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中外美术史第>十三章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欧美艺术

迈希教育课程 2024-07-29 07:10:59

又到一年考研季,大家都准备得怎么样啦?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林木《中外美术史》第十三章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欧美艺术 考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各位考研学子快速进入 25 备考状态!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考点

考点:东方的启示

考点:后印象主义

考点:象征主义

考点:纳比派

考点:维也纳分离派

考点:野兽派

考点:表现主义

考点:立体主义

考点:未来主义

重难点分析第一节19世纪末的欧洲美术

1、东方的启示

1)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来源:

欧洲传统:如英国透纳、康斯太布尔的风景作品中室外光线运用和对景物运动感的把握。

东方传统: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直接启发。

2)西方绘画传统与工具选择:

西方绘画有再现和写实传统。

霍克尼认为文艺复兴早期类似投影仪的工具造就了西方写实传统,观念差异影响工具选择和审美趣味。

3)日本浮世绘:

脱胎于“大和绘”与风俗画,是江户时代的民间绘画艺术,代表市民风俗文化,常见题材包括美人、俳优等。

按制作手段分木版画和肉笔画,版画逐渐占据主导,提到浮世绘常指版画。

1765 年铃木春信改进旧式版画技法,形成“锦绘”。

4)晚期浮世绘风景画家:

葛饰北斋:有才气、突破常规,吸收各派之长,结合西方手法与日本情趣创作风景画,作品有《狂歌绘本·东都名迹概览》《富士三十六景》。

歌川广重:理性观察世界,描述四时景致,唤起市民对生活的热爱。

5)日本美术的影响: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美术受西化思潮影响,也在交流中扩大自身影响。

浮世绘以其东方造型特色风靡欧洲画坛,西方绘画多有借鉴。

2、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它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地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后印象派艺术家将绘画的形和色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用主观感情去塑造客观物象。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塞尚、劳特累克等。

凡·高,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从27岁习画到37岁自杀,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里程碑式的画家,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凡·高早期受到米勒等人的影响,画了很多农民题材的作品,最著名的有《吃土豆的人》。他后来受到印象派和日本绘画的影响并来到法国南部的阳光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画作有强烈的自我表现风格,随意狂放的用笔和用色堪称粗野,以强劲的笔触抒发其火一般的激情。

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初期受印象派影响,不久后放弃,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他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同时写出游记《诺亚·诺亚》。但是,当时的法国美术界对高更并不认可。高更的作品有着强烈而单纯的色彩和粗犷的用笔,具有东方绘画的装饰性并与塔西提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具有一种特殊的原始之美。

塞尚,西方“现代艺术之父”,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早年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主义画展。他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物象的形和色,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在技法上,塞尚认为不存在明暗和线,只存在色彩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他反对印象主义那种把物象弄得朦胧不清的画法,自己作画常以黑线勾画物体的轮廓以明确其结构,因此他的作品有结实的几何结构感,而忽略物体的质感及准确的造型。

3、象征主义

1885年,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一种反叛理想主义的“象征主义”艺术在欧洲发展起来。艺术家不再致力于忠实的表现外部世界,而是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并给人启示。象征主义画家关心诗意的表达和作品不以理智或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以感情为基础,寻找超越外表直觉的内在力量与想象。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夏凡纳、莫罗、雷东、乔治·德·弗尔、杜默,瑞士的勃克林、霍德勒、施瓦布,德国的冯·斯塔克等。

夏凡纳,法国象征主义画家。1861年他的作品《战争》《和平》出展沙龙时获得成功,此后主要从事壁画创作,大多采用象征手法表达对生活的寓意。夏凡纳还把装饰艺术引到诗的境界,作品中蕴含着崇高与温和的诗意、文学的想象和象征的精神。代表作有《贫穷的渔夫》《希望》等。

莫罗,法国象征主义画家。早期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与象征性形象相结合,这类作品在技法上属于古典主义,思想上则为浪漫主义,给人的感受又是唯美主义,有神秘主义意趣;后期作品一洗早期那种精细作风而变得狂放,常以非常强烈的色彩、飞动的笔触和用刮刀涂抹的厚彩来作画。

勃克林,瑞士象征主义艺术家。1848年到巴黎,受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倾向于富有深刻哲理的想象风景画和神话题材。19世纪80年代起,作品中开始出现愈来愈浓厚的主观色彩,题材表现死亡和鬼怪的较多,创造出神秘、空灵、情调忧郁悲哀的非人间景象,代表作有《海边别墅》《死亡之岛》等。

4、纳比派

1888年夏,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桥,24岁的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学生塞吕西耶与高更相遇,高更刚画完《雅各与天使在搏斗》一画,那种主观的神秘的象征性色彩征服了这位年轻画家。后来,他又随高更到一个被称为“爱之林”的森林写生,塞吕西耶按高更的指点在一个烟盒上以纯色排列笔法画了一小幅风景画。回到巴黎后,同学博纳尔、维亚尔、瓦洛通等把这幅小画称为“护符”。诗人卡扎里把有幸得到“护符”的人称为“纳比”,意思是“先知”“预言者”。该派后来分裂为分离派、综合派、新传统派等。代表画家有博纳尔、维亚尔、德尼、瓦洛通等。

博纳尔,法国纳比派画家。其绘画被认为是从印象主义蜕变而来的,但他不像印象主义那样忠实对于外光的再现,而是用感情的色彩来描绘自然,对色彩有着细腻和敏锐的感受力,有“色彩魔术师”之称。代表作有《逆光下的裸女》等。

维亚尔,法国纳比派画家。20世纪初,维亚尔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室内情景画,善于用装饰性的色彩去代替写实的表现,画作精美中含有严谨,悦人中包含精确,被誉为现代的维米尔。代表作有《床上》《来访的寡妇》等。

5、维也纳分离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风靡欧洲,其最主要的特色是,认为自然界没有直角、对称、垂直的直线分割,强调以曲线、植物纹样之美来进行艺术装饰,具有自然清新的审美特征,影响波及绘画、书籍装帧、室内设计、建筑等艺术领域。其中,在维也纳美术界,以“分离派”为名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克里姆特、席勒等名家。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吸收古埃及、古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尤其将中世纪镶嵌画的特征与流行的植物纹样及东方韵致的平面装饰风格结合起来,强调轮廓线,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吻》,使用了大量金片、银箔等装饰性要素,使画面看上去金碧辉煌,熠熠生辉。

席勒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分离派”画家,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主义影响,有着坚实的造型基础。受克里姆特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1910年之后,席勒摆脱装饰风格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受到尼采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像是处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除了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他还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流派

1、野兽派

1905年的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了马蒂斯等九名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画风令人惊愕而导致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看到马尔古所作的一件模仿意大利雕塑家多纳太罗风格的作品,随口说了一句:“多纳太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野兽派从此诞生。这些画家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野兽派的作品构图简单,通过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法,用强烈设色起到光的作用以营造艺术空间,并在表现与装饰之间寻求平衡。

马蒂斯,法国野兽主义代表画家。受西涅克的点彩影响,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同时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作品用色大胆,造型简练,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还创作了大约七十件雕塑作品,晚年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代表作品有《金鱼》《国王的悲伤》等。

鲁奥,法国野兽主义画家。毕生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画作追求道德和精神的高度。鲁奥也是最杰出的现代版画家,擅长木刻、彩色石版画和铜版画,其油画明显受到版画影响。《老国王》是画家45岁时的作品,色彩强烈厚重,人物形象的外轮廓以非常重的粗黑线勾画。

2、表现主义

1)德国表现主义:

马克:想通过作品找客观精神,作品从具象到抽象,选择动物为题材,非洲风情画具魔幻立体主义风格。

凯尔希纳:以柏林街头妇女和风景为题材,作品讽刺德国社会和人。

黑克尔:早期色彩强烈,后期色调渐趋和谐,善于描绘人物的思索和精神面貌。

受到尼采哲学、弗洛伊德学说和斯泰纳神秘主义影响,代表性组织有“桥社”和“青骑士俱乐部”。

桥社:成立于 1905 年,创始人有凯尔希纳、黑克尔等,作品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线条风格有变化。

青骑士俱乐部:主要成员有马克、保罗·克利、马尔克等,受法国立体主义和色彩技法启发,采用抒情抽象语言,关注内在精神。

2)北欧表现主义画家:

保罗·克利:瑞士画家,艺术变化多端,在《鱼的循环》中既有具象又有抽象和象征。

蒙克:挪威画家,受哲学和精神分析学影响,作品主观表现性强、悲苦,常用扭曲线条和冷色描绘人物,探索病与死,代表作《呐喊》。

3)抽象主义与风格派:

蒙德里安:荷兰画家,前期写实,后受立体主义影响转向抽象,代表作《红黄蓝的构图》。

1910 年康定斯基画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库普卡从音乐获取灵感创作,热抽象激情表现,冷抽象理性几何。

康定斯基:俄国画家,认为绘画是不同世界碰撞产生的新艺术世界,作品风格多样。

罗伯特·德劳内:法国画家,绘画风格受多种流派影响,晚年作品完全抽象,色彩成主题。

风格派:由蒙德里安创立,相信纯粹精神领域的普遍和谐,反对偶像崇拜,绘画精简为线条和矩形及抽象色。

3、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1907—1914年期间毕加索、勃拉克等开创的探索性的艺术流派。立体主义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遵循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的理想,也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和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绘画中的表现。立体主义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

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时期,1912—1914年的综合立体时期。

毕加索,西班牙、法国艺术家。19岁到巴黎后,经历了创作上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后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进入“粉红色时期”。尔后受到塞尚的影响,作品开始显示出几何化倾向。结识勃拉克之后,开始了分析立体主义的探索,画中把空间物象分解成许多几何形体并重新组合,得到了新的反传统透视的三维异质空间。

勃拉克,法国立体主义画家。20岁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博纳尔画室学习,深受普桑、柯罗和印象主义的影响,1906年开始转向野兽派绘画。1907年巴黎展出塞尚的作品对其刺激很大,在认识毕加索后与之创立了立体派。1908年,勃拉克与杜飞一起到塞尚的故乡埃斯塔克,在写生的《埃斯塔克的住宅》画中,开始了立体派绘画探索,一扫过去奔放的色彩,代之以灰褐和灰绿色调与抽象的几何形体。后来,他逐渐脱离了早期立体主义的刻板式,几何语言经修改变更为比较自由和轻描淡写的形式,色彩朴素协调。

4、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者是一帮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代表人物有马里内蒂、巴拉、波居尼、塞韦里尼,卡洛·卡拉等人。崇拜战争的未来主义最后却被战争摧毁,波居尼、塞韦里尼直接死于战争,马里内蒂身负重伤,这个流派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也就结束了。

巴拉,意大利未来主义画家。1900年访问巴黎,熟悉了新印象主义的光学混合技法,回到罗马后收波居尼和塞韦里尼为学生,后来在学生带动下参加未来主义画派。巴拉在画面中追求表现运动和速度。

波居尼,意大利未来主义画家、雕塑家。1913年的雕塑代表作《空间连续性的独特形式》,表现了人物运动的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未来主义创造新的速度美、追求机械文明的旨意。

5、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批知识分子希望能够协助新生政权,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和平等的国家而努力。艺术家开始探索革命的艺术,利用各种前卫的形式来支持革命。雕塑方面,借鉴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合而成,强调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的体量感;建筑方面,构成主义者把结构看作设计的起点,该立场后来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绘画方面,以至上主义抽象画家马列维奇为代表。

塔特林,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构成主义者往往对现代的机器、批量产品、工艺技术,以及对塑料、钢材、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赞叹不已。1915年,塔特林创作了第一件纯抽象的浮雕《悬挂的木与铁的形体》,同时杜撰了“构成主义”一词。这是一件由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作品,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极致。

马列维奇,苏联几何抽象画家,至上主义派的创始人。相继受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的影响,尤其倾向立体主义。1915年他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称至上主义是有创造性的、感觉至上的艺术,客观世界的可视现象的自身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作品以几何形为基础,毫不寻求表现对象,喜欢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的简单形式。马列维奇在苏联战战兢兢地创作,直到1935年去世。

6、达达主义

1916年2月,一群交战国的艺术青年避乱于瑞士。在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他们建立了无政府主义倾向的“达达”团体。他们信仰巴枯宁“破坏就是创造”的口号,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试图通过反传统、反美学的作品来表达他们的不安情绪和对战争的恐惧。代表人物有杜桑、马克斯·恩斯特、阿尔普、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等。

杜桑,法国达达主义艺术家。他画过《咖啡研磨机》,还用未来派技法画过《走下楼梯的裸女》。1913年,杜桑制作了一件“现成品”的作品《自行车的车轮》。1915年,杜桑来到美国纽约并对那里的“机器文明”很感兴趣,编辑了《291》等好几本杂志,制作了一部抽象影片《一条安达鲁的狗》。1917年2月,将一件男性用的小便器取名《泉》直接送纽约展出引起轰动;1965年,他又买了一幅《蒙娜丽莎》印刷品,未作任何加工,题上“她的胡子剃掉了”字样而成为又一件作品。杜桑的作品是反艺术、反文化传统的,取消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

马克斯·恩斯特,德国达达主义艺术家。18岁入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尔后自学绘画,喜欢毕加索和表现主义画风,先后参加过“青骑士”和柏林达达主义。恩斯特的艺术创作沉迷于他的潜意识世界之中,想象力极为丰富,在技法上也有许多创造,如使用拓印法、粘揭法、转印法、拼贴法、集成照片等等。代表作有《波兰骑士》。

7、超现实主义

这是一战后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派,吸收了反传统的自由创作观念,但扬弃了否定一切的偏颇。它有两个支系:一是接近抽象画派的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代表画家是西班牙的米罗等人;一是以具象象征的手法去传达潜意识,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但整体上是以幻想的方式描绘梦境中的真实,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德沃尔、伊夫·唐吉等。

米罗,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14岁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因不满学院式的教学而决定走自己的路。米罗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绘画传统。早期绘画深受凡·高和立体派影响,曾参加“达达”运动。米罗的画中没有人的形象,技法类似小孩子在墙上的乱涂乱画,颜色也简单到只有红黄蓝等几种,清洗了一切陈规俗套。布勒东认为他是最地道的超现实主义者,代表作有《公爵》《人投鸟石子》等。

马格利特,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想通过写实而充满诗意的画面描绘大家所熟悉的生活,画面融智慧和感受为一体。他也喜欢把互不相干的事物并置于逼真的幻觉场景中,亦真亦幻的画面富有哲学意味。这种创作方法也被称为神秘现实主义。

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试验以点彩和立体主义方法作画。后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采用偏执狂批判的方式作画,追求极度的无条理性,运用分解综合和意识流的手法描绘梦境和幻想,画面充满奇思,表现梦想和真实的荒诞。

今日打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后印象主义

2.野兽派

3.抽象派

4.达达主义

5.超现实主义

二、思考题:

1.西方现代艺术有哪些流派,现代艺术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2.列举西方现代艺术家五人,并简单介绍其所属国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

0 阅读:0
迈希教育课程

迈希教育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