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前夜,或为黄帝都城

扶摇青云万里 2020-01-22 08:33:30

4000年前,神木石峁,一块425万平方米的地方,一片皇城拔地而起。

炎黄子孙的传承由此开启。

据史书记载及专家推测,这里乃是当时黄帝的都城。居住的是黄帝部族的居民。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石峁文化极有可能即为华夏文化的源头。

经考古发掘,石峁遗址主要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和内瓮城等四部分构成。其中,广场处于门址的最外面,是一个南北走向,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的平整场地,这也是目前我国确认的史前时期最大的广场。城门的结构大体和外城门址的结构类似,两边有南北墩台,有内、外瓮城,还有石砌的台基、道路、护墙等。考古人员在门址范围内出土了大量文物。

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

历经沧桑,时光的流逝将原有的辉煌与雄伟都带走了,那一道道残垣断壁,一件件被掩埋在历史中的精美文物,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祖先,在千百年的演变中,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去生存,去创造着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特有的文化。

文化如何同经济发展相协调,如何保护展示,这是政府应当慎重并着手考虑的。希望石峁遗址能纳入到当地文化建设的体系,通过对该遗址的发掘、保护、展示,尝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华夏文化的溯源与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