这一年万历照例前往李太后的宫中请安,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小心将手弄伤,因此李太后叫了一名姓王的宫女给万历打水。
而这一次的打水,不但改变了王宫女的命运,也改变了万历的命运。
因为万历头脑一热,竟然将其临幸,而就是这一次的临幸,让王宫女怀上孩子。
这一次的经历,对于王宫女而言是刻骨铭心,但是对于万历而言,就如同将地上的一块小石子踢开一样,无所谓。
要知道,到后来王宫女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而他万历对于此事却是闭口不谈,就算李太后找到他,他也是一问三不知,明摆着就是打算死不承认。
而这一套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皇帝的临幸有着一套规则的,要不然随便一个宫女怀着孕,都能说是皇帝做的。
这一套规则就是,首先、临幸过后,要赏赐给这一名被临幸者一个信物;其次、关于记录皇帝生活起居的官员会将这一件事记录在《内起居住》里面。
只要信物、《内起居住》,再加上怀孕时间,这三者能对得上,就能证明肚子里的孩子的确是皇帝的。
而当时王宫女这三者都能对得上,以至于万历不得不低头,将其从宫女册封为妃。
而对于她生下来的儿子朱常洛,却是相当的不待见。毕竟连母亲都居住在“冷宫”里,更何况是儿子,但这改变不了朱常洛是长子的事实。
明目张胆的无视朱常洛是不可能的,毕竟人就站在那里,更何况,直接对目标出手太过于敏感,要不然也不会争了十五年。
既然如此,废掉王皇后不就可以了吗?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毕竟在明朝的历史上,类似于王皇后这种例子并不是没有,朱瞻基的胡皇后就是一例。而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无子。
只要借助这一点,不就可以废掉王皇后了吗?要知道,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胡皇后之所以能被废,是因为她的被废牵扯不到太子这个位置,而王皇后的被废是肯定牵扯到太子这个位置的。
因此,大臣是不可能同意的,而大臣不同意,这项政令是不可能推行的下去。
毕竟负责执行的是他们,他们要是不执行的话,你什么办法也没有,要不然也不会跟他们争上十五年。
而其实就算大臣同意他废掉王皇后,他也不会废掉王皇后,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这种想法。
由于他在万历十四年,也就是朱常洵出生的那一年,将郑贵妃升为皇贵妃,也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妃子。
以至于当时产生了一种说法,说他要废掉王皇后,但这种说法得到了他本人的亲自解释,甚至他还骂造谣者是畜牲。
“且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中宫亦知改悟,何尝有疾? 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明史·卷一百十三》
以万历的种种行为来说,废王皇后对于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要知道,万历二十四年,王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万历居住的乾清宫在同一天起火。
要是放在以往,皇后跟皇帝是不能住在一起的,而是分两个宫居住,但是万历却跟王皇后一同居住在启祥宫。
倘若他们两个真的夫妻感情不和的话,怎么可能会一起居住在启祥宫?
有的人或许会说,既然如此,万历为什么基本上不去临幸王皇后?并不是他不去临幸王皇后,而是王皇后拒绝他临幸。
要知道,王皇后可是后宫之主,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符合礼制。
况且后宫的一切事情都得需要她打理,她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陪万历。
“宫中事,皇后实烦实劳苦。皇帝幸其宫,事又严重又烦,各宫皆警动。幸他宫则寂然。故皇帝幸正宫时少,幸他宫时多。”——《天问阁集》
更何况,万历临幸皇后的这个过程也不简单,必须要先通知李太后,有李太后的答复,才能去坤宁宫居住。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相信就算再喜欢也没有了兴趣。
可以肯定的是,万历废掉王皇后的想法是没有的,等王皇后去世的想法是有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万历四十八年王皇后去世,他没有将郑贵妃立为皇后呢?
要知道,万历也是在这一年去世,当时的一切都已经水到渠成,朱常洛是太子,朱常洵是福王,他哪里还有精力与群臣来回拉扯。
倒不如干脆向现实妥协。
其实历史往往都是这样,倘若皇帝对一个简单的问题视而不见的话,那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无法去解决,又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解决,反正这个问题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起来就这么简单。要了解历史的话,就深入进去了解到历史的方方面面,因为历史不是一条线构成的,而是多条线一起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