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IDF总参谋长哈列维说,可能彻底结束对黎巴嫩的地面军事行动。
然后过了两天,就真的结束了,当然也没完全结束,撤走了大多数的部队,只留下一个第146预备役装甲师,一个预备役师是做不了什么的。
所以和完全撤军并无区别。
这不是哈列维心善,而是真的打不过。北伐的第一天,IDF就遭遇了重大伤亡,此后每天都是“困难事件”,救援直升机和医院根本停不下来。
以色列老胡不信邪,于是投入了更多的部队,从最开始的第36装甲师、第98伞兵师,到91领土师、第146预备役装甲师、第99预备役步兵师。
5个师的部队是大部分精锐了,结果还是拿不下,伤亡了一千多人。
对五个师来说,其实一千多人的伤亡不算多,除去轻伤,死亡和重伤残疾顶多六七百。
但非常不幸的是,伤亡集中在第36装甲师和第98伞兵师两支主力部队,他们都是现役主力师之一,而以色列总计只有三个现役师。
这两支部队在加沙鏖战了很长时间,本来伤亡就很大,架构残缺,好不容易撤出加沙休整了几个月,又拉来北部,再来一千几百人的伤亡,是真受不了。
于是在遇到战损后,都不动了。主力师不动,预备役师和领土师更不想动。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主力师们怕伤亡,如果伤亡能换来相应的进展,大概率还是会动的,无奈换不来。开战不到一个月占领的领土有多少呢?
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到两条村,大部分还不是占领,只是活动的区域。
真正控制的就几平方公里。
一千多人的伤亡,就换来几平方公里,平均到四个进攻方向上,等于各个方向仅仅前进了几百米,收益和成本完全不成正比。
换你是前线将士,你也会感到绝望,于是没法打了。别看政治人物的口气很大,其实前线士兵是很清醒的。
好比去买服装店买衣服,标价往往是很高的,但实际成交的价格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天天和强敌打交道,不清醒的早就被物理淘汰了。
当然,打不动归打不动,明面上是不能承认的,无论是否打得过,嘴上不能输,于是第146预备役师就要留下来,假装继续北伐。
你懂、我懂、第146师的全体官兵也懂。菜就是菜,菜就要承认,也没什么!
不是说北伐一定不能成功,只是无数的事实证明,光靠IDF是不行的,就那点兵力,要同时应付几个方向,意味着每一个方向的资源都不多。
除非能速战速决,否则根本没辙。
这不能完全说是IDF的问题,也不是工资的问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问题,一个小国多线作战本来就不现实,要是真的想成功,就把美军拉来帮忙。
这是真正现实的。
于是等懂王上台,让美军出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唯一的问题是,能不能忽悠到。毕竟懂王也不是傻子,别的问题也许他不懂装懂,但这个问题是真的懂。
想要提高成功率,是时候让特拉维夫档案馆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