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考”期间,如何帮孩子解开“心结”?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鉴水鱼技能说 2024-03-20 02:22:43

栀子花盛开的时节,备受关注的“两考季”也陆续到来。随着高考放榜日子和中考脚步的临近,考生和家长的心绪容易出现起伏,有人说,从考前一直担心到考试过后,甚至要等到录取通知书收到的那一刻才真正心安。那么,在此期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呢?记者采访了有关心理专家。

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一位考生联系上衢州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心理咨询师何苏君。她说,自己现在很迷茫,12年苦读,以前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高考进行,高考是自己的终极目标,考完好像突然失去了方向,接下来不知道做些什么,如果考得不理想又该怎么办。

“这位女生出现的迷茫状态只是其中一种,事实上,每年中高考结束后,我总能接到跟‘两考’有关的各种咨询。”何苏君说。

“这期间,孩子很容易因考试而产生焦虑,大多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衢州市第三医院心理科主任、衢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郑利锋说,近三年来,18岁以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激增近30%,且有低龄化趋势,尤其是重大考试前后,来医院咨询的考生和家长明显增多。

“对网络的依赖、微妙的人际关系、青春期的懵懂情感等等,都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结。”郑利锋说。

18岁的小陈就患上了轻度抑郁。小陈的爸爸说,小陈自从升入高三,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成绩不理想时,经常说吃不下东西,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睡眠质量也不如从前。

“他还产生过自伤的念头。”陈先生说。做父亲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心理医生的开导下,陈先生也渐渐放宽了心态。他表示,儿子虽然参加了高考,但自己和爱人都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并不强求结果,毕竟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先调整好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学习才更有动力。

这届考生并不容易,在疫情反反复复的背景下坚持了三年。面对人生的重要时刻,如何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考试,走好关键一步,郑利锋和何苏君都一致认为,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

郑利锋建议,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聆听,并给予适度的分析,“这里所说的分析,应该站在平等角度,而不是带有掌控感,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应该这样做’之类的话。”

“倾听、尊重、鼓励、理解。”郑利锋说,这几个字听上去不难理解,但真正执行非常难。

“接与纳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科学方式,教会孩子涵容其他人,然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郑利锋解释道,这其实是让孩子允许自己犯错,承受犯错带来的结果,而不用通过辩解、指责来自我保护,与此同时,也能接纳别人,包括他身上的缺点与不足,融入人群和社会环境。

何苏君则向广大家长提出几点温馨提示,最近一段时间,家长要做到以下3个“三”:

“三尊重”: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防止主观干涉;尊重孩子的应考习惯,防止强行指导;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防止偏激地说教。

“三陪同”:陪同孩子用餐,但不陪同睡眠;陪同孩子运动,但不陪同复习;陪同孩子聊天,但不陪同赶考。

“三适度”:适度期望——自信和谐、避免对立;适度关怀——理智冷静、避免急躁;适度照顾——外松内紧、避免过度。

在何苏君看来,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两考”期间夫妻切忌争吵,家长的态度要一致,相互埋怨与指责只能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考生自身需要做些什么?郑利锋表示,在保持原有生活、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会适当放松,“通俗来说,就是留一点余地,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玩会儿游戏也不要紧,但要控制时间。”

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衢州晚报

0 阅读:0

鉴水鱼技能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