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辉的减亏大战,关乎时间,也关乎结果。
3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永辉超市发出监管工作函,直指其内部治理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同日,永辉超市宣布重大管理层调整,董事会决议由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首席执行官(CEO)职责,该小组组长由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担任,并承诺将尽快完成新任CEO的选聘工作。此前发布的聘任高管议案中,原CEO李松峰未出现在新高管名单之列,目前CEO职位处于空缺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永辉超市的五个独立董事席位中,“永辉系”仅保留两席,其余三席均由叶国富领导的“名创系”成员占据,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百亿亏损的严峻挑战,叶国富,这位胖东来的忠实粉丝,计划采取“壮士断腕”之举,预计今年将关闭最多300多家门店,以期通过“刮骨疗伤”的方式挽救永辉超市于水火。这一系列激进改革能否奏效,市场正拭目以待。
一、名创优品:零售业的“黑马”崛起
名创优品,这家由叶国富于2013年创立的零售企业,以“高性价比”和“快速扩张”为战略核心,迅速在中国乃至全球零售市场崭露头角。其独特的“直营+加盟”模式,结合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名创优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扩张。截至2024年,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已超过5000家,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创优品的成功,得益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极简设计、优质低价”的产品策略,名创优品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同时,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低成本运营,为名创优品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名创优品的灵魂人物,叶国富对零售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坚信,零售业的本质在于“人效”和“坪效”的最大化。因此,名创优品在门店运营上,注重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和商品陈列,提升单店的运营效率。此外,叶国富还积极推动名创优品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
叶国富与胖东来有不解之缘。叶国富对胖东来的推崇,源于其对零售服务的极致追求。胖东来,这家以“服务至上”著称的零售企业,通过提供超预期的服务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叶国富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胖东来是他的“零售启蒙老师”,其服务理念对名创优品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规模狂奔下的隐忧:名创优品的“增长悖论”
在零售行业的浪潮中,名创优品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快速的扩张步伐,一度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这亮眼财报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
2024年,名创优品全球收入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22.8%。这一数据在表面看来无疑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深入剖析,却发现其增长背后存在着“新店扩张掩盖老店衰退”的规模陷阱。国内同店GMV(商品交易总额)下降高个位数,海外增速也放缓至中个位数。这意味着,名创优品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新店的开设,而非现有门店的盈利能力提升。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坦言:“门店不能只看数量。”他计划于2025年放缓开店速度,转而通过“小店转大店”、精准配货、IP矩阵升级等策略来提升同店销售。这一战略调整,无疑是名创优品在规模狂奔后,对增长质量的深刻反思。
令人关注的是,名创优品的海外收入占比已近40%,显示出其国际化战略的显著成果。然而,在美国关税压力下,其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非中国采购比例提升至30%(美国市场达40%),通过强大的议价能力维持性价比,成为名创优品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法宝。
三、永辉减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与名创优品的规模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辉超市正深陷亏损泥潭,其减亏战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公开的数据显示,永辉超市2024年预计亏损14亿元,若持续亏损将拖累名创优品的财报(权益法折算净损)。名创优品通过子公司骏才国际以62.70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收购不仅是为了财务投资,更是为了通过永辉的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探索新零售的更多可能。
叶国富入主永辉后,提出了“三提两降”策略,即提人效、提毛利、关店调改。他计划通过优化人员结构,使调改后单店业绩达到原2-3倍;通过自有品牌的开发,提升毛利率;并在2026年前关闭250-330家亏损店,保留500多家优质店,聚焦“好店+新店”。
永辉现有门店770家,2025年需完成200家调改并关闭250家,调改速度是过去的4倍。这一激进计划引发了市场质疑:快速关店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员工动荡,且门店改造需高额投入。然而,叶国富坚信,只有通过这种“猛药”式的改革,才能让永辉重获新生。
四、双线作战:如何平衡自身增长与永辉救赎?
名创优品在自身规模狂奔的同时,又肩负起了永辉救赎的重任,这场“双线作战”无疑是对其综合实力的极大考验。
名创优品与永辉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供应链整合和流量互通上。联合采购降成本,名创的生活品类经验嫁接永辉,有望提升永辉的供应链效率。同时,名创优品的私域用户超过2000万,通过O2O合作,有望反哺永辉的线下客流。
叶国富任永辉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但“名创系”入主后,管理层磨合存疑。永辉原股东减持,加剧了战略分歧。这种内部治理的“权力博弈”,无疑增加了改革的不确定性。
五、终极拷问:胖改真能奏效吗?
名创优品的“胖改”策略,能否让永辉超市起死回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参考胖东来帮扶永辉调改首日销售额暴增13.9倍,但长期可持续性待验证。名创需证明其“兴趣消费”基因能激活永辉的“品质零售”场景,而非简单复制模式。
电商冲击下,传统商超转型迫在眉睫。名创优品的“私域+即时零售”布局,能否对冲风险?这场零售实验,不仅关乎永辉的生死,更是名创优品突破规模陷阱的试金石。
可以说,名创优品的“胖改”策略,不仅是对永辉超市的救赎,更是对自身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若调改成功,或将重塑中国零售业“兴趣+品质”双轮驱动的标杆;若失败,则可能拖累两家巨头坠入“扩张-亏损”的恶性循环。2025年,这场战役的每一步都将被市场放大检视。
无论如何,在这场关乎“生死”与“信仰”的零售实验中,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的命运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