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撤离,一家三口落袋13亿,把公司高价卖给了大金主

灰鸽胡侃 2025-02-21 16:30:57

现实生活中,商铺租金一般遵从的是“量大从优”的原则,也就是面积越大,每平米的单价会越低。

打个粗略的比方,同样的地理位置,如果一间30平米的铺子每平方月租金要100块的话,那么一间100平米的铺子每平方月租金可能只要90块甚至更低。

这个原则也映射到了股市里,二级市场小规模交易是按实时股价,也就是原价,而一级市场大规模的协议转让,一般是按照签订协议前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的80%。

然而,也有例外的,不但不折价,还加价,而且,还加得很多。

近日,上市公司新时达发布公告,实控人纪德法一家三口把公司卖给了大金主海尔集团,溢价率93%,创出一个巨大的例外。

根据公告,纪德法一家三口合计转让10%的股权,如果按照原本10.15元的股价打8折,最多只能卖5个多亿。

而协议中的交易价格被定为19.61元,几乎是新时达股价的2倍,纪德法一家可以一次性落袋13亿。

遇上大金主,多卖了8个亿,纪德法一家撤得太完美了,而这个价格,也让新时达的股民都热血沸腾起来。

新时达的股吧里,股民纷纷开始预测会有多少个涨停板,有的说8个,有的说10个,都对这波泼天的富贵充满了期待。

股民能接住多少富贵不得而知,但作为创始人的纪德法一家肯定是盆满钵满了,创始人进股市本就不计成本,况且,当初纪德法从集体手里获得新时代的时候也没花钱。

纪德法17岁高中毕业就进了江苏盐城动力机厂当工人,由于头脑灵活又踏实肯干,加上有文化,很快成了厂里的核心技术人才。

纪德法很擅于搞研究,为厂里的技术改进和升级提出了不少好办法,研究型的好苗子不可多得,于是,纪德法被调到了连云港化工矿山设计院。

设计院的工作很合纪德法的胃口,既能发挥所长,还得到了深造的机会。

1986年,已经35岁的纪德法考入了山东大学自动化系读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上海,进入了上海轻建房屋设备厂。

之所以到房屋设备厂,因为纪德法对电气门自动化控制很有研究,而电气门就是房屋设备厂的主力产品之一。

纪德法是厂里唯一的研究生,为厂里做了不少技术和产品上的贡献,经常被厂领导拉出来给外来参观者展示,很受重用。

不过,在国企里面,再受重用也有很多限制,比如自己研究出来想上的产品没法上,而跟外面私营企业比,自己的收入也很羞涩,纪德法开始想要自己展翅高飞。

1992年,机会来了,上海市水利局工会以3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上海浦东时达电梯控制技术开发部。

成立技术开发部目的是做电梯控制装置,90年代的中国,到处都在建楼,电梯的需求非常大,而作为核心设备的电梯控制装置自然也就成了一门好生意。

不过,水利局工会并没有专业技术和专业人员,于是,身为自动化控制行业资深专业人士的纪德法就被推荐为了开发部的总经理。

这一来,纪德法如鱼得水,开始施展自己多年积累的修为,很快就把电梯控制的相关产业链条摸得一清二楚,搞得明明白白。

摸清楚了,搞明白了,新的想法也就诞生了。

1993年,纪德法提出了全额承包开发部的申请,他承诺一年内归还工会3万元成本,同时每年再支付水利局工会1.5万元的承包费。

私人承包经营集体企业,这在90年代很常见,实际就是当时国营转私营的一种过渡性手法。

1995年,上海市水利局工会与纪德法签了个协议书,鉴于纪德法已经向工会归还了3万元的注册资金并支付了4万元的承包费,工会决定将开发部的所有权益全部转给纪德法。

这一转,新时达就变成了纪德法个人所有,而前面归还的注册金和支付的承包费,实际上是通过经营开发部赚到的,也就是说,纪德法没花钱。

同年,纪德法注册成立了新时达电气有限,就是如今上市公司新时达的前身。

不可否认,纪德法是有两把刷子的,新时达在中国梯控发展史上都是有名字的,比如最早的电梯群控系统,最早的32位网络化电梯专用电脑,都是新时达搞出来的。

2010年,新时达营收超过5亿,并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纪德法在临近60岁的时候,终于跨入了亿万富豪的行列。

如果说新时达上市以前靠的是技术,那么上市以后靠的就是资本了,2013年-2016年,新时达陆续收购了4家公司,累计耗资近21亿。

通过并购,营收规模确实是上去了,不过,只是花架子,增收不增利,2013年10亿营收就有1.66亿利润,而2017年34亿营收利润反而减少到了1.37亿。

更诡异的是,被收购的公司基本都是业绩承诺期一过就翻脸,2018年,新时达直接巨亏2.6亿。

被收购的公司不及预期,那么当初收购时形成的商誉就要减值了。

所谓商誉,直白点说就是买东西买贵了,比如原本只值10块钱的,你20块买到手,那么多出的10块就叫商誉。

如果之后市场一直认为你买到手的东西还值20块,那么你的商誉就是一种良性资产,否则,就要计提减值损失。

新时达当初四起并购累积了14亿的商誉,2022年计提了8亿,2023年计提了2亿,使得新时达2022年巨亏10.5亿,2023年大亏3.8亿。

当然,商誉只是放大器,并不是新时达亏损的根本原因,盈利能力的逐年降低才是新时达的硬伤。

从2010年到现在,新时达毛利率从40%降到了18%,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新时达又将亏损1.8-3.6亿。

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纪德法说过一句话:

“我是比较顽固的,不会服输!”

然而,如今的江湖已不再是当年的江湖,纪德法今年也已经73岁了,体面的退出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于是,纪德法一家果断套现离场。

0 阅读:56
灰鸽胡侃

灰鸽胡侃

看到舒服或者不舒服的,都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