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不止是平台有。
人人,都是自己的精算师。
这一届双11,很多消费者的购物算法,毕业了。
其中,有你吗?
今年的“双11”,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似乎,从双11的结果上看,一切都很美。
10月8日,抖音、拼多多便启动了大促预热;10月14日,天猫和京东同时开启“双11”活动。
这意味着,今年“双11”时间跨度持续约一个月,刷新了自“双11”概念诞生以来的购物周期。
11月11日24点,2024年天猫双11收官,成交总额强劲增长,购买用户规模创新高。
天猫双11全周期,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比去年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
而天猫的老对手京东,也发布了双十一战报。
该战报显示,截至11月11日23:59,2024年京东11.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8倍。
政府补贴首次“入场”也成为今年“双11”一大亮点,“以旧换新”热度高涨。
有媒体就3C数码产品消费趋势发起了问卷调研。
数据显示,大促优惠叠加国补以旧换新,半数消费者表示节省了500元以上,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成为换新最多的品类。
但更重要的,还是00后的入场。
这一届“双11”,互联网顶流变成了毛绒玩具,年轻人的“情绪搭子”迎来了新增长。
能够提供情绪价值与精神抚慰的“毛绒绒”玩偶,受众不止于儿童,还有不少成年人,万千网友忙着“为可爱付费”。
据公开数据,天猫“双11”毛绒玩具成交热情一路飙升。
在淘宝上,依托AI数据技术和用户洞察,许多意想不到的细分赛道正在发挥垂直领域优势,黑马品牌和赛道纷纷涌现。
数据显示,天猫双11开卖首日,钢板、电机/马达、低压接触器、商务服务、设计服务、包装用品定制等超200个类目成交同比翻倍;零件耗材、电子电气、整机设备等多个细分市场成交破亿。
表现突出的商家中,不乏许多第一次参加双11的“新手”。
今年双十一消费新趋势背后反应了什么消费理念的变化?
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背后反映了什么?
对此,《潇湘晨报》记者陈诗娴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平台算法变了,但消费者的内心精算也变了,从算术题走向了选择题。
多年来,双11都是通过营造氛围带动情绪而出现的冲动消费,这也造成了十年来每到双11都会让“剁手”二字上热搜。
而现在理性消费之下,仅仅靠低价已经无法驱动消费者。
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开始从一定要花出优惠券的最优解算术题,走向买什么最合适的不定项选择题。
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并非受限于经济条件,而在于理念。
十余年双11的打法,过度密集于快消品类,早就造成了消费疲劳。
而消费者深层次生活需求则是多品类的组合。
细分赛道火热,恰恰说明了这种跳出快消的欲求。
一年的消费欲望释放,本就不是快消品类所能承载的。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