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功臣袁文才:32岁被冤杀,他的妻儿老小一路逃亡,结局如何

言话古今 2024-11-07 09:56:43

众所周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袁文才作为这段历史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命运却充满坎坷与悲剧。

年仅32岁时他就被冤杀,不仅给其革命事业画上一个悲痛的句号,也将其家人推入深渊。

袁文才去世后,妻子谢梅香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经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20年。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革命之初的动荡岁月

1898年,袁文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从小在乡间田地中长大,生活的艰辛使他比同龄人更加坚韧不拔。

1921年袁文才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一年后因父亲去世辍学,而后回到家里务农。井冈山地区的农民生活艰苦,袁文才在田间辛勤劳作,始终渴望改变现状。

2年后的一个日子里他结识了“马刀队”首领胡亚春,加入这支反抗地主豪绅的农民武装,迅速成为“二当家”。

胡亚春行为不端,让袁文才十分看不惯,最后设计将其除掉净化队伍。

时间来到1926年共产党员龙超清到宁冈,成功说服袁文才接受招安,成立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

同年10月他率部发动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并在龙超清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井冈山地区地形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袁文才善于游击战术灵活机动,利用地理优势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反抗地主豪绅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他和王佐等人一起率领农民自卫军,多次打退地主武装的进攻,保卫井冈山地区的安全。在袁文才的带领下,井冈山地区逐渐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还注重开展革命教育发动群众,增强根据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1927年,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袁文才的部队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

这个消息如同一阵春风,迅速传遍整个地区,鼓舞广大革命群众的士气。

三人共同商讨战略战术,制定以井冈山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的革命方针,在他们带领下井冈山根据地逐渐稳固并不断发展壮大。

袁文才经常深入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疾苦与困难,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领导者。

井冈山会师之后,他又去参加湘赣边界的游击战争,悲剧的是在这途中被冤杀。

咱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大约是在1928年底,蒋介石以三万重兵围困井冈山导致红军陷入危机。

第二年柏露会议召开,会议上商讨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央和“土匪”的关系。

许多人都决定要歼除各路土匪首领,但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是极为反对的,认为袁文才和王佐等人早已投向革命,不能以土匪而论,更不能无缘无故将他们铲除。

主席虽然多有维护,奈何当时在党内人微言轻,还是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袁文才被冤杀后的家庭命运

1930年袁文才在远征赣南的途中,偶然发现一份中共“六大”的文件,内容引起他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其中对土匪的处置政策。

他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部队,自己的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夜深人静时悄悄带着两个最信任的手下离开部队,踏上回井冈山的隐秘旅程。

他们一路小心翼翼穿越密林、山间小路,终于在数日后回到井冈山,藏身于好友王佐的家中。

不久中央巡视员彭清泉带着对土匪处置的政策来到井冈山,与王怀等人商议后决定要除掉袁文才和王佐,为将他们引入圈套设下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

他假借毛主席的名义写信邀请袁文才和王佐前往永新县城,声称需要他们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

为了让这一邀请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彭清泉还调动宁冈、茶陵、遂川等五县的赤卫队前往永新县城,营造出一副即将进行大战的气氛。

1930年袁文才和王佐率领三十二团700余人抵达永新县城,之后被安排住在县城的尹家巷,当晚二人都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部署。

然而杀机悄然间临近,次日凌晨彭清泉命令朱长楷率领赤卫队突然袭击,赤卫队悄无声息地包围袁文才的住所,一声令下猛然冲进屋内,袁文才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枪杀在床上。

王佐听到枪声意识情况不妙,立刻冲出房门试图逃跑,沿着街道一路狂奔想要渡河逃到对岸,可惜在黑暗中不幸溺水身亡。

袁文才被冤杀的消息传到家中时,妻子谢梅香正忙着照顾五个年幼的孩子,当她从袁文才部下口中得知这一噩耗,顿时如同晴天霹雳昏倒在地。

敌兵闻讯而至开始追捕袁文才的家人,谢梅香来不及伤心,抱起3岁的次子来福、牵着5岁的长子炳炎、背上背着小女儿小惠,两个年幼的女儿跟随在她身后,一行人匆匆忙忙逃向后山。

逃亡的路途异常艰辛,谢梅香抱着孩子们穿越丛林、涉水过河,手脚多次被树枝和荆棘划破,丝毫没有停下的念头。

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虽然疲惫不堪,但也跟随母亲一步步远离追兵的视线,在山林的掩护下她们暂时摆脱追兵的威胁。

为避开敌人的追捕,谢梅香带着孩子们四处躲藏,逃到茅坪的青山里暂时找到一个藏身之处。

敌人的搜捕并没有停止,她们不得不不断转移,辗转于周山、柏路的青岗、小水头、楠木坪和梅树山等十几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只能短暂停留。

在这些日子里,谢梅香和孩子们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常常一整天找不到食物,只能依靠一些野果和山间的清水充饥。

在山中躲避也不是长久之计,谢梅香最终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未来,将长女、次女和小女儿小惠送出去当童养媳。

在村民的帮助下三个女儿被送到不同的地方,谢梅香继续带着两个儿子逃亡,另一场厄运在此时降临。

逃亡的过程中次子来福染上天花,由于条件简陋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的病情逐渐恶化。

来福的身体逐渐消瘦发着高烧,呼吸变得越来越微弱,谢梅香尽力安慰和照顾,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小小的来福在母亲怀中离世,此事对谢梅香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革命胜利后的平反

来福去世后,谢梅香带着长子炳炎回到家乡,然而家乡的景象让她感到心如刀割,家园被国民党军队一把火烧成灰烬,什么都没有留下。

乡邻看到她的处境纷纷伸出援手,搭建一个草棚暂时安身,也算是有一个栖身之所。

在这样的困境下,谢梅香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一边带着炳炎在村里帮工,一边四处寻求帮助。

乡亲们虽然生活艰难,但都尽力帮助她们母子度过难关,谢梅香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支撑起破碎的家庭。

1932年4月,谢梅香在侄媳谢香莲的帮助下,与一个名叫肖福开的人结婚。肖福开是茅坪坝上村肖家人,因家庭贫穷无力娶妻,40岁时上门到袁家与谢梅香结婚。

婚后肖福开对谢梅香的孩子视如己出,尽心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新家庭生活依旧艰难,可在肖福开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一些生气。

之后谢梅香与肖福开又生下两个孩子,即肖常隆和肖移月,根据袁氏家族的要求两个孩子一半姓肖一半姓袁,以此纪念袁文才。

肖福开文化水平不高,却吃苦耐劳精通农活善待家庭,得到乡邻们的尊重,辛勤劳作使得家庭的生活逐渐改善,孩子们也在他的抚养下健康成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谢梅香一家才算是摆脱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日子。

全国解放后,中共江西省委为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冤案平反昭雪,恢复袁文才的名誉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还专门接见谢梅香,对她的坚韧和勇敢表示敬意。

袁文才的子女在新中国的怀抱中,逐渐成长为有用之材,继续着父辈未竟的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1979年谢梅香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80岁,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却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为后人树立榜样。

总的来说,袁文才的英勇事迹和惨烈结局,展现革命道路上的艰辛与无奈。不过其精神和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为理想与正义不懈奋斗。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袁文才、王佐二位英雄辅助,就没有这片红色江山。新中国的成立为袁文才平反昭雪,让其后人们得以在和平与安定中生活,多少也算是一种补偿。

4 阅读:1780

言话古今

简介:世界故事集,每日一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