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我国非常有名的四大名著。其实在49年之前,我们是有六大名著的,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还有《儒林外史》和一本兰陵笑笑生的书。另外一种说法其余两部是《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
四大名著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这些著作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红楼梦》,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唯一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大家族生活的作品。
《红楼梦》描绘了中国江南一富贵大户的家庭风云变幻,以及一个女孩子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通过对贵族家庭人物性格家庭地位和的描写,作者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虚伪与空洞,以及对家族传承和家族荣誉的高度重视。
《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孙悟空,一只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真本事的猴子。他与唐僧和八戒、沙僧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功成身就。《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冒险小说,它也包含了众多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涉及到了诸多天神、妖魔鬼怪以及各路神仙。
接下来是《水浒传》。《水浒传》描述了108位好汉的故事,他们因为受害者的不公和朝廷的高额税收,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压迫,迫于生活不得不落草为寇组成了一支“梁山泊”的义军。这部小说通过十分丰富的角色刻画,展现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在反抗驱逐外来压迫中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和勇气。
最后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绘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到东汉末年的战争、争权夺利和英雄故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他们通过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一步步促成了天下大统。小说中蕴涵着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忠诚信义的价值体系,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后追求忠诚、仁爱和信义的文化瑰宝。
那么为什么六大名著到最后只剩了以上四部了呢?一方面,这个决定和新中国的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旧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经过重新评价后得到保留,但也有些作品因为其内容不符合新文化建设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被暂时搁置了,直到适合的时机再次提出来。
兰陵笑笑生的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在封建时代的妇女开放的行为,以及虚伪的男女关系,而《儒林外史》则对当时的士人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些内容被认为可能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因此被暂时搁置了。而剩下的四大名著,则都包含着比较正面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另一方面,这个决定与文化研究的趋势也有关系。自20世纪初开始,由于国际上先锋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符号的重新审视与重构越来越普遍。最开始,我国学者们对6大名著的研究是依据传统解读的角度,注重讲述小说情节和表达情感,而对于这些小说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思潮往往由于时代差异和知识面狭窄而掌握不全。
随着人们对6大名著的反思和归类,他们认为《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而《水浒传》和《红楼梦》能充分体现封建文化的特点,也可看做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变革的必要资料。因此,随后这些小说成为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而兰陵笑笑生的书和《儒林外史》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被视为不一定必要,相对不那么重要。
传闻中的另一本《聊斋志异》因为属于短小散篇被认为在文学造诣上赶不上四大名著。所在评选四大名著时时被排除在外的。综上所述,虽然之前的六大名著已不再被普及,但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它们曾经经典传世,在历史遗产和文化珍品的角度,都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