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2024年的互联网茶圈,可谓疯狂至极。
在一些直播间中,涌现出大量价格低廉的茶叶,其价格之低,没有下限,只有更低。
并且,这些岩茶的标签一个比一个响亮,诸如百年老丛、核心马肉、牛肉标杆等等。
任何人都深知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
胆敢标价仅为50块一斤的便宜岩茶,决然不是正岩之茶,也决然不是优质之货。
然而,面对低价的诱惑,难免令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便宜岩茶究竟能否饮用?
某段视频的留言区里,翻出来一条评论:“做岩茶的成本其实没那么高,如果只求喝点有味道的工作茶,斤价百元内的岩茶大把都是,它们只是没那么好喝而已,又不是不能喝。”
个人觉得,喝茶宁可缺,不能滥。
便宜低端茶注定没有好滋味,泡开还嫌它浪费水,多喝无益,也带来不了饮茶的快乐。
秉持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探索精神,淘选了几款便宜岩茶作为素材,其每斤价格普遍不超过百元。
刚刚拆开尝试了一泡“老丛水仙”,它身上集齐了诸多弊病,妥妥地属于改制茶,确有必要分享出来,给大家作为避坑的参考。
《2》
拆快递时,从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的泡袋里,一眼就看中了那泡所谓的老丛。
说句心底话,武夷岩茶,一茶一味,不同品种之间各具特色,没有绝对好坏优劣之分。
但是,树龄达到五、六十年以上的老丛水仙,放在一众单品里,竟与普通的,没有标注山场与特色的奇兰、瑞香同价,统统9.9元任选6泡。
按单泡10克来算,斤价不过百元。
这也太便宜了,这么低的价格先不说正不正岩,它注定和老丛不沾边!
出于浓浓的好奇心,拆了那泡“老丛水仙”,一探究竟。
隔着泡袋包装轻轻掂量,里面鼓鼓囊囊的,看似份量感十足。
剪开泡袋,将里面的干茶条索倒出来,乍一眼看感觉还行。条索还挺完好的,没啥碎叶。
但定睛一看,发现了不对,干茶颜色怎么有些偏黄褐?对了,条索还有些粗。
条索粗粗松松的,在不知情的茶友眼里看来,这是老丛水仙树龄老,条索粗壮所为。
然,条索“粗松”不等于“粗壮”,一字之差,相隔甚远。
这款便宜老丛,明显是因为原料太粗老,因为叶张太老太硬,所以揉捻时没法顺利揉捻紧实,模样松垮。
因为原料采老了,纤维发硬,所以,整体看着偏黄褐。
色浅,粗松,叶老,品相极差。
《3》
正常而言,正正经经制作而成的岩茶,绝非现在这般模样。
毕竟,在茶季上山采茶之时,无人会专门只采老叶,而舍弃嫩叶。
舍掉开面成熟度恰到好处的标准茶青,只留纤维发硬,放到揉捻机里都没办法揉紧揉成条索的粗糙叶!
望着满盘粗老且粗松的干茶条索,不难发觉,这全然就是低端改制茶。
是专门收集了别人色选筛茶淘汰的老叶边角料,收回来后再烘一烘,就可以拿到直播间去收割韭菜了
相较正常的茶叶,这种改制茶处处皆流露着怪异。
其一,干茶条索粗松,难以揉紧。
剪开泡袋能发现好几根“片状”茶叶,并非条索状。并且,多半叶子即便揉成初步条索状,沸水快速一泡,才泡第一冲就散开散架了,干茶条索一点也不紧实。
其二,整泡茶极为蓬松。
整泡10克干茶,放入标准的白瓷盖碗,几乎装不下。
即便专门放置在克秤之上,称出8.3克,依旧有几根超长的老叶冒出。
最后,手感甚是粗糙。
粗糙的老叶,纤维粗老,触摸起来手感生硬,犹如麻绳。
这般品相粗糙低级的茶,哪怕没有试喝也能知道它的恶劣。
但买都买了,索性还是将水烧沸,泡开一道再一探究竟。
《4》
由于干茶过分粗老且蓬松,在注水时,动作不得不小心翼翼,内心担忧会有水溢出。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所花费的时间,比起平日多花了两三秒。
注水完成之后,即刻合盖,迅速倾倒茶汤。
倒出来的茶汤,其颜色略显浅淡,呈现出浅橙黄色
低头细看,发觉公道杯底部汤水还微微有些浑浊。
揭盖趁热闻,盖上没多少香气。
且不说老丛的真假,岩茶水仙正常该有的焙火香、品种香、发酵香,一概全无。
具体到焦糖香、兰花香、木质香等,一丝一毫都没有踪迹。
只剩一团模模糊糊的,难辨踪迹的,大致闻起来像茶的气味,谈不上茶香的高度。
看着有点浑的汤色,暂时没有往下喝的念头。
看过干茶,看过汤色之后,心里已经十之七八的答案。
没喝,就知道它的茶味很空,很薄。
《5》
于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叶底上面。
这种便宜岩茶的叶底,槽点很多,其中的每一点都颇具代表性。
随便一翻,赫然翻出好几根茶梗。
也是,这么便宜的茶,拣剔过程肯定不用心。
正常应该从岩茶成品里淘汰出局的梗,粗糙的木质化硬梗,在这里被大量保留。
长长的梗,茎皮黄褐,像是小木棍,让整体卖相看着很糟。
哪怕明眼就能看出来的茶梗与老叶,也没有挑走,而是留下来占重量。
一泡10克的茶里,十分之一的重量被茶梗占了。剩下的六七成则是老叶。最终看着模样正常的叶子,不足二三。
滥竽充数下,最终得出此等杂乱无章的叶底,也不足为奇。
虽说武夷岩茶重水求香,没有过多追求原料细嫩,但连茶梗都没挑干净的茶,在岩茶圈里绝非的上档次的好茶,摆不上台面。
翻出几片叶子,举起来,迎着光看去,叶张纤维好粗糙!
正常的岩茶叶底,被彻底浸润泡开后,模样柔顺得好似绸缎。而这里,完全没有“绸缎面”特征,相反像粗麻布。
伸手一摸,整个盖碗内的叶底还有些发硬。
将老叶展开,用指腹轻轻摩擦叶表,表面粗糙得就像砂纸。
是的,近似景德镇当地用于给瓷器磨底的硬砂纸,叶脉纵横,茎脉凸起,毫无柔润度。
除了手感摸起来粗糙发硬,整碗叶底也没有正岩岩茶的软亮鲜活弹性。
叶底表面,缺乏水润光泽,哪怕经历沸水洗礼,也是偏哑光质感。
同时,弹性还很差。
拿起盖碗的盖子,对着叶底上方用力摁下,等到移开盖子时,碗内叶底迟迟没能回弹。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它的原料太过粗糙。
以至于,没有半点柔润弹性。
从头到脚,处处都是缺陷。
《6》
说实话,干茶与叶底品相这么差的岩茶,哪怕自己本身不懂,刚开始喝岩茶没多久,多少也能看出几分不对劲。
毕竟,它们属于一眼假。
不用喝,光是看都能知道情况不对。
但这种低价茶,在不少直播间却卖得风生水起,行情极好。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便宜二字。
区区几十块的价格,到手满满一大盒茶,冲着低价诱惑,能吸引一大批不知情的茶友下单。
快递拿到手,等你发现情况不对时,多数人也会咬咬牙认了。不然,再拿去退货,还得再亏一笔快递费。
一来二去,这种一锤子买卖,也能在某些直播间赚得红红火火。
为此,还是得劝一句,别为便宜二字买单。
几十块一斤的岩茶,光是从成本推算就能知道背后不是正经茶,买来之后的可饮价值微乎其微。
买来一盒接一盒“不能喝”的问题茶,留下家里占地方,平时看着还给心里添堵。
既如此,买来又有何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