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夜,一辆行驶在德上高速池祁段的小米SU7标准版车辆突发事故,三名年轻的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这起悲剧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让小米汽车陷入了舆论漩涡。
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悲痛和质疑,而如今,这些声音却悄然消失,只留下令人唏嘘的四个字——“我想你了”。
这起事故发生于3月29日22时44分。
车上三名女大学生原本计划前往安徽参加事业编考试,却在途中遭遇了这场飞来横祸。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4月1日发布的声明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并起火燃烧,最终导致三人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小米公司迅速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现场,并于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车辆数据。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诸多问题尚待解答。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事故车辆使用的并非其生产的电池。
小米客服则回应称,SU7标准版搭载了两种不同品牌的电池,随机安装,用户无法自行选择。
两位汽车行业分析师也指出,目前市面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碰撞后不燃烧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虽然相对更稳定,但也无法完全避免燃烧的风险。
在事故发生后,遇难者母亲王女士曾在微博上发声,讲述了事发经过,并质疑车辆为何在撞击护栏后会自燃,车门为何会锁死。
她表示,小米公司此前从未与她联系过。
王女士还回应了网友对其女儿驾龄的质疑,称女儿2022年7月就已取得驾照,驾驶经验丰富,并非网传的仅有三个月驾龄。
她还 clarified 这辆车是女儿男朋友送给她的毕业礼物,登记在男朋友名下,但一直由女儿驾驶。
此外,有交警告知家属,事发时有过路司机曾试图用外物破窗救人。
就在公众持续关注事件进展之际,王女士却清空了所有关于此次事故的微博内容。
遇难者男友的账号也同样清空了所有相关内容,只在封面留下了一句令人心碎的“我想你了”。
他此前拥有1.3万粉丝,想必也承受着巨大的悲痛。
家属清空微博的举动引发了诸多猜测,他们是否受到了某种压力?
或者仅仅是不希望被打扰,只想静静地悼念逝者?
这起事故对小米汽车的影响不容小觑。
小米SU7自2024年4月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一直较为强劲。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0万辆,3月单月交付量更是超过29,000辆,位列新势力品牌前列。
此外,未交付订单仍有约15万辆。
此次事故无疑给小米汽车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故发生后,小米集团的股价也应声下跌。
4月1日,小米集团股价午后直线跳水,收盘大跌5.49%,报46.5港元/股,单日市值蒸发超过700亿港元。
4月2日,小米集团股价继续下跌,收盘跌4.19%。
两天时间,小米集团总市值缩水超过1200亿港元。
面对此次危机,小米CEO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回应称,小米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赶赴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并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件处理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这起事故的真相究竟如何?
家属清空微博的举动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小米汽车能否走出此次“至暗时刻”?
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等待着时间和调查结果来给出答案。
这起事故不仅关乎小米汽车的未来,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更深层次思考。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保障车辆安全,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