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可以说是自新千年以来,世界上最残酷的一年,突然爆发的瘟疫和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让许多人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然而,坚忍不拔,满怀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勇气。经过了大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沉默之后,《八佰》再次强势而又满怀期待地卷土重来。这部电影之所以坚挺,是因为这部电影早在一年前就应该上映了,后来被砍掉了一大截,才得以在大屏幕上出现。之所以说有前途,一是由于影片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二是影片自身对于中国电影院所能起到的影响。一切都要靠希望。
下面,我们将继续讲述《八佰》的故事,并讲述一个真正的故事,一个观众所需要了解的故事。关虎活下来的外来工,现在已经改名为《春日》的导演关虎,是少数质量有保障的几个导演之一。近几年的代表作有《老炮》、《杀生》、《斗牛》等。关虎导演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个,他拍的是一部名为《生存之民工》的电影,以前在学校里,我就喜欢看明星,不过当我真正见到《生存之民工》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的震惊了。不少人认为,黄渤之所以出名,完全是靠着一部《疯狂的石头》。每一个年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生存之民工》的年代,若是以十年为单位划分的话,毫无疑问是十年间最优秀的电影《八佰》也是根据一段真正的历史改编而成的,那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真正的史实: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之后,蒋介石动用了七十万多名军队,十月二十六日,蒋介石见上海闸北的守军越来越难以打下去,便下令将这一带的大部分军队调往上海的西边;并向顾祝同下达了命令,要求第八十八团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守阵地。十一月六日,史书中,谢晋元第88师团长孙元良,则驻扎在闸北的军队,无论其力量强或弱,都要付出代价;最终,顾祝同答应让第八十八师保留一支部队,驻扎在那里,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座楼是闸北地区那时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座楼,盖起来非常结实。
杨瑞符团长奉命撤出闸北前线,但由于坚持了两个多月,死了近半数的弟兄,心中十分不甘。孙元良通知他,让他向四星仓方向撤去,只有一个营在那里坚持七天,为大军提供了一个断后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和自己的手下同归于尽,但他说:“在敌人面前,男人应该为国家而战。”部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苦战,最后连谢晋元都不到,只剩下414人。而他们的敌人,27日上午,黎明时分,日本人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本就残破不堪的上海北站(即旧北站)发起进攻。他们愕然看去,却见那里早已没了人影。松井石根不能置信地看着这一切,他在检查了旧火车站之后,立刻下令部队向苏州河的北面推进。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这场战争持续了四个昼夜,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十月二十九日,英、美三国分别派出代表,请求以「人道理由」停火。觉得守住闸北和四行仓库的初步目的是实现了:中国大部分部队都已成功地撤回他队十月三十一日从货仓撤出,冲桥电影《八佰》的结尾就是这个故事,到了结尾时,八佰卫队中的大多数人开始占领冲桥,并向租界进军。影片到此结束。关虎主任没有细说。
或许是为了电影的放映而剪掉的,或许是原本就是这样写的。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可是,真相是什么?我们所牵挂的八百名勇士,在跨过大桥,驶入英、法两国的租界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司令松井石根在到达日本租界之后,认为第四号仓库里起码会有一个旅便同意放中国驻防部队撤离。直到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让他损失了两百多人的四行仓库驻守部队,还剩下八百多人时,他才恍然大悟。他立即向英军提出:谢晋元部队一旦退入英租界,就一定要解除武装,并且要控制他们的活动。不然,无论这只军队撤退到哪儿,日本人就会穷追不舍,直到租界投降为止,谢晋元(由杜淳在影片《八佰中》中扮演)和他所率领的88师542团1营,仍然被蒙在鼓里。他们缴获了一个营所有士兵的武器,然后把他们都运到了胶州路,在意大利人的控制下,他们被派往了上海的胶州路公园,这个公园其实是租来的避难所,里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和下水道。此后,军队便在这里过上了四年多“孤军营”的日子。他的尸体就埋在了孤儿院门口的花园里。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他们的营地,他们就带着他们的士兵,在宝山的月浦飞艇上,开始挖壕沟和修筑铁路。接着,他来到了南京的老虎桥一号牢房。
尽管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但所有人还是齐心协力,在雷雄(谢晋元阵亡后的临时统帅)(《八佰中》中的张承扮演)的带领下,所有的士兵都坚持不懈地训练,从来没有松懈过,日本侵略者们畏惧和憎恶,逼着他们去干重活,搬大粪,百般折磨他们。日本人为避免将这支“孤立”的部队集中起来,就将他们分开管理,将所有人都送到当年闻名世界的“八百壮士”于1946年从四面八方返回上海,总共有一百多人。他们把前任上尉的寡妇带回来,在上尉的坟头上盖了一顶帐篷。三年的国内战争爆发以后,剩下的“八百壮士”,他们中有些人不愿意参加战争,有些人去当马夫,有些人去当警察,有些人去干粗活。上海四行仓库,这就是真正的大结局,影片并未披露。在这部影片中,有两个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就是士兵们大叫着从楼梯上下来。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才保住了那面旗帜。最后那一场“冲桥”,实在是太过夸张了,让人听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欧豪和魏晨分别扮演了朱胜忠和端午,这两个角色,都给了观众们很大的启发。在这个圈子里,不光是小鲜肉们吃香,尤其是由欧豪扮演的端午,他在影片中被打了两次,第二次,他的腹部被洞穿,但他依旧为自己保住了战旗而欣喜。他没有注意到。唯一的缺点就是,欧豪临死前的那一段,描述的太多了,而且这是一场群演,最好就这样结束。就像是电影里的过桥一般,沉重而漫长。唐艺昕扮演杨惠敏送旗的场景,也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如中国军方并没有带任何旗帜,而谢晋元却忽然提议,想要一面旗帜,挂在四行仓库的屋顶上,以此来彰显国家的尊严。很快,一面巨大的旗帜由上海市商会寄来。根据陈存仁的著作《抗战时代生活史》的记载:「一位女孩儿杨惠敏,非常英勇,她用一块巨大的油布裹上一面巨大的旗帜,冒着极大的危险,从苏州河上一跃而下,涉水过江。将她带来的旗帜交给军队。
这是一个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浪漫的想法,但看起来并不实际。而根据一名英国工程师的记忆:在苏州河的北面和北面之间,有一条七十五公分的管子,是他和杨惠敏从管子里爬出来,才走到对岸。这个故事被英国记者海默撰写,并以杨慧敏的相片为背景,发表于《时代周刊》。而有影响的曹聚仁和舒宗侨合著的《中国抗日画史》则说:「女童子军杨惠敏并没有从苏州河上运出旗帜,而是从邻舍的墙壁上挖出一个窟窿,才运出了旗帜。」杨慧敏稍后在武汉出版《自述》一书,其中写道:「我带著一份圣洁的任务,行至垃圾桥,却被一支英国军队拦住。经过一番争辩,我才得到那名战士的准许,翻越了一道栅栏,然后趴在地上,翻越一座座沙袋,大约两个钟头,才翻越到第四号粮仓,把旗帜交给谢团团长和杨团长。”谢晋元和杨瑞符在接到这个十来岁的女孩递过来的旗帜后,都忍不住对着她敬了个礼。林青霞与杨惠敏至于这面旗帜
到底是怎么回事?幸亏是真的有送旗的事情发生。有意思的是,早在几年以前,台湾就把八佰的故事搬上了荧屏,里面的送旗青年杨惠敏就是林青霞所扮演。最后,当我把整部影片都看了一遍之后,最让我感动的,并非是为了扞卫祖国而做出的承诺,也并非是为了什么上的牺牲。这是姚晨扮演的何香凝的台词:国民都这样,日本人还能有什么胆量?我说错了吗?最后,我要向所有为国家而战,为国家而战的英雄们致以衷心的敬意。谢晋元已经下定决心,要和他的军队一起为国家赴汤蹈火,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4千万人的身上。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带着这样的信念,坚强而又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