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愈演愈烈,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外交施压到军事围堵,美国动用了各种手段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
但在美国全方位遏制的背景下,我们中国不仅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甚至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正在失败……
我们中国在哪几个关键技术领域领先呢?美国对此又是什么反应呢?
【美国遏华失败的五大领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正在失败,这一点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已经显而易见。
当地时间10月30日,《华尔街日报》提到的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以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5个领域,正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全球的典型代表。
在无人机领域,中国企业大疆创新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产品以性能优异、价格实惠著称,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
而美国的无人机企业,如曾经的行业巨头3D Robotics,却因为技术落后、价格昂贵而日渐式微。
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中国更是一骑绝尘,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技术工艺,中国太阳能企业正在引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在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中国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占到全球的45%以上,一批如宁波墨西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加速石墨烯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高速铁路被视为"国之重器",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而中国高铁以其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优异表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4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复兴号"等一系列新型动车组,更是代表了高铁技术的最高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无疑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领跑者。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
比亚迪、上汽等本土企业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在性能、续航、智能化等方面已经完全不输合资品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茅。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是锂电池产业。在这个领域,中国同样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不仅在产能规模上全球领先,在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核心技术指标上也已经实现对日韩企业的全面超越。
由此可见,在这5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不仅没有被美国遏制住,反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全球领先地位。
而这仅仅是中国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的一个缩影,在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其他尖端技术领域,中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后发优势和爆发力。
那么美国的遏制政策为何会失败呢?中国是如何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呢?
【美国加征关税的违法性与负面影响】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
特朗普政府挥舞着"301调查"的大棒,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打压中国经济。
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也严重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首先美国加征关税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应该通过多边协商解决,而不是动辄诉诸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完全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是公然挑战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的倒行逆施。
其次美国加征关税严重损害了美国经济和就业,关税是把双刃剑,提高了进口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平均每年要令美国消费者多支付800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加征关税还导致了大量美国企业流失订单、裁员减产。
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估计,仅2018年一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就导致美国GDP损失680亿美元,就业岗位流失24.5万个。
许多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也因关税成本大幅上升而陷入经营困境。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关税大棒还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动荡和重构。
为了规避高额关税,许多在华外资企业开始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导致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加剧,这无疑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美国的关税大棒非但没能遏制中国,反而伤及了自身,还引发了全球经贸格局的动荡,这充分暴露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做法是多么的不明智和短视。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在应对美国关税大棒的同时,中国并没有停下自主创新的脚步,反而加快了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中国深知发展新能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大力推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多个细分领域已经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完整的产业链,在光伏组件制造领域独占鳌头。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出口量更是高达80%以上。
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中国光伏巨头,更是引领着全球光伏技术的创新方向。
在风电领域,中国同样成绩斐然。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报告,202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2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
目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突破300GW,稳居世界第一。
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中国风机制造商,也凭借先进可靠的产品跻身全球风电设备供应商前列。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而在氢能产业的布局上,中国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链有望初步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条,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上述领域,中国在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领域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可以说,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这充分证明,美国的遏制不仅无法阻挡中国创新的脚步,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斗志。
而面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非但没有放下成见,反而变本加厉地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实施打压和围堵。
【美西方人士对美国遏华政策的批评】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一些有识之士其实早已看清了其中的弊端,并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批评和忧虑。
美国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曾撰文指出,美国对华"脱钩"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割裂与他国的经济联系,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奈教授呼吁美国政府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也多次撰文批评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做法,他指出,关税战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伤害,导致了大量就业岗位流失和产业链外迁。
波森认为,美国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不是对中国这样的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
欧洲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曾公开表示,德国和欧洲的利益在于通过对话协商来化解与中国的分歧,而不是采取对抗和孤立的策略。
默克尔强调,中国是德国和欧洲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双方应该加强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表示,面对中国的崛起,欧洲应该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
马克龙呼吁欧洲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中国的发展权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些跨国企业的高管也对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表达了不满,苹果公司CEO库克就曾公开表示,将苹果产业链完全迁出中国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拥有高效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充足的优质劳动力,是苹果产品制造不可或缺的基地。
库克呼吁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为美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唯有通过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博弈,才能有效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结语】中国古语有云:"兼相爱,交相利,命也。"中美两国人民历来友好,两国合则两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应该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视角看待两国关系, 而不是像美国一样,只知道一味的“没事找事”……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在 2024-10-30关于《美媒:美国遏华正在失败,中国在5个关键技术领域领先》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