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长寿前总统卡特:仅在任一届,最大成就是促中美建交

堇水年深 2025-01-17 10:54:38

美国最长寿总统自称与中国是命中注定的朋友,这段话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深意,值得细细琢磨,其言外之意值得我们深思。

人们尊称他“好人总统”,西方媒体却讽刺其奉行“忍耐外交”。 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得到拜登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杰出领导者。 然而,不少人认为卡特始终是民主党内的另类人物。

花生农场出身的他,最终成为美国最成功总统之一,其政治生涯中最引以为傲的成就,莫过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卡特总统从务农到入主白宫,只执政一届,却在美国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卡特,人们熟知他是从花生农场主走向总统宝座的传奇人物,但这只是他众多标签中的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是,他身上还贴着鲜明的“双面”标签,这才是他更完整的画像。

卡特总统一生追求和平,这得到特朗普和小布什两位总统的认可。他们对卡特为和平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这足以说明卡特的毕生追求。

美国人谈论卡特,更习惯称其为“前总统”,而不是“总统卡特”,这更得人心。“好人,但可能不是个好总统”,这种说法在美国很流行,带着点玩笑意味。

卡特深受美国民众喜爱,却始终摆脱不了“民主党异类”的标签,这其中缘由值得玩味。

卡特出身富裕,父亲经营的花生农场是他们家境殷实的佐证,典型的美国南方白人中产家庭景象在他家都能看到。

卡特五岁就在镇上卖花生,熟练地买卖。八岁时,他已经懂得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取差价。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小时候靠着倒卖棉花,居然成了房东。

卡特总统的从政之路,本可另辟蹊径,成为一名杰出的实业家。然而,经商生涯却意外催生了他的“为民”理想,这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的基石。

美国社会存在不公,南方,甚至全国各地都歧视少数族裔,非洲裔美国人尤其深受其害。孩子年纪尚小,却逐渐体会到美国社会丑恶的真相。

南部白人农场主的身份,让他即使是白人,也难逃歧视的阴影。学校里,他曾帮助一名黑人学生,却因此被贴上“背叛者”的标签。

1970年,卡特投身政界,尽管他继承家业后事业发展顺利,但内心深处对理想的追求还是驱使他走向政治生涯。

卡特赢得众多黑人选民支持,这在历史上也实属罕见,令人印象深刻。

七十年代初,卡特就任佐治亚州州长,他高举马丁·路德·金画像,公开支持黑人参与政治。这一举动,果敢而醒目,迅速吸引了黑人选民的注意,也让他投身打破社会阶级歧视的行动。

州府机构精简,数量从65个减少到22个。这次改革力度很大,效率应该会提高不少。机构整合后,政府运作更有效率,资源配置也更合理。精简后的机构承担更多责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可能增加。但精简机构目标明确,就是提升政府效能。

卡特州长时期,锐意进取,童年理想照进现实,黑人官员数量显著增加。改革声名远播,全国瞩目,他被誉为“新南方”代表人物,最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赢得更多权力才能真正实践人道主义,摒弃种族歧视的刻板印象。卡特于1974年宣布参选民主党总统。

美国民众对卡特当选总统的命运唏嘘不已,这确实是历史的安排。

外媒认为卡特从水门事件中获益匪浅,这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卷入巨大窃听丑闻,尼克松总统为此下台,继任者是他的副总统福特。

福特总统赦免尼克松,招致广泛质疑,这直接导致尽管福特当时并未在全国掌握关键选区,但卡特仍以微弱优势胜出,最终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

卡特赢得黑人选民94%的支持,创下黑人投票率高达64%的纪录。

美国迎来卡特时代,理想主义在美国盛行。西方世界却对此评价不高,认为卡特表现糟糕。

卡特总统平民化形象,与其美国民主理念的诠释高度契合,但这却让他在民主党内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与华盛顿政治圈显得有些距离。他穿衣随意,平易近人,这与人们对总统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权力核心与基层干部都与民主党保持距离,外界称之为“卡特体系”。卡特精通运作流程,但他往往我行我素。

人们常说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建交,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却是吉米·卡特总统任内完成的。

一九七九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新的时代。

卡特总统任内促成中美建交,这一举动被广泛视为其最成功的政治决策。它对改善两国关系,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卡特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卸任后仍频繁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据说次数超过十次。

卡特总统任内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如今成了美国官员干涉中国内政的论据,这无疑是个遗憾。 沙利文和布林肯以此为由,经常提及该法案。 这项法案的存在,对中美关系影响深远。

推动中美关系,卡特确实起了关键作用,这成就也确实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政绩,外界普遍如此认为。

特朗普即将上任,却意外称赞卡特,但他认为卡特执政最大的错误在于放弃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这让他印象深刻。

卡特总统非民主党籍,导致他和国会摩擦不断,国家改革举措受阻,经济低迷,失业、通胀和利率居高不下,民众对其支持率骤降。

美国民众对卡特总统的批评声浪骤起,1979年的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席卷全球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国内油价飙升,这些事件都加剧了公众的不满,人们普遍认为卡特软弱无能,缺乏领导才能。

人们尊称他“好人总统”,西方媒体却讥讽其外交策略过于忍让。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拜登也盛赞他的领导才能,可外界普遍认为卡特始终游离于民主党主流之外。

他外交成就斐然,促成以埃和解,缓和美苏关系,还积极斡旋诸多战争冲突。

卡特总统任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始终坚持和平,没有发起任何战争。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突出标志,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往往以此为中心。 他的总统任期,以和平著称。

卡特总统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对世界和平的追求,源于国会之外的独立思考,却触怒了华盛顿权力中心,这“和平思维”最终成为他连任失败的绊脚石,卡特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落败。

外媒评价卡特总统:他对世界的贡献举世瞩目,这与他在总统任期内的政绩形成对比,后者远不及前者影响深远。

卡特卸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转变,过去褒贬不一的形象,如今“好人”的评价盖过了其他声音。

卡特中心成立后,他持续致力于全球和平事业,多年来投身人道主义援助,并因此荣获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更是亲自前往四川参与廉租房建设。

三十五年来,十四个国家的志愿者们为无家可归者建造房屋和家具,他们辛勤付出,新建和翻修的房屋已超过四千座。

九十一岁高龄的他出版了三十多本书,大多是关于世界格局和美国政治的犀利评论,坦率直言。不幸的是,他2015年被诊断出患有皮肤癌,癌细胞甚至扩散到了肝脏和大脑。令人欣慰的是,他最终战胜了病魔。

百年人生,卡特总统辞世,享寿一百岁,具体死因尚未公布。

卡特总统身后事宜已按国葬规格办理,美国举国哀悼。他只执政一届,却在70年代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