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警民关系与民匪关系:游移中的不确定

小燕说娱乐 2023-05-28 16:31:07

警民关系在社会治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的试金石。

很多时候警察作为社会稳定的维持者,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民众心中,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守护者。

但是目前在中国社会,警民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暴力袭警等事件常有,仇警情绪仍然突出。

这与警方负面新闻报道增多、某些公安部门不作为等密切相关。因此,警民关系也在好与坏之间不停地游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刑侦类网络剧通过一些细节刻画和人物描写展现这种不确定的警民关系。

第一它们展现了警察团队,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除暴安良的形象。剧中的民众也对警察多加感谢,遇到困境的第一时间会去寻求警察的帮助,体现出良好的警民关系。

比如在《心理罪》的“吸血鬼”一案中,被成功解救了的受害女孩的父亲徐连生在案子完结之后对刑警队长邰伟和主角方木表示感谢,并且送出锦旗。

此外,在许多剧情的细节刻画中,导演们安排了一些微末事件。

比如《法医秦明》里,巡逻民警帮助社区特别是老人家解决邻里纠纷和照顾生活琐事。

《暗黑者》中二队长为救被拐的小女孩而受伤、尹剑本来是胆小怕死的警察但是却为了保守受害者的秘密而不惜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这些微末事件并不是剧情的主线,但是却能够展现出警察团队为民服务的形象,同时也通过剧中警察和民众之间的友好互动,展现了良好的警民关系。

第二,刑侦类网络剧也展现了警察与民众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和误解。

这些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警察队伍中小部分不作为、甚至利用职权欺压百姓的人物。

比如《白夜追凶》里面,作为物证鉴定中心的主任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报复性杀人。

《暗黑者》里,原本的专案组组长韩灏背叛了组织,剧中民众对他们这些行为的反馈是负面对抗的。

此外,警察与民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些误解一方面是来自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曲解。

比如在《法医秦明》中作为法医的秦明与受害者家属因尸体解剖的问题而产生纷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民众过于情绪化和非理智的判断。

比如在《暗黑者》中民众对于警察团队要保护被Darker发了“死亡通知单”的猥亵女学生的校长感到非常气愤,甚至对警察团队进行辱骂。

这些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成为警民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这在某种层面上在告诉我们警察团队需要在公众面前,建立更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更好的职业形象。

此外,民匪关系也在不断游移中有着复杂的变化。

在大多数时候,民众对罪犯的认知是负面且批判的,他们是罪犯的侵害对象和罪恶的承担者。

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罪犯是与他们对立的邪恶的一方,特别是在从小受到的教育熏陶下,民匪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强烈的冲突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动态变化的价值观下,民众对于罪犯的认知有时候会发生偏移,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为罪犯辩解或是声讨。

这些在刑侦类网络剧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比如《暗黑者》中作为罪犯的Darker多次犯案都声称“为了维护正义”,他绑架了将老百姓骗到倾家荡产的诈骗犯、杀死了猥亵虐待女学生的校长、杀害贩卖儿童的儿科医生等等。

每一次犯罪之前Darker都会用“死亡通知单”的形式告知他们,并且在公众面前进行这些人的罪行宣读和公开判决。

愤怒的群众在煽动下选择支持Darker,认为他是“英雄”,甚至在很多次警方的追捕中为他创造便利条件。

这时候的民匪关系似乎从对立面走向统一,成为“同伴关系”甚至是“崇拜关系”。

事实上,这也是社会上一些真实的映射,人们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律师要为杀人犯、绑架犯辩护?有些人迫于无奈能不能网开一面?

刑侦类网络剧并没有让这种道德审判成为正确的立场,而是强调法律规则的至高无上性。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盲目由道德来主宰规则是不可取的。

被“侵犯”的受害者与个性化的女警在中国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性别问题根深蒂固,所产生的社会冲突仍然存在。

刑侦类网络剧几乎都会涉及到男女之间的关系问题,女性群体在剧中的角色塑造大致可以被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被“侵犯”的受害者,二是个性化的女警。

在刑侦类网络剧中,不管是女性因无法忍受男性的骚扰暴力而犯罪还是男性对女性的犯罪,女性其实相对都处在一个较低层级、被侵害的位置,这反应出男女两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刑侦类网络剧中与女性相关的案件占了大量篇幅,女性多数情况下为弱势的受害者。

《心理罪》中,吸血鬼案里,马凯误以为自己患血液病精神错乱想要吸血续命,选择的对象是女性。

城市强奸案里,罪犯黄永孝以女性为侵害目标来宣泄自己对社会的愤怒与不满。

《法医秦明》中,墓地女尸案里,罪犯假装富二代与被害人交往并花光积蓄,得知被害人曾做过处女膜修复手术后将其杀害。

诸如此类案件,女性处于易受伤害和欺骗的境地,女性力量的薄弱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

这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重合性。

全国妇联数据显示,中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已婚妇女被家暴过,这在中国女性他杀事件中占比高达40%。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独居被害案件数据的分析中显示,在94例有效案件中女性受害者占比52.6%,男性仅为15.6%。

而2020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显示,这一年女性犯罪占比约10.47%,远低于男性。

近几年,社会新闻上频繁爆出女性受害的恶性事件:空姐滴滴打车遇害、南昌红谷滩杀人案、大连女子深夜遭男子殴打扒衣拖行、重庆龙湖时代天街妻子被丈夫砍伤……

由此可见,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确实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刑侦类网络剧将男女性别差异产生的问题以女性受害的案件展现出来,让有关女性保护的话题更加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

此外,刑侦类网络剧还关注到了刻板印象造成的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问题。

在《暗黑者》第29集讲述了名律师突发死亡后,其妻子颜明玉被Darker发处刑单,成为网络舆论的风暴中心。

网友们认为,颜明玉年轻貌美本就不应该看上年长的丈夫,丈夫死后又可以继承大量遗产成为最大受益者。

一概认定颜明玉就是幕后真凶,在颜明玉从警局出来后对其谣言轰炸,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然而最后事情真相却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颜明玉定期捐款给希望小学,真心爱丈夫,甚至帮丈夫隐瞒其同性恋的真相。

这个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类似“她这么年轻找个大那么多的丈夫肯定是为了钱”、“长得那么漂亮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的言论,经常出现在某些社交平台上。

刻板印象下女性成为被污名化的主体、被固化判断的符号,这是源于中国近几千年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的渗透。

同时,刑侦类网络剧塑造了一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女警形象,女性角色不再简单地以助手或者是情感连接的方式存在,凸显出女性在案件推进中的作用。

比如在《法医秦明》里面,李大宝在一出场就被秦明质疑“女生怎么来当法医,不能干粗活”等等,展现出性别主导下的大男子主义。

而李大宝为了证明自己和维护女性的尊严,在第一案中就去到下水道打捞尸块,给秦明以及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后面的案件中李大宝也一直呈现出作为女法医的独立和负责,在秦明与受害者家属因解剖问题而争执时,很好地发挥了自己作为女性所擅长的劝解和说服功能。

这样个性化的女警形象在其他剧集中也常被塑造,比如《暗黑者》中嫉恶如仇的心理侧写师穆剑云、《白夜追凶》里怀孕还去到破案现场的法医高亚楠等。

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区别于以往将其作为男性情感对象的设置,她们不再是男性主导话语下的附庸和陪衬。

而是有着自身独立性的个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突破。

这种新型女警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消解大众对于女性单一化的刻板印象,对于打破原有的“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

0 阅读:8
小燕说娱乐

小燕说娱乐

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