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这一次恐怕又要失望啦!
他心心念念的孟买 - 艾哈迈德巴德铁路线原本计划在2022年8月15日前竣工,目的是用来庆祝印度独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日。
从目前来看,这已经不可能实现。
因为这条铁路线不仅目前为止没有完工,更是被推迟到2033年,比原计划晚了11年,即使如此,印度方面也无法保证预期完成。
这是铁路线他自2014年上任以来就主打的一张王牌,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民意支持。
在印度官方的宣传当中,这条铁路新干线为民生工程。
但是事态演变到今天这一步,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看清了真面目,这不过是莫迪搞出的一场“个人政治秀”。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印度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吗?为什么会频繁延迟竣工时间?
日本和印度的合作事情的起因要从2012年的印尼铁路开始说起,日本与我国在当时因为这个项目的缘故,形成了竞争关系。
在国际社会中,竞争是各国之间的常态,只要在贸易规则的范围内竞争,谁输谁赢完全各凭实力。
日本却因为这场竞争而耿耿于怀,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扳回一局。
2014年,莫迪为应对“中国制造”,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战略计划。
这完全是走我国走过的路子,莫迪就是要利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抢夺我国的制造业生产链,但是时代不一样啦!
我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众多技术还没有今日这么发达。
比如人工智能与AI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各项工作与之前完全不一样,许多工作需要的不再是廉价,而是知识和技术。
印度的受教育率较低,其国家的文盲人数在全球占据很大的比例。
这使得其本身具备的优势非常不明显,因此,莫迪这一战略计划的提出,不仅无法助力印度起飞,反而给各个部门增加了各种负担和枷锁。
在高铁项目上,其同样参照了我国的模式。
不仅要引入整个机车,还要引入与之相关的各项技术,与我国当年以“二桃杀三士”引进机车的方式有些相似之处。
可惜其没有咱们国家的手腕和技术,莫迪抛出的诱饵就是孟买 - 艾哈迈德巴德铁路线,却不知这是咱们国家玩剩下的把戏,咱们能跳进去这个陷阱当中。
日本为了在这次竞争中拿下这个项目,无所不用其极,两个国家之间达成合作。
2014年9月,莫迪刚刚就任总理不久以后,就到日本进行了访问,日本为了表现出诚意,直接表示要在五年内对印度的投资翻上几倍。
与此同时,还要送给印度一个经济大礼包,助力印度在下一个阶段更上一层楼。
2014年莫迪访问日本
2015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孟买 - 艾哈迈德巴德铁路线合作项目达成。
按照协议当中的规定,这个项目要在2017年开工,2022年8月15日前完成大体工程。
日本新干线当时获得的融资额是1.8万亿日元,2015年时,又增加了1.5万亿日元的融资。
日本不仅仅往里投钱,更是拿出了自己的技术,把动车的车组建设整套生产系统搬到了印度。
想当年2007年时,新干线在我国的台湾省建设铁路时,为以防核心技术外泄,哪怕多付出运费,都不肯把生产系统搬到台湾。
可见这一次日本是花费了大心思,其就是要以印度为榜样来大肆推销本国的铁路以及动车项目。
2018年时,日本和印度合资建厂,日本的日立企业决定逐步把车组的部分生产工序转移到印度的贝姆勒公司。
这是印度的一家国有企业,两家公司的合作,意味着两个国家在铁路领域的交流又加深了一层。
日立公司
按理说印度的铁路修建进程不会如此之慢,以我国基建狂魔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大型工程不仅会保质保量完成,而且在时间方面还能适当地提前。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我国铁路网为什么四通八达的原因,印度在这个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重重困难我国拥有一个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优势,铁路等交通线路在修建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征地。
我国的国土在产权上都属于国有,在征地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地给百姓一些补贴。
印度光是在征地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古吉拉特邦与莫迪之间的粘合度很高,各项征地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早早地就达到了97%。
而马哈拉施特拉邦就完全不一样啦!
征地工作困难重重,问题频出,农民根本不愿意出让自己的土地,征地的指标才完成了30%。
印度这次表现出了更为“聪明”的一面,既然农民不愿意出让土地,那就把铁路修到空中。
他们竟然疯狂到要把铁路线的90%改换成高架桥。
临时更改协议里面的内容,这不仅需要重新更改施工方案,更是增加13亿美元的成本。
任何的政策最忌讳的就是频繁的朝令夕改,这是大忌。
不仅仅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增加重新制定各项工作标准,工程的各个环节之间也要逐步调整方针。
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会拖慢工作进度,更会使得最下面的一线工作人员感到不知所措。
关键问题是印度不仅临时决定改换高架桥,而且还在铁路的宽轨长度以及车系方面都做了更改。
按照日本原来的协议,其使用的是世界通用轨距1435 毫米。
结果印度非要搞出不一样的地方,硬生生地把1435 毫米改成了1676 毫米,比世界规定的标准还要宽,估计印度这么操作的目的就是要运载更多的乘客。
毕竟火车顶上坐人是印度独特的风景,印度可不想继续保持这种现状。
莫迪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民众之所以要购买“挂票”,不仅仅是因为印度的人多,最重要的是因为印度的民众没有钱。
但凡有钱,谁不愿意购买卧票?
他明面上看似是在为民众服务,实际里面包含着“好大喜功”的意思。
他就是要把这个工程搞得大大的,大到后来的继任者们都要遵守他定下的宽轨长度以及列车标准。
这一下可为难了日本,这意味着原来已经修好的铁路要重新返工,还要重新换购适合的原材料。
至于印度所采购的列车,更是令日本为难。
其原本说好的要使用的是本国早已运行多年的 E5 系列车,却不想看到日本即将研究成功的E10系列车时心动啦!
日本原计划在2030年才投入运营,而印度的这条铁路干线按照预期,2033年才能完全竣工。
却不知正是因为莫迪这一系列的操作,或许2033年根本无法保证预期完成。
日本也无奈啦!本来从我国手中抢来一块香饽饽,却没有想到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而与印度合作的多家日本株式会社,成为了“印度跨国坟场”里的“几座坟头”。
反观由我国修建的印尼铁路,已于2023年10 月 17 日正式通车,仅一年后,累计乘坐量已经达到了579 万人次。
看到这种情况,印度与日本两个国家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呢?
是继续做“好兄弟”?还是反目成仇?
枫叶
2033年印度早解体了
用户16xxx85
中印中日反中水火不容。不會讓中國崛起。打壓中國用盡各種手段,跟美國打壓中國崛起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