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不论古今都事关中原王朝的安危,它的重要性在汉唐表现的尤其明显,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汉唐的辉煌与安宁,大一统王朝的定义也会因此而缩水。
01 秦汉时期的河西走廊甘肃省的形态犹如一把如意,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大通道,这条通道东西长1200公里,宽窄从数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接祁连山,北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由于这条通道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因而被人们称为--河西走廊。就是这样一条通道,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于此,由于两种文明的差异,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也因此冲突不断。
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王朝的富庶与繁华,时不时深入中原腹地劫掠汉人财物;而中原王朝要通向中亚、西亚,连接外面的世界,也必须要经过河西走廊。
此外,河西走廊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由此,也可看出,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战略地位,然而早期的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交手中并不占优势。
由于西戎的进攻,周幽王被杀,西周因此而灭亡,东周被迫迁都洛阳,直到秦国的出现,才阻挡了游牧民族向东发展的脚步。
秦统一六国后,河西走廊从月氏人手中转到匈奴人名下,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秦始皇修建了闻名古今的万里长城。
汉初时,刘邦一心想制服匈奴,却不幸造成了白登之围,此后汉王朝不仅要给匈奴人大把的钱财,还要时不时的送去汉家公主。
匈奴人借助河西走廊,联合青藏高原上的羌族,牢牢牵制着汉朝的命脉。直到汉武帝的出现,中原王朝才改变了被匈奴人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为了争夺这条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通过联合西域的月氏人,对匈奴形成夹攻态势,然而由于消息闭塞,张骞不仅没有找到早已西迁的月氏人,自己也成了匈奴人的俘虏。
身在敌营,心在汉,在匈奴呆了十年的张骞,没有忘记他的使命,当匈奴人对他的监视放松时,他便抓住机会逃出了敌营,跑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逃出生天的张骞,为了寻找大月氏人,他选择继续前行,走过茫茫戈壁,翻过冰雪覆盖的葱岭,风餐露宿,尝尽了大自然的考验,抵达了大宛国。
之后在大宛国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已迁至咸海附近的大月氏人,然而时过境迁,过上安定生活的大月氏人已无意找匈奴人报仇了。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后,决定返回汉朝,不料在折返途中再次被匈奴人抓获,这一抓,又是三年,当张骞回到汉朝时,汉武帝已经从19岁的青少年变成了32岁的中青年。
在外十三年的时间,没有击倒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强大,当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又把汉朝的威名播撒在了西域的土地上。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意志?什么是自信?张骞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果说汉武帝是一位卓越的画师,那么张骞、卫青、霍去病就是他笔下的灵魂人物。
在张骞出发西域九年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30年再度向匈奴发起进攻,卫青取得了龙城大捷,从此汉朝开启了对匈奴的压制性进攻。
之后卫青又收复了河套地区,经漠南之战,汉朝切断了匈奴右臂,盘踞在漠南的匈奴右贤王部几乎被全歼。
匈奴右贤王被击溃后,匈奴主力与河西走廊上的休屠王、浑邪王之间便被一刀切断,收复河西指日可待。
时间来到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被一个十九岁的青少年征服了,这位一鸣惊人的年轻后生就是霍去病。
从此,汉朝终于得到了河西走廊。
汉武帝为了进行有效管理,在此设立四郡,进行了移民,并借助河西走廊对匈奴从西边发起攻击,开辟第二战场。
失去河西走廊后的匈奴,此后在与汉朝的交战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汉朝在得到河西走廊后,除了扬眉吐气和百姓的安宁,还加速了与西域的交流,开辟了闻名于世的陆上“丝绸之路”,把汉朝文明带向全世界,这就是影响力。
由此,清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说: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意思就是,要想保住陕西,必须将河西走廊控在手中,而要想实控河西走廊,就必须收复西域,把国境线推到万里之遥,御敌于国门之外。
很显然,这条铁律在汉朝已经被验证了。
此后,河西走廊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只要将它控在手中,和平便是主弦律,失去它,国破百姓苦。
从西汉到东汉,再到曹魏王朝,基本都算是将河西走廊控在了手中,但到了西晋,由于司马家族的大乱斗--八王之乱,导致河西走廊被游牧民族逐步占据,最终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西晋被匈奴所灭,之后长达百年的大动乱开始。
东晋南迁,中原地区完全陷入游牧民族的统治,百姓被压榨奴役屠杀,受尽苦难,中原文化也遭受重创。
这样的局面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隋初,河西走廊回归于中原王朝手中后,大一统王朝再一次迎来它的繁盛时代,就是大唐的贞观之治。
02 唐宋时期的河西走廊明氏名臣杨一清曾说:“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
对于扎根于关中的王朝而言,河西走廊的安稳尤其重要,如果失去它,陇右、河西则门户洞开,游牧民族就会一路闯入关中,进逼长安,所谓“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隋朝至唐中期,河西走廊一直在中原王朝手中,所以,突厥被唐朝死死压制。中原王朝一片祥和,国盛民安,大唐也将它的影响力播向远方。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叛,河西的兵力被调往东部,河西走廊空虚,吐蕃便乘机攻占了这条通道,此后唐王朝只能困守陇山以东,与吐蕃等民族进行长期的拉锯战。
吐蕃骑兵到长安只需一两天的时间,因此,长安数次被吐蕃攻破,危机局势难以改变,令唐朝十分被动,这也是唐朝后期一蹶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宋时期,河西为西夏政权所有,宋朝不仅没有任何战略优势,还失去了天然的军马产地,导致其在与辽、金、西夏的较量中屡屡挫败。
而占据河西走廊的西夏,则凭借汉化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成为与辽、宋三足鼎立的一方势力。正如史书所言,“夏得凉州 ,故能以其物力扰关中, 大为宋患。”,可见,河西走廊对西夏的重要性。
从中也不难总结,唐朝的兴盛与衰落,河西走廊是关键;宋朝的军事孱弱,河西走廊也是关键。
03 明清时代的河西走廊明清时期的藏族和蒙古族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河西走廊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初,准格尔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及和硕特汗国的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先后启事,受此影响,北到外蒙古、西到新疆、南到西藏,这些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
这种态势对于关陇地区及清政府,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清朝为平定西北战乱,统一新疆的过程中,河西走廊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所以,清朝顾祖禹发出“欲保秦陇,必固河西”的感慨,也就不奇怪了。
河西走廊在手,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成为我们理解“何谓大一统王朝”的一个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