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4,45(1) : 98-102.
本文作者:陈吕雯 李建勇 范磊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特殊亚型,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中,确定PMBCL是一个独立的临床和病理亚型。PMBCL是一种起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4%,占DLBCL的7%。PMBCL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与非特指型(NOS)DLBCL不同,而与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更加相似。关于PMBCL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预后评分系统、最佳一线治疗方案、放疗的地位和价值、PET-CT指导治疗的作用,以及复发/难治(R/R)PMBCL患者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PMBCL的研究进展及以上问题进行综述。
一、临床特征
PMBCL好发于30~40岁的年轻女性,男女比例为1∶3。PMBCL通常表现为迅速进展的前纵隔巨大肿块(>10 cm),常累及周围脏器,如肺、胸膜和心包等,可导致胸水和心包积液的产生。局部肿瘤压迫可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道阻塞,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胸部和颈部静脉扩张、面部水肿、结膜充血,偶尔出现手臂肿胀。大约80%患者在诊断时处于Ⅰ期或Ⅱ期,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出现B症状(发热、体重减轻、盗汗)。70%~80%的初诊PMBCL患者LDH升高。初诊时病变大多局限于胸腔内,偶有锁骨上淋巴结受累,但很少累及胸腔以外和结外器官。如果疾病复发进展,病变可扩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如肾脏、肾上腺、肝脏、卵巢和中枢神经系统,但骨髓受累少见。
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组织学上,PMBCL典型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的、中等到大的肿瘤细胞,细胞质丰富,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见多形性细胞核,与HL的里-施(RS)细胞相似,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周围包绕的胶原纤维将肿瘤细胞分隔。
在免疫表型方面,PMBCL通常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CD79a、PAX5和CD45,但常缺乏膜表面和胞质免疫球蛋白表达。大约80%病例可弱表达CD30。Bcl-2、CD23常呈阳性,部分表达Bcl-6和CD15,CD10常为阴性。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在大约70%的PMBCL病例中呈阳性,而在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偶尔表达。
JAK-STAT和NF-κB信号通路中重现性遗传学异常导致其过度激活是PMBCL标志性分子遗传改变。50%~70%的PMBCL患者存在9p24染色体扩增,使得JAK2重复扩增,并正向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2(PD-L2)的表达,导致JAK-STAT通路失调,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免疫逃逸。染色体2p16扩增导致编码核转录因子NF-κB家族成员之一的原癌基因c-REL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并导致其凋亡受抑。因此,JAK-STAT通路和NF-κB可能是PMBCL潜在的治疗靶点。Steidl等在约40% PMBCL患者样本中发现CIITA易位,这种易位将CIITA的N末端与其他多种基因融合,造成CIITA的一个拷贝失活,MHC Ⅱ类蛋白表达沉默,从而使肿瘤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能力得到限制,表明CIITA重排是PMBCL免疫逃逸的另一重要机制。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协会(ASH)年会上报道在67%融合阳性的PMBCL病例中检测到新的伴侣基因IGHA1、IGHG1和CDC6。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NOTCH4、DICER1、MCL1等新型候选驱动基因的重现性体细胞变异。Liu等分析了PMBCL患者中在WPD环、P环和Q环上发生突变的3种PTP1B突变的分子及功能水平,发现这些突变导致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丧失,产生异常细胞信号传导,可能参与PMBCL的发生发展过程。Pang等发现STAT6、SOCS1、TNFAIP3基因与R/R PMBCL有关。近期有研究在R/R PMBCL患者中发现了FGFR3、PIK3CA、ALK、EZH2、RNF43和MET基因的错义突变,并提出FGF/FGFR3是R/R PMBCL重要的信号通路。
三、预后因素
由于PMBCL通常为年轻患者,病灶多局限在纵隔,因此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和年龄调整后的IPI(aaIPI)对PMBCL患者的预后评价有限,约一半患者在发病时的IPI评分较低。有研究报道Ⅳ期疾病、较高IPI、B症状和Ki-67≥70%是PM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而MUM1阳性表达和较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分别与较长的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明显相关。Steiner等通过多重免疫荧光(mIF)分析免疫细胞亚群发现,在治疗前的活检样本中,PD-L1阳性巨噬细胞百分比高、CD30阳性PD-L1阳性细胞和CD30阳性细胞密度高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的12个月内复发风险较低。
PET-CT对PMBCL疾病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ET-CT相关参数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Camus等发现基线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360 cm3与较差OS相关。Zhou等发现基线、中期及结疗时较高P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较差预后有关。Pinnix等发现基线总病变糖酵解(TLG)和Deauville评分与较差的PFS相关。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组(IELSG)开展的IELSG-26研究前瞻性纳入了103例PMBCL患者,分析了代谢异质性(MH)的预后价值,结果显示低MH组和高MH组的5年PFS率分别为94%和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分子异常也是PMBCL重要预后指标。有研究报道3例(75%)复发病例在影像学表现为复发的前半个月就检测到循环肿瘤DNA(ctDNA)存在,提示基于ctDNA动态监测可以帮助早期预测复发。2022年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一项纳入329例PMBCL患者的多组学分析研究显示,存在CD58突变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而发生DUSP2突变患者则显示更长的生存期,且在DUSP2突变这类低风险患者群体中使用CHOP和强化方案治疗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治疗
1.一线系统性治疗:
由于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MBCL最佳一线治疗方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加之R/R PMBCL的预后欠佳,因此初始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是PMBCL最常使用的方案。Lisenko等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CHOP方案加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改善PMBCL患者预后。Vassilakopoulos等认为结外病变/Ⅳ期、大块疾病和LDH≥2倍正常值上限(ULN)可定义为高风险亚组,而没有以上风险因素则有助于确定非高危患者亚组并使用R-CHOP方案充分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强化治疗。
近年来,以DA-EPOCH-R为代表的强化治疗方案开始受到关注。Dunleavy等进行的一项单臂Ⅱ期前瞻性研究显示,共51例PMBCL患者使用DA-EPOCH-R方案治疗,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3%,5年OS率为97%。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R-CHOP和DA-EPOCH-R方案的2年OS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91%),但DA-EPOCH-R方案的完全缓解率(CRR)优于R-CHOP方案(84%对70%)。一项来自4个国家225例患者接受DA-EPOCH-R方案治疗的研究显示,5年OS率为92%,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6%,略优于此前所报道R-CHOP的生存数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项Ⅰ/Ⅱ期多中心试验使用6个周期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R-CHP)作为一线方案治疗CD30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22例PMBCL患者队列中,2年PFS率为86%,2年OS率为100%。表明BV联合R-CHP是治疗PMBCL可行且有效的一线方案。
2.巩固放疗的地位:
PMBCL中放疗的地位目前仍然存在争议,PMBCL肿瘤大多为纵隔部位的大包块病变,所以临床上大多经验性使用局部放疗巩固。但由于PMBCL通常影响年轻人群,以女性居多,放疗的长期毒性,包括继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心血管系统和肺部疾病等限制了放疗在临床上的应用。Avilés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经过6个周期R-CHOP方案治疗后,通过增强CT评估,324例PMBC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放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放疗组与对照组的5年PFS率分别为84%和67%,5年OS率分别为86%和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该项试验使用的是增强CT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评估准确性存疑。另一项使用R-CHOP方案的前瞻性随机试验亚组分析显示,被分配到放疗组的患者3年EFS率较好(94%对78%),但PFS和OS在放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放疗可为40~59岁的PMBCL患者群体提供生存获益,而在18~39岁的患者中,放疗与预后的关系并不显著,可以考虑在该年龄段的PMBCL群体中省略放疗。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化疗方案强度、疾病缓解程度、疗效评估方式等因素,决定免疫化疗后是否进行巩固放疗。
3.PET-CT指导治疗的价值:
一项190例PMBCL患者的研究中,治疗结束(EOT)后136例(71.6%)获得PET阴性缓解(PET-neg),43例(22.6%)PET阳性(PET-pos),11例(5.8%)PET结果不确定(PET-un),三组的5年OS率依次为89.4% 、80.0% 、70.0%。在PET-neg患者中,54例(39.0%)使用了放疗,83例(61.0%)继续观察,放疗组与观察组5年PFS和OS率无差异(95.5%对85.4%;97.6%对90.2%)。意大利一项DA-EPOCH-R方案治疗研究发现,28例(70%)EOT-PET阴性,12例(30%)阳性。15例(37%)接受了巩固性放疗。EOT-PET扫描阴性者的PFS和OS率为100%。在EOT-PET扫描阳性的患者中,4年估计PFS率为53%,4年估计OS率为73%。以上结果表明EOT-PET是PMBCL疗效评估重要工具,有助于临床做出是否进一步巩固放疗的决定,以尽可能减少放疗的使用。正在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IELSG-37有望进一步确定PET-CT指导放疗的价值。
4.R/R PMBCL的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欧洲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44例R/R PMBCL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4%和85%。另一项纳入60例R/R PMBCL患者的研究显示,51例(85%)接受auto-HSCT的患者估计3年OS率和EFS率分别为68%和65%。一项纳入33例R/R PMBC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移植时50%患者CR,40%患者部分缓解(PR),10%患者疾病进展(PD)。整个队列的2年OS率、PFS率、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生存率(GRFS)分别为48%、47%、38.5%。移植时PD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最差。但是目前对于auto-HSCT在PMB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中的地位缺乏相关研究。
(2)PD-1/PD-L1抑制剂:大部分PMBCL患者存在9p24染色体扩增,导致PD-L1/L2过度表达,为PD-1/PD-L1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Casadei等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18例R/R PMBCL患者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6例(30%)获得了CR,中位随访18个月后,6例患者仍处于持续CR状态。Keynote-170研究结果显示,53例R/R PMBCL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41.5%,CRR为20.8%,PR率为20.8%。中位PFS期为4.3个月,48个月PFS率为33.0%;中位OS期为22.3个月,48个月OS率为45.3%。以上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表现出持续的抗肿瘤活性,PFS和OS显示出长期生存趋势。
(3)维布妥昔单抗:意大利一项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评估BV单药治疗15例R/R PMBCL患者发现,15例患者中有2例达到PR,1例疾病稳定(SD),其余12例PD,ORR为13.3%。一项Ⅱ期CheckMate 436研究评估了30例R/R PMBCL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联合BV的治疗效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3.7个月,ORR为73%,CRR为3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1.6个月且未达中位CR时间持续时间。预期中位PFS期为26.0个月,24个月OS率为76%。一项回顾性研究中,9例R/R PMBCL患者接受NIVO联合BV方案治疗,4例(44.4%)获得CR,中位随访10个月后,这4例患者均处于持续CR状态。以上研究表明,BV单药治疗R/R PMBCL疗效不佳,但NIVO+BV方案表现出持久反应和长期生存益处。
(4)CAR-T细胞治疗:ZUMA-1单臂、多中心Ⅰ/Ⅱ期研究显示,108例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阿基伦赛的CAR-T细胞治疗,其中包括8例R/R PMBCL患者。中位随访27.1个月,整体队列ORR为83%,CRR为58%,中位DOR为11.1个月,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期为5.9个月。另一项美国的TRANSCEND-NHL-001多中心研究中,344例患者接受Lisocabtagene maraleucel的CAR-T细胞治疗,14例R/R PMBCL患者的ORR为79%,其中7例(50%)达到CR。以上研究显示CAR-T细胞治疗在多重治疗失败的R/R PMBCL患者中有一定疗效。而当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R/R PMBCL预后极差,需进一步探索相应的挽救策略。2022年第64届ASH会议上报道了一项研究,共纳入49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R/R B-NHL患者,其中包括9例PMBCL患者,接受二次CAR-T细胞治疗组的3个月PFS率(48.0%对34.4%)和6个月OS率(53.1%对34.52%)比联合化疗组更长。另一项关于成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复发后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回顾性研究中,共纳入96例患者,其中包括51例(53%)DLBCL患者,8例(8%)PMBCL患者,PMBCL患者的ORR为63%,明显高于DLBCL患者(12%),但OS没有得到改善。检查点抑制剂(CPI)治疗在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在真实世界中进行研究。
五、结语
PMBCL是一种独特临床和病理类型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DA-EPOCH-R方案在初诊PMBCL患者中疗效较好,基于PET-CT评估诱导治疗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患者可以暂不考虑纵隔放疗。大部分PMBCL患者可以通过一线治疗获得治愈,一旦疾病复发,患者预后较差。对于R/R PMBCL,auto-HSCT显示了较好的生存获益。PMBCL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提供基础,PD-1抑制剂、维布妥昔单抗和CAR-T细胞疗法为R/R PMBCL患者带来希望,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临床预后。
本文编辑:杨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