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4日夜,北京中南海灯火通明,一场特殊的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几乎全部与会。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
议题虽少却力重千钧,此时,朝鲜半岛的局势非常严峻。
1950年9月14日 ,携二战胜利之威的美国不甘心朝鲜战场上的败局,纠集16国军队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统帅下登陆仁川,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退路。
战局突然逆转,朝鲜人民军兵败如山倒,一路狼狈北撤。
“联合国军”趁势北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试图一举占据整个朝鲜半岛。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写亲笔信向新中国求援。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华幅员万里,唯有朝鲜半岛方向才是真正的国防安全生命线,近代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惨痛伤害的日本,就是从朝鲜半岛起步的。
朝鲜半岛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彼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国贫民弱,百废待兴;
美国则取得二战胜利不久,威震世界,连苏联老大哥都不敢正面与其交锋。
1950年,美国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
美国拥有强大的空军,新中国的空军才刚刚成立;
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新中国几乎没有海军;
美国拥有原子弹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没有人相信羸弱的新中国有能力战胜正处巅峰的美利坚。
毛主席本人也对是否应该出兵陷入了苦苦思索。
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决策是否出兵的紧张时刻,毛主席整整一个星期几乎没有下床,就是躺在床上思考,饭很少吃,胡子也不刮。
毛主席都是如此,其他中共高层对是否应该出兵当然也会产生激烈的争论。
全面深刻地权衡利弊之后,中共中央最终下定了出兵朝鲜的战略决心,“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事关国运盛衰、民族前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挂帅出征。
中共中央决策出兵考虑的问题很多,但有一点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中共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充满信心。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支军队从雪山草地一路走来,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逢敌亮剑,所向披靡,他们的赫赫战功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这次,他们一定能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击败强敌,扬威域外。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统帅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月25日,四十军首战两水,三十九军再战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第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毙伤俘敌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但是,此战并未彻底改变战场形势,骄横跋扈的“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依然认为入朝的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使用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
因此,麦克阿瑟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一举消灭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这就是著名的“圣诞攻势”。
现在我们总是嘲笑麦克阿瑟狂妄自大,徒增笑柄,可在当时,很多人都坚信“圣诞攻势”将取得圆满胜利。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的就有约35万人。
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总兵力约23万人。
在装备上,志愿军处于绝对劣势;在人数上,志愿军也处于1:1.6的劣势。
麦克阿瑟还准备竞选1952年的美国总统,朝鲜战争的胜利将为他的竞选成功添加一枚重重的砝码。
你要是麦克阿瑟,你也信心十足!
想要阻止“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必须增兵。
国运昌衰之际,必须用王牌打先锋,中共中央将目光望向了远在江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九兵团。
九兵团是华东野战军的精华,中央原先赋予他们的任务是渡海解放台湾,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最后一击。
朝鲜战争爆发后,九兵团攻台任务解除,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的训练整补。
九兵团下辖3个军,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个个兵强马壮,能征惯战。
时任司令员兼政委是宋时轮,1955年授上将衔,
第20军,前身是由坚持三年闽东游击战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1师和第6师,解放战争中整编为华野第一纵队,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歼敌最多的军级作战部队,攻无不克。
第26军,前身是由抗战时期鲁中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八纵队,鲁南战役歼敌快速纵队、莱芜战役生俘李仙洲、孟良崮勇猛打穿插、豫东战役突破开封城、淮海决战主攻碾庄圩、解放大上海所向披靡。
第27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胶东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九纵队,是华野首屈一指的头等主力,在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
九兵团入朝前,华东军区还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3个军,使各军均下辖4个师。
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原国民党起义军约1.5万人分别补入各军,基本达到了每个师1.1万人,每个军5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12个师约15万人。
可以说,在十三兵团入朝之后,九兵团就是中国境内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
中共中央选定九兵团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1950年9月20日,北上命令正式下达,九兵团各军分别从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向山东集结前进。
10月29日,九兵团在山东曲阜召开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做动员报告。
11月1日,27军、九兵团兵团部、20军、26军从山东登车,向东北开进。
11月6日,九兵团全军到达东北,领取物资补给。
入朝前,所有人员将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人民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印信与文件一律上缴,部队正式编入志愿军作战序列,军、师、团番号不变。
11月12日,15万中华健儿消失在朝鲜北部的漫天风雪之中。
九兵团入朝之所以如此紧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敌人正在一步一步地赶往战场。
陆战1师,全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步兵师,其最早的前身是组建于1775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是陆战队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
该师所属的第1陆战团成立于1846年,是海军陆战队中成立的第一个团级战斗部队,曾参加过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以及美国历次海外战争。
该师所属的第5陆战团和第7陆战团,分别成立于1914年和1917年。
1942年瓜岛战役,陆战1师战果辉煌,是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本陆上反攻的转折点。
因此,陆战1师在美军中第一个荣获集体最高荣誉“总统集体嘉奖”,在师徽上永远留下了“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的字样。
二战结束后,陆战1师长期驻扎中国华北,帮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就是该师所为。
仁川登陆时,打头阵抢滩登陆的就是陆战1师。
陆战1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营,全师约2.5万人,装备比普通美军更为精良。
美军还专门将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150架飞机配属陆战1师作战。
可以说,陆战1师就是美军在亚洲地区最强的战斗力量,是名副其实的战场王牌,自正式组建以来,未尝一败。
麦克阿瑟对陆战1师战斗力非常信任,因此,第一次战役之后,他依然拟定了东西合击鸭绿江的战役计划。
西线“联合国军”投入美第8集团军的3个军11个师又1个团,共约24万人,一线兵力约13万,他们即将对垒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
东线“联合国军”投入美第10军的5个师,共约10万人,陆战1师再次担任主攻,他们即将对垒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在美军强大的军备优势背景下,东西线没什么主攻辅攻之分,只要有一面挡不住,另一面的战线也必然溃退,反之亦然。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中美两军绝对精锐主力第一次在战场上硬碰硬的对撞。
美军胜,麦克阿瑟饮马鸭绿江的企图就很有可能实现。
志愿军胜,“联合国军”就很有可能被赶回“三八线”,朝鲜战局将再次逆转。
正因为战略意义重大,兵贵神速,中央军委严令九兵团马不停蹄地赶往战场,麦克阿瑟则通过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不断给陆战1师下达催促命令,“前进,前进,再前进。”
但是,前线对决双方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巨大的战场困难。
1950年11月,朝鲜半岛北部陷入五十年一遇的严寒天气。
陆战1师第11炮兵营每天都要记录温度和风速,这是确定射击参数的重要依据,根据他们的记载,才刚刚11月初,下碣隅里的温度就达到-25℃,凌晨的最低温度达到了-35℃。
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专门将一个水银温度计挂在司令部门口的小松树上,每天早上都要例行看一下,结果在11月中旬的时候,即使是太阳出来了,气温也在零下20℃以下。
零下三四十度是什么概念呢?一口唾沫吐出去,还没落地就开始结冰;枪拿在手里,手就被黏住了,撕得快一些,连皮都会撕掉;耳朵鼻子冻僵了,一碰就会掉。
九兵团长期在我国华东地区作战,很多战士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两个月之前还在蟹肥稻黄的江南金秋时节,现在却必须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下行军作战,绝大多数战士严重缺乏防寒知识。
加之新中国后勤羸弱,在东北补给时间过短,美军飞机狂空滥炸补给困难,九兵团内部调度困难等各种原因,大量战士还没有真正上战场,就因为严寒天气失去了战斗力。
战后统计,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九兵团的冻伤减员超过3万人,占比全军人数20%以上。
九兵团如此,陆战1师的情况其实也很惨。
陆战1师长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执行海岛作战任务,战后又长期驻扎中国华北,根本没有过在严寒天气下作战的经验,防寒知识更加缺乏。
虽然美军的后勤实力强,有帐篷可以住,有鸭绒睡袋,可以生火取暖,并且有全套防寒装备。
但他们的冻伤减员依然非常严重。
一位陆战1师幸存的士兵战后回忆:“为了保暖多穿衣服是不可能的,你被手套、风雪大衣、长内衣、头兜和所有的东西捆得紧紧的,在爬的时候肯定会出汗,结果是,一旦你停止前进,汗水就会在你该死的衣服里结冰,一结冰就会冻伤甚至冻死。”
战后统计,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陆战1师冻伤减员超过7000人,占比全军人数接近30%。
仅看伤亡比例,严寒天气对陆战1师实际造成的影响比九兵团还大。
一句话,长津湖战场根本不适合人类作战,换成纪律性一般的军队,早就提前溃散了。
精锐毕竟是精锐,纵使遭遇了如此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九兵团和陆战1师依然坚决执行统帅部的命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一切困难靠近战场。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统称为长津湖地区。
就是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震撼人类战争史的长津湖战役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