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转折点已出现:美国想要的,中国、俄罗斯和欧洲会给吗

钱旭同学 2025-02-17 11:45:37

实际上,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件。从美国的角度出发,战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二战时期曾提出如下观点:一个统一的欧洲可能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从而极大地影响美国作为大西洋国家的地位,并显著削弱其在西半球的影响!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与欧洲是否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倾向?无疑,普京借助俄罗斯低廉的能源资源,实现了与欧洲工业、资本以及技术领域的紧密融合。因此,美国被迫于2014年派遣前副国务卿纽兰直接干预乌克兰局势,这一行动最终引发了俄乌冲突。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展现出非传统行为,对北溪管道实施了破坏行动——此类事件充分揭示了美国可能刻意策动俄乌冲突,旨在干扰俄罗斯与欧洲的紧密合作,进而稳固其全球主导地位。

其次,从俄罗斯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时,情况尤为显著。苏联的崩溃为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悲剧,尤以乌克兰的独立为甚,这一事件瞬间“褫夺了俄罗斯在黑海的支配地位,敖德萨作为连接地中海及其他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通道,其丧失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决策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引自《大棋局》)

换言之,为了确保生存、维持与西方世界的成员身份,以及实现复兴,俄罗斯势必要紧紧把控乌克兰。在受到美国的策动后,乌克兰寻求融入北约组织,此举等同于公开宣布俄罗斯将降格为次要大国,并面临再度分裂的风险。因此,普京若不采取强烈回应,实属异乎寻常。

换言之,对美国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而且关乎两国的国运之战。显然,在这场较量中,率先示弱并寻求宽恕的一方,将预示着其最终的失利。

现今,确实发生了这一情形,即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他主动与普京沟通,表达了终止乌克兰与俄罗斯争端的意愿。此外,当美国副总统万斯参与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并未起到缓和欧洲紧张情绪的作用,相反,他加剧了批评,甚至公开指出美国与欧洲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暗含的意思是,美国可能考虑与欧洲彻底决裂。

鉴于美国与欧洲价值观存在差异,其可能在何种程度上与哪些其他地区的价值观产生共鸣?若果真如此,与俄罗斯相关联,那世界格局将展现出非凡的魔幻色彩。

综上所述,自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持续三年有余,其局势在近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这一变化的契机出现在美国副总统万斯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揭示出冲突中出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苏联式”误判。这一事件的发展令人瞠目结舌。

其二:美国犯了与苏联类似的错误。

请问,苏联是如何在冷战中失利的?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苏联竟促使了中国的叛离。换言之,赫鲁晓夫企图在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并试图将历经朝鲜战争洗礼的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属国,这自然激起了我们的反感!

同时,勃列日涅夫采取了更为激进的举措,在珍宝岛冲突中苏联遭受挫折后,竟妄图通过核打击实现对中国彻底的毁灭,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了中苏两国关系的决裂。随之不久,中美达成了和解。为何将这一事件视作苏联在冷战中败局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在苏联体系内,中国展现出了最强的战斗力,堪称该领域的顶尖力量。抗美援朝与越南战争的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在亚洲这片土地上,倘若得不到中国的许可和支持,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无法轻易实现其战略目标。

苏联在冷战时期能够取得一时的优势,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深陷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特别是越南战争几乎使美国不堪重负,迫使尼克松政府背弃规则,从而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的挂钩机制)。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与中国与苏联协同行动,共同对美国施加压力,消耗其资源密切相关。

一旦中国与美国实现和解,局面则可能出现显著转变。美国最终在亚洲实现了体面的越南战争终结。随后,基辛格亲自访问沙特,促成了“石油美元”机制的形成……

显然,苏联的失败在于它激发了中国的反叛,后者作为其阵营中最强大的盟友,成为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此议题,借助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同样能够阐述:掌控边缘地带即能主导欧亚大陆;而主导欧亚大陆,则能掌握全球命运的关键。

所谓“边缘地带”,涵盖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沿岸地域、亚洲东部沿海区域等……

理解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后,审视美国所犯下的类苏联错误变得清晰,这实质上意味着美国放任了“欧洲沿海区域”这一外围地带的影响力衰退。换言之,美国通过否决欧洲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绝交”。

应明确,美国能够在美苏冷战期间击败苏联,并后续成为全球主导力量,非归功于其与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的同盟关系,实则得益于欧洲的支援。据此,美国在欧洲拥有了稳固的基础。

美国能够主导欧洲的关键在于,历史上存在苏联这一能够对欧洲构成重大威胁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俄乌冲突正是其旨在瓦解俄欧联盟的必然策略。审视当前局势,美国竟然摒弃与欧洲的传统联盟关系,单方面寻求与俄罗斯和解,这无疑是对美国自身的一种自我削弱之举!

为何美国采取此种行动?实际上,这就是最后一问:美国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国、俄罗斯与欧洲会提供援助吗?

其三:美国追求的利益,能得到吗?

为解答此疑虑,需首先进一步探究美国为何与欧洲“决裂”,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其一:迫使欧洲不得不效仿美国,即遵循特朗普的政策导向。简而言之,这实质上体现为美国内部冲突的“欧洲化”特征。鉴于拜登上台后与欧洲国家合作步伐的加速,这直接引发了特朗普对欧洲的诸多不满情绪。

诚然,美国的局势已发生显著变化,当前实为特朗普主导的时代。鉴于欧洲被视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其能否摆脱“拜登时期”的影响,进而适应这一新动态,乃成为关键议题。美国是否能据此实现其战略目标,无疑将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与互动。

作者提出,此种发展势必导致欧洲的分化,表现为某些国家的顺从与另一些国家的转向,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是与中国结盟,这一趋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已有显现,从而引发第二点考量的原因。

其二:全面汲取欧洲的精髓。换言之,其策略旨在通过使欧洲内部产生分裂,从而实现逐一瓦解的目标。所谓美国旨在获取欧洲的资金支持,中国寻求拓展欧洲(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准入,而俄罗斯则寄望于促成欧洲(即北约成员国)的解体或重大变动。因此,鉴于欧洲作为全球四大主要力量之一的地位,存在被其他三大力量瓜分的可能性。

换言之,若欧洲面临不利局势,其被纳入考量方案的可能性极大。

因为特朗普想要的就是:在汲取了欧洲势力后,转向聚焦美洲,通过掌握战略要塞,如关乎北极航线的格陵兰岛与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巴拿马运河等关键位置,持续扮演全球主导角色(一级)。

然而,不论如何,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的转捩点确已浮现,美国与欧洲间的裂痕已不可避免地形成,这无疑是个既定事实。对于这一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无疑是持乐观态度的。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