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爆款内容的创作密码:情绪比真相更重要

丁道师 2025-01-09 19:26:58

1

先来看两组文字。

第一组:

他是不修边幅的90后,乱蓬蓬的头发下,一张沧桑黝黑的脸早已看不出年龄,却能火爆全网他也是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常年靠拾荒为生,却资助过500多名贫困生,16年里慈善捐款超100万。

无数网友称赞他:“先生屈膝跪地,够吾辈仰望一生”。人民日报更将其誉为:“跪着的巨人”和“最美拾荒者”。

他就是2023年度“感动中国”名单中的一位特殊英雄:胡雷。

苦难的底色,掩盖不了那颗坚韧的心。为了不成为别人的累赘,胡雷决定拖着自己的残缺的身体去找工作,一次次碰壁之后,他决定自力更生,同时无私帮助他人,就像他说的:“自己不懂资助是什么,只是想拉别人一把,希望大家比我幸福。”

明明自己都在苦难的泥沼里淋着雨,却看不得人间疾苦,努力为他人撑一把伞。当镜头定格在他屈膝跪地,手足无措地盯着小女孩,真诚地说出 “姑娘你好好学,叔叔会帮你一把” 时,那质朴的画面直击人心。

第二组:

近日,宁夏中卫的胡雷因其多年坚持慈善行为进入公众视野。胡雷,1993年出生,一岁多丧父,两岁时母亲改嫁,此后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幼年时,因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残疾,行动不便,日常只能靠跪行移动,且伴有言语表达障碍。

自2008年起,胡雷开启了他的慈善行动轨迹。彼时,他自身经济条件并不优渥,主要依靠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却毅然决定资助贫困学生。截至目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数量已超500人,累计捐款金额达100多万元。

在应对突发灾害场景中,胡雷同样有积极表现。2021年新乡水灾、2023年甘肃地震发生后,他迅速行动,拿出个人积蓄购买救灾物资,并亲自前往受灾地发放物资、协助救援,为受灾群众提供切实帮助。其慈善作为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一定关注,相关部门也已留意到胡雷的事迹,正持续跟进了解,望能为其慈善事业提供必要支持与规范引导,助力其持续发挥正能量。

2

这两组文字,讲的是同一件事情,呈述内容也都是事实真相,你认为哪组的阅读量或者传播力会更广?

很显然,是前者!

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来一个话题:创作者们追寻的爆款内容的创作密码到底是什么?

用某位老前辈的话说,就是“情绪永远比真相更重要”,媒体人在写文章/做视频时多讲点感性情绪,少谈点理性真相,就能获得更多阅读量。这一关键法则,在这个案例中体现无疑。

这是因为,情绪的力量可以“引发公众共鸣”。以今天谈的胡雷事迹为例,第一组文字通过生动地描述胡雷不修边幅的外表、沧桑黝黑的脸以及下肢瘫痪的身体状况,让读者瞬间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饱经苦难却又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当读到他在自己身处困境却还想着帮助他人,尤其是那句“姑娘你好好学,叔叔会帮你一把”时,读者的内心会被深深触动,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对善良、坚韧和无私的崇敬与向往,它跨越了年龄、性别和地域的限制,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胡雷的伟大,进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读者在落泪的同时,往往会主动点赞转发。

相比之下,第二组文字虽然完整地呈现了胡雷的经历和事迹,但却显得过于客观冷静,像是一份官方的报告,缺乏情感的温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和共鸣。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样的内容可能只是过眼云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难以引发广泛的传播。

总之,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内容只是平铺直叙地罗列真相,很难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第一组文字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迅速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相比之下,第二组文字就显得平淡无奇,容易被读者忽视。

3

那么,如何在创作中运用情绪密码?

这个也需要技术活。

首先,就是要挖掘故事中的情感点,找到快狠准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点。以胡雷的故事为例,除了他的善良和坚韧之外,还可以挖掘出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等情感元素,然后再和他做的一系列伟大善举放一起,形成鲜明对比,进而产生更强烈的读者情感共鸣。

其次,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可以采用对话、描写细节等方式,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例如,“先生屈膝跪地,够吾辈仰望一生”,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胡雷的精神力量。

另外,除了内容本身,创作的氛围也会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调整文章的节奏、韵律、排版等方式,营造出一种与内容相契合的情感氛围。如果是进行短视频创作,还可以加入煽情舒缓的音乐。以抖音和视频号为例,关于胡雷的事迹,大多配合有感人的背景音乐。这些博主或者媒体在描写胡雷的感人瞬间时,可以适当放慢节奏,用细腻的笔触去刻画每一个细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那份情感的冲击;而在讲述他的奋斗历程时,可以加快节奏,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氛围,激励读者不断前进。

4

再来谈几个案例。

还记得当年风靡全球的 “冰桶挑战” 吗?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旨在为渐冻症患者募款并提升公众关注度的公益行动,真相便是渐冻症群体艰难的生存现状以及医疗科研上亟待突破的困境。

然而,让它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的关键因素,是其巧妙利用了情绪传播。参与者需要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一桶冰水从头浇下的视频,这种略带狼狈却极具冲击力的画面,配合上挑战的紧张感与公益的神圣感,瞬间点燃了大众的热情。就连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也参与了进来。

在这个传播案例中,人们或是为了展现自己对公益的支持,或是被参与者的勇气所感染,纷纷加入挑战行列,或是主动分享相关视频。社交媒体上满是冰水四溅、人们欢笑尖叫的场景,在娱乐化的氛围中,人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对渐冻症群体的关注也水涨船高。

与之相比,若只是单纯地科普渐冻症知识、罗列患者数据,即便内容详实准确,也很难达到如此火爆的传播效果。

还有这几年备受关注的环保类话题。有不少专业媒体详细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原理,从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监测,到冰川融化的精确速率,数据严谨,论证充分,这无疑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呈现。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些复杂的数据和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阅读起来味同嚼蜡,很难激发他们想要深入了解或采取行动的欲望。

相反,一些环保纪录片如《地球脉动》,它没有过多地堆砌专业知识,而是通过震撼的镜头语言,展现北极熊在日益缩小的冰面上艰难求生,展现热带雨林中动物因栖息地被破坏而流离失所的悲伤画面。观众看到这些场景,内心被深深触动,对环保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大幅提升,进而促使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这充分表明,单纯的真相若缺乏情绪渲染,在传播效果上就会大打折扣。

5

有必要说明,虽然情绪在爆款内容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真相是不可忽视的基石。如果内容脱离了真相,即使能够一时吸引读者的眼球,也难以获得长久的关注和认可。

所以,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作,可以煽情、可以打感情牌,但一定要建立在事实本身的基础之上。

一旦被读者发现内容存在虚假成分,不仅会损害创作者的声誉,还会让读者对整个内容产生质疑和反感。因此,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确保所讲述的故事和传递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的热点传播,最后被打脸的案例还少吗?

举个例子,2024年“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之后,广大网友和媒体指责谭某诈骗,甚至一些媒体不过问事实真相,编造了各种阴谋论的素材,引发网络关注和舆论发酵,网友的情绪被点燃。但经重庆警方调查,女方谭某不构成诈骗犯罪,而 “胖猫” 的姐姐刘某却存在诸多涉嫌违法的行为。

这种吃人血馒头的虚假的情绪式传播,不要也罢。

当然,我们讨论这个维度,并不是要把情绪和真相对立。如果应用得当,情绪释放和真相呈述,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况且,创作者应该在尊重真相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情绪来升华真相,可以让真相更加深入人心。

这是因为通过将情感融入到对真相的讲述中,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真相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例如,在讲述胡雷的故事时,真实地呈现他的经历和事迹是基础,而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展现他的精神品质,则是对真相的升华,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胡雷,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总之,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在尊重真相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情绪,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爆款内容。

0 阅读:1
丁道师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知名科技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