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期,南京军区曾有7位政委,他们都是谁?

深更读过去 2025-02-20 12:06:50

1955年,新中国军区改革6大军区改为了12大军区。南京军区正是在这一年成立的,首任司令员是许世友。

到了60年代中期,南京军区有一件事还是挺特别的,许世友还是担任司令员,而当时的军区政委却多达7位。

其实,设置好几个政委都不算啥稀罕事儿,这在解放战争期间其实就已经有了。四野在南下时曾有三位政委,第一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是借调来的邓子恢,第三政委是谭政。

建国后,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尤其是在军区里面。我们熟知的名将秦基伟,他调去北京军区的时候,就先后担任过第二政委以及第一政委。

但是,在建国后一口气有7位政委的军区还真的并不多见。那么,南京军区这7位政委都是谁?

第一政委柯庆施

这也是让很多人意外的一件事,柯庆施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其实他是一位老革命了,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方工作,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也在安徽、河北等省委工作。

抗战爆发后,柯庆施前往延安,担任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没多久他又去了晋察冀军区,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在全国各地面临解放之际,他先后担任过石家庄市长和南京的市长以及书记。

建国后,他继续留在地方,担任过江苏省委书记以及上海市委书记。此后,他还担任过华东局书记,还于1958年担任南京军区政委。不过他这个政委明显是兼任的,他的侧重点也不在军区,而在地方。

第二政委唐亮

唐亮是著名的政工上将,他17岁参加革命,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可以说是资历很深的老革命了。抗战期间,他担任过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后随部去了山东,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及第115师教导第四旅政治委员等职,后期又担任滨海军区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唐亮是华东野战军以及三野的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及副政委。

1955年,唐亮担任南京军区首任政委,他也一直在军区工作。只不过1958年之后,因为身体原因,唐亮改任南京军区的第二政委,随后长期休养,直到1972年才复出工作。

第三政委江渭清

江渭清是湖南平江人,参加过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资历很老。后去了湘鄂赣苏区,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他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了下来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期间,江渭清率部奋战在江苏大地、长江两岸。担任过新四军的旅长,也做过旅政委,可说是文武双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纵队政委,后升任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他留在了地方工作,因而没有参与授衔。他曾主政江苏,也担任过南京军区第三政委,期间曾代理第一政委。

第四政委肖望东

肖望东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加入红军后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担任过红1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以及红军河东抗日游击支队的政委。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任第四支队的政治部主任,后担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华野的纵队政治部主任,后升任副政委。1949年,他又担任了兵团的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华东军区政治部代主任、主任。1955年,又担任了新成立的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一职。不过从第二年开始他就担任了副政委,后又相继担任第四政委以及第二政委。

第五政委江华

江华也是湖南人,早期曾在地方工作,调入红军后先后担任红四军前委秘书、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是红军初创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领导人之一,也曾担任过师政委以及军政治部主任。

抗战期间,江华去了齐鲁大地,担任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抗战胜利后,江华去了东北,主要在地方工作,担任过辽东省委第二书记、辽东军区第二政委,后调任安东省委书记兼安东军区政委。此后,他随部南下,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

1954年,他担任了浙江省委书记,后更是担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并在随后兼任南京军区第五政委。

第六政委李葆华

很多人对他可能不太熟,但他父亲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钊。早年间他就是父亲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一直做秘密工作,曾在北方局工作,还担任过中共北平市委书记。

抗战期间,李葆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分局组织部长,参加了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期间,李葆华同样战斗在在华北大地,期间任北岳军区政治委员,也曾兼华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

建国后,李葆华在水利部担任副部长,部长便是赫赫有名的傅作义。进入60年代,他调去了华东局担任第三书记,期间还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并且兼任南京军区第六政委。

第七政委杜平

杜平资历很深,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0军的政治部主任以及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杜平主要在后方工作,担任129师留守处副主任。主要是留守陕甘宁边区,参与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大后方。

解放战争期间,杜平去了东北,在东野政治部担任组织部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调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抗美援朝期间,杜平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从朝鲜回来后,他在东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后担任了沈阳军区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3年,杜平调往了南京军区担任了政委一职。

尽管南京军区一时间的政委很多,但分工也各有不同。而且,七位当中大多是兼职,毕竟他们中很多都是地方的一把手,不可能有精力参与军区事务。

所以,当时只有唐亮、肖望东和杜平专职于军区,并负责军区具体的政治工作。而且,唐亮的身体也不好,属于一边休养一边工作。而肖望东没多久也调去了文化部担任副部长。可见,真正负责部队政治工作的政委并不多。

0 阅读:23
深更读过去

深更读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