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纵目面具,我很肯定并不是蚕丛。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问题。
很多人将三星堆纵目人解读为是古蜀王“蚕丛”,理由源自《华阳国志.蜀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大家只看到“其目纵”,可前面还有一句“周失纲纪,蜀先称王”,也就是说,蚕丛作为周朝时期的蜀侯,是在周朝失纲纪的时候才称王的,那个时候,三星堆早已经变成坑了。作为周时期的蜀侯蚕丛是没有可能被商甚至之前时期的人塑造出来的,这是时间错乱。
清朝时期编订的《四川通志》也对这一时期的蜀国历史进行了补充:“周衰,蜀侯蚕丛先七国称王,其后王曰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这里的七国指的就是牧誓八国中除了蜀国的其它巴蜀地区的七国。
这里的重点是,回到蚕丛这一人物的出现文献,最初就来自晋《华阳国志》与西汉《蜀王本纪》,无论是因为因为“周失纲常”还是因为“周衰”,周朝时期的蜀国侯蚕丛率先称王这一记载,就是率先提出“蚕丛纵目”的作者自己明确提出来的。所以如果你要采信作者蚕丛纵目的论断,你也要同时采信同样是作者本人提出的蚕丛是周时期蜀侯的论断。
所以咱们还去推论三星堆的纵目人是商代或更更早以前叫蚕丛的古蜀先祖,是不是很搞笑呢?同样,将鱼凫、杜宇、憋灵、开明等等华阳国志记载的蚕丛以后的人物与三星堆对应,那更是混乱。
当然,人们会这样猜测也不是没有缘由,主要就是《华阳国志》在提到蚕丛的时候,“从岷山石室而来(西王母昆仑之丘修觉山)”“教人始蚕(黄帝、嫘祖)”等等描述把人们引导到了蚕丛可能是古蜀文明始祖的联想上。
不仅是蚕丛,就连柏灌、鱼凫、杜宇等等《华阳国志》与《蜀王本纪》里的蜀王描述都与太多伯鲧、颛顼、大禹等等华夏人物的事迹信息重合。
这就有意思了,《华阳国志》作者常璩与《蜀王本纪》作者杨雄都是成都人,他们这样的春秋笔法是有什么目的吗?是在当时面临强大“避蜀”压力下通过这种方式给后人留下寻找真正古蜀历史真相的线索吗?
以下是本人的猜想:三皇五帝炎黄夏商在蜀(周先暂且不论),到了周统治时期,由于周失纲常(或周衰落),蜀国侯先于其它位于巴蜀的牧誓七国脱离周称王,这个人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里叫蚕丛。但是在描述蚕丛这个诸侯时,将很多三皇五帝炎黄的特定信息融入到了这个人身上,同时样的手法也有将黄帝、嫘祖、伯鲧、大禹、颛顼的特征融入到了蚕丛之后鱼凫、杜宇、憋灵身上。
周之前三皇五帝炎黄夏商在蜀我已经推论很充分,只有蜀国重新脱离周,直至被秦灭这段历史是空白。正好,华阳国志记载五位古蜀王时代填补了周到秦灭蜀地这段近800年的空白。所以,不管这个在周衰或者“周失纲常”时率先称王的是不是叫蚕丛,但这个人或部落是存在的,姑且按华阳国志咱们就称之为蚕丛吧,但他绝不是古蜀先祖,真正的古蜀地区的先祖,就隐藏在“蚕丛”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之中。
世纪星
非常认同!
漂泊男儿周如谦
称呼蚕丛的·只有螺祖一人,轩辕黄帝之妻,而图1是(重华)帝舜的面瞳(铜面具),帝舜:螺祖滴长第四曾孙子。
天宇
挖吧,再挖你们就要多了老祖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