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时,他跟周恩来联手出击,堪称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时光漫步园 2025-03-17 22:51:37

在电影《重庆谈判》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等人声称,共产党不得拥有独立武装和解放区,周恩来听后很生气,正准备驳斥,却有一人先站起来,驳斥道:“你们大量收编日伪部队,到头来现在指责我们的抗日部队,这是何道理!”会后,毛主席高兴地对他说:“这次你领会的精神很准确,谈判的立场也很坚定,与恩来配合非常默契,你是不好啃的硬骨头哟!”这位被毛主席称为“不好啃的硬骨头”,就是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的左膀右臂之一:王若飞。

王若飞出身于贵州安顺市一个地主家庭,小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长大后先后留学于日本、法国、苏联等地,让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法国留学时,王若飞与周恩来等人是同学,一起在巴黎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还共同领导了“占领里昂大学”运动。1923年,王若飞又进入了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王若飞先后在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工作,担任过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央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农民部长、宣传部长等职。到了1931年,内蒙古等地爆发了农民武装斗争,为了深入北方,为抗日做准备,组织上派王若飞担任西北特委特派员,在当地组织群众,发动武装起义。但不幸的是,因叛徒出卖,王若飞在绥远被国民党抓获。国民党知道王若飞的身份,如获至宝,打算借此破获我党在整个内蒙古绥远地区的地下机构。但是,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王若飞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放弃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反动派为了让他屈服,把他押到刑场,用枪对着他,说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说了就有高官厚禄,不说就立刻开枪!但是,王若飞毫无惧色,坦然地说:“开枪吧,我不需要这个机会。”王若飞的大义凛然,让时任国民党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也很受触动,感慨地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王若飞在刑场上竟面色不变,态度自若,人才都出在共产党呀!”傅作义下令将王若飞带回来,亲自给他松了绑,两人一起促膝长谈了好几次。一开始,傅作义依然想劝降王若飞,但王若飞却趁机向傅作义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写下了两万多字的信,来鼓动傅作义抗日,让傅作义很受触动。在上世纪50年代,已担任新中国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专门去看望了王若飞的遗孀李培之,说:“我后来走上起义的道路,与早年和王若飞的交往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监狱中,王若飞早已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在给妻子李培之的信中写道:“培之,忘掉我!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集中精力继续战斗,继续努力完成党的事业,永远跟着党走,要坚持真理,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用生命来护卫党的团结,捍卫党的利益。“培之,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集,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就是我们的胜利!请你伸出双手,来迎接我们的胜利吧!”王若飞被捕入狱后,组织上不止一次通过各种关系进行救援,但一直未果,直到1937年春,因国民党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一大批政治犯得以释放,我党派薄一波前往山西与阎锡山接洽,阎锡山同意了释放王若飞。在入狱将近6年后,王若飞终于恢复了自由!1944年5月,王若飞协助董必武主持南方局的工作,后被任命为南方局重庆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开始在重庆工作。

在重庆,王若飞一方面与民主组织合作,领导发起民主运动,同时对国民党的反动行为通过报纸进行揭露,做出了许多大快人心之事,比如胡世合事件。1945年2月20日,重庆电力公司因中韩文化协会饮食部违章用电,派胡世合等工人前去处理,却遭到重庆警察局侦缉队员田凯的阻挠,田凯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枪杀了胡世合。惨案发生后,王若飞立刻组织南方局的同志发动群众,并通过《新华日报》进行公开宣传,使得惨案的真相很快得以披露。与此同时,《新华日报》还与《新蜀报》《新民报》《国民公报》等相互配合,报道事件真相,发表评论文章,支持工人斗争。王若飞还领导南方局举行“公祭”和“出丧”活动,参加人数达到8万人,在重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了平息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国民党当局被迫在菜园坝公开枪决田凯,并为胡世合公祭3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主席赴重庆共商国是,毛主席出于大局考虑,慨然赴约。那么,谁来同行呢?周恩来肯定是一个人选,至于另一个人选,毛主席亲点王若飞。于是,王若飞与周恩来作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陪着毛主席共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斗争。

双方和谈的中心话题,在于解放区的合法地位以及军队国家化,国民党代表声称,这断难接受,不符合现实。对此,王若飞侃侃而谈:“我党今日有敌后军队与解放区政权,这是一种客观事实,如不承认客观事实,而用武力解决,则为今日国情所不容许,而且为我党坚决反对。不承认事实,国共双方之问题则难以解决。”话音未落,国民党谈判代表张群就站起来叫道:“这是对政府的要挟!等同于封建军阀!”王若飞也站起来,大声说:“八年抗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前线流了多少血,各位真的看不到吗?”顿了一顿,他又说道:“国民政府在战后大肆收编日伪军,连这些人都可以逃脱惩罚,对抗日有大功的军队,又怎能被冠以封建军阀的帽子?”张群顿时哑口无言。最终,在王若飞与周恩来“有理有据有节”的谈判下,国民党代表不得不接受了现实,双方正式签订了《双十协定》,决定“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当时,有一位民主党派代表说:“我当时的确钦佩共产党王若飞代表,他是政治斗争中一员杰出的能将。在小组讨论时,他攻的时候总是勇猛,他守的时候真是坚强。”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能力超卓的干将,却不幸死于空难,太可惜了!1946年4月7日,在重庆的中央办事团驻地,刚刚出狱不久的叶挺正在和周恩来等人话别,王若飞也得到命令:跟叶挺一起乘坐飞机回延安汇报工作。王若飞与周恩来话别时,两人聊了很久,回顾了自己革命20年的经历,并说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周恩来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了王若飞同志的遗言。1946年4月8日下午2点多钟,王若飞与叶挺、博古、邓发等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坠毁,飞机上的13个人全部遇难!4月19日,在重庆举行了万人追悼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几度哽咽,痛惜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了一种力量,失掉了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后来,八路军办事处专门制作了悼念“四八空难”烈士的纪念章,在王若飞的头像下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题词:“为人民而死,死的光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