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国市场,澳洲龙虾迎来“翻身年”,华人龙虾商通宵备货

土澳的生活 2024-12-24 17:05:31

澳洲历经数年的漫长等待后,于12月20日迎来了中国解除对澳洲活体龙虾的进口禁令,标志着两国贸易最后的壁垒被彻底拆除。

消息一出,澳洲的华人龙虾商们兴奋不已,许多人连夜备货、加班作业,争分夺秒地为中国农历新年的销售旺季做准备。

对于这些长期承受禁令压力的商人来说,这一天的到来无疑象征着“翻身”的希望。

“终于盼到了!”龙虾商Oscar Zheng感慨道。他的工厂在得知消息的当天,机器轰鸣至深夜十点,工人们忙碌不停。

他表示,这几年实在太艰难了,虽然努力开拓东南亚和美国等替代市场,但始终无法弥补中国市场的巨大缺口。而如今,中国市场的大门重新敞开,久违的热闹场景似乎即将回归。

一、华人龙虾商的“重生之夜”

Oscar Zheng是塔斯马尼亚海鲜公司的创始人,从事龙虾和海鲜贸易已有15年历史,但2020年的突然禁令让他的生意受到重创。

中国市场作为澳洲龙虾的主要出口地,一夜之间失去了清关通道,他只能无奈转向东南亚和美国市场。只是这些替代市场对澳洲龙虾的需求量远远不及中国,几乎是杯水车薪。

“禁令解除后,渔民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郑先生说。他的工厂计划在春节前运送30到50吨活体龙虾到中国市场。

他还补充道:“几个渔村最近可能都要通宵工作了,渔民们仿佛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动力。”

不过郑也坦言,尽管禁令已解除,但手续方面仍需时间,国内清关中心还需下发进口准证,龙虾才能顺利“进门”。

而对于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带来的旺季,他充满期待。

他预计,春节前的销量将迎来一个小高潮,尤其是在中国乡村地区的婚宴和宴请上,澳洲龙虾仍然是重要的“面子菜”。

“有条件的都会选澳洲龙虾,尤其在乡村办宴席,标准高得很,当地人特别看重这个。”

二、市场回归,但挑战依然存在

禁令解除是个好消息,但郑先生清楚地认识到,澳洲龙虾的出口量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巅峰水平。

因为除了世界经济形势的整体下滑外,中国消费者如今的选择也更多了。

过去四年,波士顿龙虾、新西兰龙虾和古巴龙虾趁机占领了市场,虽然品质稍逊,但价格却只有澳洲龙虾的四分之一。

郑先生预计,澳洲龙虾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将维持在每公斤90到115澳元之间,这比疫情前的130澳元低了不少。

虽然价格下降,但他对未来并非完全悲观。

“澳洲龙虾在中国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高端消费场景中,澳洲龙虾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过去的几年里,郑先生深刻体会到,大宗商品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也意味着风险。

他坦言:“澳洲龙虾极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单一市场一天能消化十几吨,而其他市场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公斤。没有哪个市场可以完全替代中国。”

三、6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重燃希望

南澳的Ferguson渔业集团同样在解禁消息传来后,迅速行动起来。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在当地经营着三家海鲜工厂和多艘捕捞船,龙虾商李卫是其合伙人之一。

他早在一个月前就赶往中国,与广州和上海的零售商洽谈合作,并通过社交媒体重新推澳洲龙虾的品质。

“零售商都很喜欢澳洲龙虾,对产品质量和重金属问题完全没有质疑。”李卫对记者说道。

他对即将到来的旺季充满信心,表示自己会用最快的速度办理相关手续,将澳洲龙虾重新送上中国人的餐桌。

“中国人过年过节都会奢侈一把,龙虾销量肯定不错。”

李卫也深知,过去四年的市场空白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机会。波士顿龙虾和古巴龙虾在价格上的优势,的确让它们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他坦言:“这些国家的龙虾无法替代澳洲龙虾的品质,但大环境不好,高消费受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确实有所下降。”

四、高成本与航空运力的双重压力

除了市场竞争,澳洲龙虾商们还面临成本压力。李卫表示,近年来澳洲的通货膨胀让龙虾捕捞成本大幅提高,航空运力不足也可能成为出口的一大瓶颈。

“我们只能先把生意做起来,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但具体还是要看市场反应。”

回顾禁令期间,李卫和同行们一边寻找替代市场,一边默默筹划着重返中国的计划。

“这四年我们一直在熬着,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对市场有信心。”他说。

根据澳洲数据显示,在禁令实施前,94%的澳洲出口龙虾销往中国,年出口总价值高达7.5亿澳元。而禁令实施后,这一数据骤降至3.8亿澳元,几乎腰斩。

禁令解除后,澳洲农业部长Julie Collins表示,这项结果出现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将为勤劳的渔民和生产者带来更大的回报。

0 阅读:24
土澳的生活

土澳的生活

讲一讲在海外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