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壹观察 宿艺
2016年,深圳宝安一间15 平的小房间里,放置充电模块相关物料的纸箱堆满四周。
那一年,各地电动汽车和充电桩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充电桩市场风起。不少投机主义者见势入局,变着法子钻空子、赚补贴、争红利。行业看似热闹,实则混乱不堪,真正懂技术的企业寥若星辰。
正是在这样的行业“野蛮生长”中,能效电气创始人汪进进带着只有8个人的团队,在那间堆满充电模块的房间中起家,以“30年前的创业土方法”一头扎进充电桩自研技术的狭窄赛道。
很长一段时间里,汪进进自己既是项目经理又跑销售,他严格将销售费用压缩在0.5%,使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在30%以上,坚持埋头自研充电模块、充电控制器、后台等核心技术。

能效电气 创始人、董事长、CEO 汪进进
时间流转到2025年,能效电气已然跻身中国充电桩第一梯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提供从直流到交流,从单向到双向,从强制风冷到独立风道、液冷,从一体式到分体式,从国标到欧标、美标,从1.5kW到1200kW的全场景覆盖、全栈自研的充电桩企业。

2月21日能效日WE DAY现场,聚光灯打在汪进进身上,见证其正式提出能效电气要成为“中国充电桩第一品牌”和“分布式充放电全球第一品牌”的“双第一”目标。
从一间简陋的房间出发,越过9年征途,能效电气用实践证明:在电子科技行业中,“土方法”与“高精尖”并非对立。
如今,能效电气将“唯一”作为新起点,继续向“第一”进发。在《壹观察》看来,这场直指产业王座的宣言,既来源于能效电气在思想力、技术力、产品力三大维度的坚实底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这三大能力或将触发的“链式反应”。
洞若观火的思想力:抬头看路,行稳致远从过往9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能效电气是典型的长跑型选手。
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充电桩产业在高额补贴的加热下快速升温,吸引了大批创业者跑步进场。然而,这些创业者大多只是贪图快钱的投机者,有人通过给同一个桩换不同铭牌来获得型式试验报告,有人建充电站拿补贴,建完就拆,带着旧充电桩再建新站,以此赚得一笔笔补贴进账。
那个时期,大资本和小公司的频进频出造就了一番火热的景象。但一时繁荣过后,一地鸡毛随之到来。
伴随竞争走向白热化,充电桩市场进入洗牌期,所有以低价抢份额的小作坊、依靠商业资源做招标的贴牌公司纷纷开始站不住脚,曾经用“投机取巧”实现腾飞的企业,也倏尔坠落,很快就没了踪影。
相比之下,在大多数同行“闭眼起飞”的时期,汪进进却选择“抬头看路”,早早为能效电气规划出一条行稳致远的长跑路线。
用汪进进自己的话来说,他像一个“农民”:在“农民”眼中,只有依靠踏实的努力和长远的规划才能立足,才能在行业的长河中留下来。
也因此,能效电气从一开始就决心走质量需求驱动的路线,甘愿做慢活、苦活、累活,不赚快钱,坚定夯实立根之本。

比如,汪进进以长线眼光预测,市场首批设备在安装5年后就会面临淘汰。这也意味着,当许多第一批进入市场的中小运营商开始更新换代时,他们将选择更高质量的产品,这时能效电气“费时费力”打造的高质量产品,正好能够填补市场需求。
也正是在这样长期主义的思维导向下,能效电气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决策总是呈现出更明显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早在2016年成立初期,汪进进就根据行业认知预判了“家充桩全面C端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23年的三成车型不再随车标配充电桩、2024年“新能源车企卖车不送桩”的诸多现实中得到印证。
期间,汪进进还进一步预判行业的去OBC化趋势,完整提出慢充直流化理念;结合家充桩安装的实际落地难度,瞄准“家充桩开放成为运营桩”的私桩共享趋势,推出一系列邻里共享交流桩;着眼未来充电方式,提出“从无感充电到乐感充电”的口号,量产全球第一台人脸识别交流充电桩,等等。
在一次次超前而精准的趋势判断中,能效电气不仅避免了短期技术近视可能带来的竞争力滞后,更成为行业洞察与产品创新的“风向标”企业,在市场演进中不断抢占优势身位,做到“在追赶中实现引领”。
前瞻性之外,能效电气还具备罕见的“系统性”视野,尤其擅长识别“社会接口”需求,创造超越商业的价值。
2024年,汪进进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视角出发,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分时电价政策趋势展开分析,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继续提高,未来峰谷电价差也将随之扩大。
基于该判断,又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两大趋势:其一,预约充电功能将成为家充桩的刚需,于是能效电气在业内提出“无预约,不充电”口号,宣布停售不支持预约充电功能模式的交流桩;其二,未来的电力将会在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双向流动”,能效电气也由此聚焦V2G(车网互动)技术研发,成为首家提出“小功率、大密度、用尽分散电力”新型充电运营理念、首家提出“小功率、大密度、用尽谷底电力”新型充放电+储能方案的企业。
无论是顺应峰谷电价差价扩大,还是推动V2G技术发展,本质都是站在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性视角,试图通过创造更灵活的调节能力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这种不直接与商业利益勾连的技术价值判断,恰恰是能效电气“思想力”中更具高度,也更难能可贵的部分。
《壹观察》认为,思想力能够放大企业的“认知带宽”,在技术变革期穿透短期噪声,抓住真正的“长期变量”。而能效电气所具备的洞若观火的思想力,既是其一次次成为行业创新引领者的底层条件,也为其当前跑进“决赛圈”刻下了重要基因。
聚沙成塔的技术力:埋头铸剑,应时破局在长期主义思想力的指引下,原本走全栈技术自研“窄门”入场的能效电气,一步步开辟出更广阔的技术天地。
2017年,轻卡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小直流充电市场需求的口子。这一市场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却引起了汪进进的关注——多方考量后,他决定走一条“难但正确的路”,将精力和资源放在更困难的直流模块和直流桩研发制造上。
做直流桩有多难?汪进进常用的比喻是: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区别,就像豪华汽车和儿童手推车的区别。
简单而言,直流充电桩技术涉及底层嵌入式控制技术、大数据通讯及物联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三大核心方面,系统集成复杂,设计和制造难度也偏高。更直观的体现是,交流充电桩涉及的物料通常只有200多个,而一个小直流充电桩涉及的物料可以达到8100多个。
根据汪进进的观察,当时国内可能有数百家充电桩企业,但研发人员数量超过20人的企业不到5%。直流桩研发与质量把控的两道坎,横亘在那些技术空心化的制造商面前,扼住了小作坊的去路,也为重研发的能效电气创造了机会。
很快,能效电气的全栈自研技术优势便借由产品显露出来。2017年11月,能效电气发布了全球第一台7kW便携式直流充电机,随后又继续围绕去OBC理念投入资源与精力,成为第一家研发基于独立风道技术的直流充电桩的企业。而站在今天来看,独立风道也已发展为直流桩的主流三大技术路线之一。
能效电气埋头铸剑,凭一己之力创造了小直流市场,并逐步在60kW-240kW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市场实现产品的密集覆盖。然而,当外界试图为汪进进贴上“慢充直流化的旗手”标签时,却发现这位理想主义者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保存着务实主义的理性。

正如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所说,“战略本质上是流动的、灵活的,是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对复杂经营管理问题做出的一系列理性的反应。”2024年,汪进进基于对整体充电桩市场的应时洞察以及“不能只做革命家,还得做工程商人”的经营理念,带领能效电气再次起势破局:
加速交流桩的多品类开发,从直流向交流掀起一场“降维打击”。
此后,能效电气以“技术向下兼容优势”,一面迅速攻入交流桩市场腹地,一面高速补齐技术拼图。发展至今,能效电气不仅是全球唯一一家长期专注于全栈自研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且在电力电子转换、软件控制、结构外观等领域已收获百余项专利,还主导并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当前,早已构筑起技术壁垒的能效电气,仍然将每年的研发投入比例保持在20%以上。只不过技术研发的重心,更多地押在了V2G领域。
上文曾提到,V2G是面向未来新型电力网络的一种能源管理技术,可支持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双向能量交换:在电网需求低时,电动汽车从电网充电;在电网需求高时,电动汽车将储存的电能反向释放给电网,以此达到平衡电网负荷、削峰填谷的效果。
近年来,V2G技术接连得到多个国家级产业政策的重视,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更直接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等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曾有判断,“车网互动会带来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作为第一家研发大功率30kW、双向、高频隔离充放电模块的企业,能效电气在V2G领域的发展早已率先进入商业化阶段。2023年11月,能效电气就曾推出全球第一台C端“商业化”双向充电桩D22,有力推动了V2G技术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
汪进进曾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达到70%渗透率之后,再经过5年的市场选择,也就是到了2035年,所有充电桩都将是双向充电桩。基于这一终局思考,能效电气这些年将企业研发投入的70%都放在V2G上,提前为未来的市场竞争“预埋”技术火种。
“一家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汪进进不断强调,构筑护城河的方式无他,只是聚沙成塔,一砖一瓦慢慢建立起来。

全栈自研核心技术的能力,又能够支撑能效电气走进不同细分市场,打造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形成多轨并行的市场优势。
过去9年,能效电气曾依托创新技术推出过多款“全球第一台”产品,与宝马、蔚来、小鹏、极氪等高端车企展开深度合作,提供定制化的充电桩解决方案,同时还推出天泽、天境、天云等明星系列产品,以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家用、目的地充放电、工业园区微电网等多样化场景的需求。
本次能效日WE DAY现场,能效电气再次推陈出新,全新发布面向家用的天泽D7/天境HD7、面向目的地放电场景的天泽D20/D20 Plus、满足工业园区微电网需求的天云D60/D60 Plus、定位高端的天境HD20、全球首款AI充电桩天璇II WE X7 Pro等多款创新产品。

其中,新一代天璇II WE X7 Pro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在上一代所具备的人脸识别和共享充电功能基础上,新增车牌识别、语音识别、自动充电等前沿创新功能,还支持一键开盖(特斯拉专属)和电子哨兵功能,在智能使用体验与安全性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同时,汪进进还在此次活动现场正式宣布,能效电气旗下天眼系列旗舰产品将停止生产蓝牙版本,今后的天眼系列产品全都是共享桩。
显然,这是能效电气推动“私桩共享”趋势的又一次重要行动。
实际上,2024年的能效日WE DAY现场,能效电气就已发布10款可预约充电、远程操控、具备共享功能的邻里共享充电桩,随后,还通过发起成立“共享充电桩志愿者联盟(S联盟)”、共享效友会、诚招共享充电合伙人等方式,带动更多有条件且愿意共享的车主加入到共享充电的绿色队伍中来,参与未来充电方式的构建。
可以认为,这一次天眼旗舰产品全系升级为共享桩版本,是能效电气对共享桩产品布局的再度深化,将进一步推动共享充电“新纪元”的到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定推出一系列全新充电桩产品之余,能效电气还透露了接下来将推行的三大市场动作。
一是继续推动“百城百讲”走向“千城千讲”,以线下公益性充电桩科普讲座的形式“开城”,通过向市场一线从业者普及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行业技术与前沿认知,来建设品牌影响力与渠道力,在所有打算以充电桩作为创业项目的圈层、所有从事汽车销售、维修、后市场、充电桩安装的圈层“破圈”。
二是实践“万桩上地图”,以深植真实应用场景的形式“拓土”,通过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充电指引服务,来推动充电桩的高效共享、推广充电桩的新运营模式,同时使能效电气在所有中国电动汽车车主圈层“破圈”。
三是开辟抖音央视等媒体渠道,以符合时代特征的品牌宣传形式“散叶”,通过灵活、精准、高效的传播策略提升品牌认知度,在所有充电桩消费者圈层“破圈”。
不难想见,这三大市场动作的悉数落地,极有可能使得能效电气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多年行业技术研发经验与趋势洞见在市场层面“正面汇聚”,进而触发更深层的“链式反应”,推动能效电气在所有电动汽车充放电、换电相关研发从业者圈层的加速破圈。

在《壹观察》看来,充电桩行业作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势头正劲,市场需求加速释放,规模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行业形态也已现雏形。
在这场不可抵挡的电动化趋势当中,能效电气以一间简单的房间为起点,脚踏实地,不疾不徐,一路进化为全球唯一一家全场景覆盖、全栈自研的充电桩企业,以业界少见的技术定力、创新动力与企业活力,燃起星火燎原之势。
就像汪进进所说:从1到10,到100,到1000,再到10000。笨笨地行走,慢就是快。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踏实走过9年的能效电气,栉风沐雨,心火未熄,正坚定地走在成为“双第一”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