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有很多扎心残酷的现实:不是你好,别人就对你好;不是你体贴,就能赢得尊重和好感;不是你好说话,对方就回报你的好心肠。这样看来确实很让人伤心,但事实就是如此。和人相处,真的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做到以心换心。别人欺负你,起码有这3点原因,希望你可以记住,以后不受别人的欺负。
你不计较,别人就放肆你不计较,得到的可能是对方更加过分的行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已经不适合现在了。现在信奉的是“你怎麽对我,我就怎麽对你”。别人怼你,你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吭声,你以为对方下次会客气地和你说话吗?不会的,他下次会多怼你几句的。所以啊,与其自己忍下来,每每想起来就觉得憋屈生气,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惯著他。他要是怼你,你就怼回来。你当然可以好好说话,前提是对方也是个好好说话的人。你大度不计较,在别人看来,你是没本事不敢计较。所以啊,千万不要想著退一步万事大吉,退一步可就要一退再退了,到最后,就变成退无可退了。不计较当然是好的品质,只不过不值得的人,就别用了,浪费感情。
你太老实,别人就欺负你老实这个词在现在可不是什麽夸奖了。要是你表明自己是个老实人,那等于告诉别人你好欺负。老实人常常觉得不要和人起冲突,大家和气气的最好了。可是你这麽想,别人不是这麽想的啊。他看到你老实,就想欺负你,你越是和气,他越是佔你便宜,反正你不会计较的。
老实人还有一个特徵很容易遭人欺负,那就是老实人总觉得遇到事情,能忍就忍,算了吧。你是想算了,对方却想得寸进尺啊。你借东西给他用,他不爱惜搞坏了,出钱修好后还你,不仅没打算给你用东西的钱,甚至想让你把维修的钱给他。你说说是不是太气人了?遇到这样的人,还是别太老实了,该硬气就硬气。你是老好人,别人就利用你。你想著朋友不容易,好心买他卖的东西,结果他挑包装坏的给你,还说你们关系好你一定不介意。你好心买老奶奶卖的菜,想著能帮一把是一把,结果老人家专挑不好的给你,反正你好说话。真是人善被人欺,你的好说话成了别人欺负你的理由。别再傻傻地做老好人了,该“坏”就要“坏”一点,对自己好点。
鬼穀子曾说:“心软之人,便是无福之人。”心太软的人,生活不可能快乐,人生也不可能过得好,因为不管是别人伤害自己,最终都只是自己伤害自己,在自己心裡病一场。心态软的人,很难学会拒绝,不敢守住底线,甚至只会一味善良下去。有边界的心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格局。但是,如果过分心软,你的人生就会是一场灾难,因为,心太软的人,不会有福气。
不要心软,学会拒绝行走在人世间当中,总有一些人,不可能懂得你的好,也不会因为你的好,就会善待你。很多人就是这样,没心没肺,对别人的好,视若无睹;对于你的心软,得寸进尺。你会发现,在生活中,那些活得很憔悴,过得很疲惫的人,往往是心太软、想法太多的人。当你毫无保留、一厢情愿的付出,结果往往可能就是对方肆无忌惮的利用你、损害你。
人活著,前提条件就是让自己好好活著,学会善待自己,帮助在乎自己的人、自己重视的人。当然,也要让自己活得有分寸、有原则,该拒绝的时候立马拒绝。作家毕淑敏这样说: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麽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捨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很多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觉得不拒绝对方、帮助对方,甚至是无条件帮对方解决问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大的满足与幸福。如果帮错了人,信错了人,那麽最终的结果,只会让自己内心越来越难受,甚至是越来越憔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味帮助对方,反而被对方嫌弃,甚至是遭遇到背叛和利用的时候,那麽,如果自己无法及时拒绝,那麽其实就是在浪费自己的人生,枉费自己的好意。
勇敢去拒绝,坚定保护自己,我们才能够一边拿捏人性,一边管好自己,让生活更加舒服自在。
不要心软,守住底线一个人如果不敢守住自己的底线,甚至不敢展现自己的棱角,那麽,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容易被人当成软柿子,甚至会认为自己是毫无原则的小角色。那些太容易心软的人,时常因为别人的原因,让自己感到不安,感到躁动。可实际上,一个有底线的人、一个有原则的人,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守住自己的利益,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该翻脸就翻脸,一定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原则和脾气。
鲁迅先生说:“伤害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很多时候,与其心软被人利用和伤害,不如守住自己的底线,彰显自己的人格,然后别人才会发现你是有稜角、有脾气,更是有个性的人。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当中总是存在一些欺软怕硬、鼠目寸光的人。这些人,唯利是图、势利眼,甚至从来没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所以,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我们也千万不要心软,更不要丢掉底线,而是从头到尾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感,保持住自己的底线,拥有自己的做人原则。
上个週末,朋友向我倾诉了他的烦恼:他远在乡下的外甥成绩出色,他的父母觉得孩子是一棵好苗子,应该好好培养,于是几次三番找到朋友,让他想办法把孩子转到城裡读书。朋友知道转学难办,他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本想拒绝,可是一推拒,姐姐就哭哭啼啼,说他在城裡认识的人多,无论如何要帮助孩子。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舔著脸,花上钱,最终让孩子如愿来到城裡读书。外甥读中学的3年时间裡,朋友对孩子也尽心尽力,等到孩子取得不错的成绩时,他以为姐姐一家至少会感谢他3年的付出,结果是孩子办升学宴都没有请他。后来,他从其他亲戚的口中得知,姊姊和姊夫嫌他对外甥和自己孩子一碗水没端平,孩子在他家受了委屈。
世界纷繁,人心复杂,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难免会被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掣肘。如果我们不懂得拒绝,很可能会陷入无尽的困扰与疲惫之中。事实上,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对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说“不”。就像杨绦先生说的:“大胆拒绝,勇敢说不!”很多时候,懂得拒绝,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情绪智商。生活中拒绝“好面子”,能减少99%的麻烦。
小品《有事您说话》裡的小郭小郭是个普通职工,平时他为了别人能够高看他一眼,总是透过帮别人跑腿、办事儿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有人开口,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然后四处奔波,尽心尽力去完成。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他为人热心,有事情就找他帮忙。为把麵子撑下去,即使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小郭也会硬着头皮应承下来。为了帮科长买卧铺票,他先谎称自己铁路上有熟人,然后又冒著寒风去火车站熬夜排队。票没买著,他只好自己贴钱,从票贩子手中买高价票。科长拿到票后喜笑颜开,连夸小郭有本事,殊不知小郭为了买票,拉著妻子和他一起遭罪,背后的辛酸无法言说。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小郭”?别人的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半推半就间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帮别人办好了事情也罢,如若事情没办妥,还会给自己惹一身骚。
刘震云说:“别人要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最后会变成苦力;别人需要你时出现,不需要就消失,会慢慢失去自我。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拒绝。”确实,人生如同一场修行,须得学会拒绝,方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当然,拒绝并不意味著孤立自己,与世隔绝。相反,它更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通过拒绝,我们可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合理请求时,可以这样做:
婉拒法:如果有人借钱,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也知道的,我这人平时大手大脚惯了,到现在一点积蓄也没有,让你见笑了啊。”
迴避法:“今天先不谈这件事,我想另一件事你会更关心。”
为难法:“我是能帮你,但要帮了你,你就会得罪很多人,付出很大代价,这对我来说太得不偿失了,你还是再想其他办法吧。”
高情商的拒绝,不仅会减少生活中99%的麻烦,还会筛选出优质的社交关系,让自己过得轻鬆自在。
职场不做“老好人”,会减轻身心累朋友美玉在单位,是典型的老好人。同事小A只要一有事,就会跟她说:“美玉,帮忙,我手上有个文件领导要急,麻烦你帮我完成一下,具体要求你看我信箱啊。”还没待美玉反应过来,小A已经走了。美玉没办法,只加班帮小A完成了。同事小B说:“美玉,你是不是要出去,顺便帮我拿个快递,再买杯奶茶哦!谢谢啊,
你真的是咱单位的大好人。
本想拒绝的美玉,害怕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小B的面子,只好违心帮他取了快递,买了奶茶。诸如此类的事情,美玉虽不情愿,但还是照做的还有很多。例如绕路送同事回家,偷偷帮同事签到等。美玉像只停不下来的陀螺,她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别人身上,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痛苦。
在职场中,像美玉这样的“老好人”并不罕见。他们总是先想着别人想要什么,就算自己不想做,也不好意思说“不”。这样一来,别人倒是挺开心的,可他们自己的生活就乱成一锅粥了。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为“取悦症”。害怕惹怒领导,害怕得罪同事,久而久之,手头上的事越做越多,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一味退让,付出很多的善意,可能换来的是不被重视,不被善待。总是不由自主地牺牲自己,竭力满足他人的需求,久而久之,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疲惫、难过。
其实,我们到单位上班不是为了处朋友的,大可不必因为担心得罪人而让自己难受,也没必要降低姿态去迁就任何人,更不要想着去取悦、讨好他人。否则,干苦力活、背黑锅的是你,不被人尊重的也是你。大胆、勇敢点!我们活着首先要学会取悦自己,不做职场老好人,不当单位受气包,拒当同事背锅侠,获得工作的主导权。我们一定要学会不伤和气地拒绝:
幽默拒绝法:如果同事让你帮忙做他的事情,你要轻松地说:“真对不起,今天我也准备当逃兵,真不能帮你做文件。”
理直气壮拒绝不顺路的同事让你送他回家,这样说:“你还是想其他办法吧,我们不顺路。”
不卑不亢拒绝同事让你拿快递、买饮料,可以说:“不好意思,你还是自己去拿吧,我这人是毛毛躁躁的,取错了就不好了;我认为你找专买饮品的人帮你可能更好些。”
当我们不再扮演一个无所不能、随时待命的角色,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提升。同时也能让我们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认可。
婚姻里放下“软心态”,大多过得很幸福。热播剧《玫瑰的故事》里的黄亦玫,从小被宠着长大。在第一段恋情里受到很大的伤害后,她认识了方协文。方协文伪装得太好了,让黄亦玫觉得他就是能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宁愿与家人闹翻,她也要嫁给方协文。婚后才发现,婆婆对她充满了恨意,欺负她听不懂朝鲜话,当众指责她,就连她买束花都要说她半天。方协文也和之前判若两人,不允许她穿裙子,嫌弃她薪水低,连她做指甲都要嘲讽。因为念着方协文的好,黄亦玫一次次心软地妥协。然而,她的退让并未获得丈夫和婆婆的尊重。方协文不仅私自替她辞职,更是监视她,还没收她的现金。在这段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里,黄亦玫不仅没有收获幸福,反而因为自己的迁就与退让,使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
婚姻里太过心软的女人,是很难找到幸福的。一次次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一步步退让,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爱人一说好话,就犹豫;别人低一次头,你就原谅了。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试着放下“软心态”,也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邻居雁儿,她的生活似乎总是那么从容不迫。而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她敢于在家中勇敢地表达“不”。她和丈夫自结婚起,就明确约定了过年的方式:一年在娘家,一年在婆家。每当婆家人对此有异议时,雁儿总是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她的坚持,让婆家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个安排。有了孩子后,尽管婆婆和丈夫都希望她能回家专心带孩子,但雁儿有自己的打算。她毫不犹豫地请来了保姆,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这样既能兼顾工作,又能确保孩子的照顾。雁儿的这些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她对自己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规划。她明白,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在家庭中保持独立和尊严。正因为有了这种敢于说“不”的勇气,雁儿的老公婆再没提过不合理要求,她的生活得以保持平衡和谐。
就像张爱玲所说的:女人,别太善良,别太大方,也别太能干,更不要心软和不好意思。在婚姻中,如果你总是心太软,无论付出多少,也不会有人真正珍惜。因为人的贪婪是无尽的,你的慷慨和无私,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从而让对方忘记感恩和回报。我们唯有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才能在必要的时候周全自己。
当我们感觉到界线被冒犯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习这样做:
缓冲法:“我要和我父母商量一下,你也跟你家人商量一下,过几天我们再做决定。”
补偿法:“对不起,这件事我办不到,但是我可以做另一件事。”
倾听后再拒绝:对家里人的不合理诉求,要认真倾听,听完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对于这个事情,我认为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唯有放下“软心态”,勇敢说“不”,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维护自己的尊严,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
村上春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直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太勉强,不喜欢的话可以假装没听见。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的,而是善待自己。人生本来就不容易,我们无需过于勉强自己,更无需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意愿。合理地拒绝,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它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权衡利弊,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时,我们便拥有了更多应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点个在看,愿你敢于拒绝,勇于对自己负责,活出更清醒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