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来电话说:孩子今年初三了,学习压力大,担心中考不行,考虑要不要复读一年。
印象中,我这同学孩子小学时学习还是不错的,现在中考压力那么大吗?似乎压力也不全因为孩子,生活工作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会有各种压力。
大学毕业后,我这位同学留京工作了,买了房子在通州一个镇上,他在西城复兴门上班,每天带着孩子公交地铁一个多小时,跑了九年,这样的生活在大城市是常态,他说没有啥幸福感,有点后悔当年的选择,但是孩子在北京出生,考大学容易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觉得是真理,同学说现在别说考大学了,可能连高中也考不上。因为北京的中考和其他地方淘汰率差不多。
对于北京的中学,我知道的的并不多,问孩子如果想考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要多少分,同学说每科成绩都要均衡,只能扣几分,自家娃现在六百分都难考到,这个成绩普校也很悬,所以不行就要想办法留级复读。为了给娃节省体力,这个学期在学校附近租房,每个房租就是八千多,内心很焦虑。
同学的孩子并不是A娃,说起来家族智商也挺高的,孩子叔叔,姑姑那一辈都是从农村考大学到了城市,成家立业。没想到自己奋斗这么多年,占据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精心育娃,却连上高中就遇到了困难。
其实关于孩子学习这件事,真的不能太过于较真纠结,就像家有A娃,谁不是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差不多每天要和孩子斗智斗勇还要斗气,但是结果未必不能如意,最近开学后好像不少学校都考试测验了,有的家长说太失望了,感觉暑假白学了,还是考那么点分,被人家孩子看着暑假参加这活动,那比赛的,似乎没咋学比我家娃考得好多了。
这样的对比确实很残酷,就像苹果当年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我觉得自己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也安慰自己总算考上了,不错了,可是有一次到小区门口修自行车,两口子都是乡下人,进城打工,孩子也在城里读书考学,问人家考取了哪所大学?说厦门大学,我也被震撼到了,因为人家说的是实话,自己没文化,真没时间管孩子,都是孩子自己学的。
人与人其实是没法比较的,越比较会越痛苦,人家孩子智商情商和自己孩子都不一样,也不是A娃,这样的结果不是很正常嘛!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有些孩子未来是科研型人才,有些是技能型人才,现在考研不是也分类专硕和学硕嘛,术业有专攻,选错了赛道,追求速度就会很滑稽。
上面说的是目标问题。
接下来我想说说A娃在不同学业阶段的策略问题,在小学阶段不要太注重分数,要重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训练,我大学同学的孩子在小学成绩也不错,到了初中还是方法不行,速度跟不上,成绩才下滑。所以小学阶段,考90分和100分可能名次相差很多,但并不意味知识把握落后多少,A娃记忆力不好,忘记几个词汇,可能就丢了几分,但记住的同学也不代表就多厉害,单纯的记忆能力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更多的是思维方法,思考的习惯和角度培养,家长多带孩子阅读,多动手操作,比背题刷题有意义。
中学阶段,理科思维占优势的娃,那就恭喜你了,因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科技强国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理工科人才,这些孩子因为理科成绩好会在考试排名中占优,这个阶段最大的障碍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和电子产品以及早恋等因素干扰,家长需要解决这些困难,至于注意力,我感觉比小学时是有进步的,分神和冲动都有缓解,这些是建立在情绪平稳的基础上,如果情绪问题干扰严重,那注意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大环境很卷,我们只能自我解压,没有必要始终聚焦自己的A娃,可以更多关注自我成长和自己的生活,这样也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