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拿出一张1100万欠条,专家核实为真后询问:你父亲是谁?

正一品 2023-06-19 11:58:34

老人郭建英拿着陈旧的借条,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政府,询问道:“这借条还作不作数?”

工作人员拿过借条一看,上面的字样已经模糊看不清,纸张也都已经泛黄,心想:这借条估计有些年代了,但也没当即否认,请来了专家鉴定,这张借条被认定为是真的。

郭建英拿出借条

当政府以为借条是郭建英父亲所有,问“你父亲是谁”时,郭建英却说这借条是从他祖父郭明留那里流传下来的,那么这张借条还款人是谁?这张借条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

艰苦的八路军

这张借条来自四十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争,抗日侵略战争过后又是国共两党的内战,到处都有战争的硝烟,八路军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经常徒步绕远路躲避敌人的追击,赶往各个据点。

长途跋涉的八路军

侵华日军为了摧毁八路军的抗日意志,执行了“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将据点的人力物力粮食等一切摧毁,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对于日军的恶劣残酷的扫荡行为,八路军也顽强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的战争。

英勇作战的八路军

但是连续的战斗,让士兵们的体力渐渐不支,粮食短缺,物资紧张成了当时八路军的普遍现象。

1942年12月,毛主席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写道: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窝。人家用停发经费与封锁经济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写作

粮食不足的时候,八路军就以附近的野味充饥,野味吃完了就啃树皮,大多数的士兵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靠着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

还有些士兵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发明了一个食谱“盐水煮芭蕉叶”,就是把芭蕉树根剁碎,放在水里泡个三天,然后切丝炒着来吃。

这味道对于我们来说难以下咽,但对于当时的八路军来说却是来之不易。

不仅粮食不足,就连武器也很稀缺。

八路军所用的武器有个诙谐的称呼“万国牌”,就是因为武器实在太少了,以至于八路军的武器大多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的。

有日本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还有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捷克式轻机枪、中正式步枪等。而一些八路军分不到机械的士兵,就只能使用锄头、铁锹、大砍刀等冷兵器。

八路军使用过的大砍刀

郭明留的大义之举

即便是条件再多么艰苦,八路军也没有白拿过群众的一针一线,要么是等价物交换,要么花钱买,再不济也要打个欠条的,就是这样的八路军,百姓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啊。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曾经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沦陷区的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企图通过这种方法来禁止老百姓给八路供应粮食。

而第二天一早,那条标语被人加了一个标点符号,变成“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这足以体现了当时八路军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谊。八路军每每临走前,乡亲们都会夹道相送,以鲜花配英雄。

乡亲们送鲜花给八路军

在那个战火纷飞饥不饱食的年代,缺少粮食的八路军不到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去找老百姓借粮食的。

而来到郭明留所在村子的八路军则由于粮食十分紧缺,再加上前线战争吃紧,他们赶去前线不可能一路上都吃野菜,本就饥肠辘辘的士兵让他们走一路吃一路的野菜,到了战场哪里还有力气杀敌?

于是走投无路的八路军只得向当地的富户借点粮食。

影视剧中向百姓借粮食的八路军

听闻此消息的郭明留,心中不免激动,不能拿着兵刃救国,那就尽自己的力量去报效国家,马上找到八路军团长表示他愿意帮忙。团长也十分激动,走了一路的士兵们终于有粮食了!

不到2天,团长再次见到郭明留的时候,他带了十几车的粮食,这十几车的粮食已经足够解决他们军队的燃眉之急。

百姓给八路军送粮食

团长看到这十几车粮食时,本就很感激,当即就拿起纸笔打欠条,而当他知道这十几车的粮食是郭明留花了自己全部家当,一共1100万法币时,更是感动不已。

只不过借条交到郭明留手上时,郭明留却不干了,觉得这是自己报效国家的一份心意,哪里用得了还。

但“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是八路军铁打不动的规矩,团长坚硬的态度让郭明留松了口,于是这张薄薄借条成了见证军民一条心的纽带,它不仅是承载着郭明留的大义,也是给子孙后代的一个纪念。

跨越时空的情谊

听了这个故事的当地政府十分为之动容,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张借条上的借款确实是1100万法币。但法币在八十年代早已贬值的不成样子,政府念及郭建英祖父的一片赤心,便兑换了80000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跨越四十多年的承诺,尽管当时郭明留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纪念,但四十多年之后却成为了解决子孙后代困难的救命稻草。

四十多年前的借条到如今的兑现,是一个人诚信的的体现,更是一个大国诚信的见证。

正是因为当时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千千万万士兵和愿意资助并且无私的百姓,才有了如今的中国。

军民一家亲

前有汶川地震十五勇士“惊天一跳”,后有抗洪救援冲锋一线,人民永远是军人第一选择的保护对象,而人民永远是他们无畏的靠山。

这份借条跨越时间,来到我们大众视野,是在向我们传递军民之间密不可分的情谊。它的意义早已不是用金钱就可以衡量的,“军民一家亲”永远让我们为之动容。

0 阅读:135
评论列表

正一品

简介: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