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是拥有严明的组织纪律,革命先辈们在战争时期身先士卒,在建国后仍然是严于律己,他们公正严明、清正廉洁,从来不搞特殊化,把自己视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1989年时,老革命家杨尚昆同志收到一封来自于一位78岁老人的求救信,请杨尚昆同志帮忙释放他的儿子,杨尚昆同志看后让秘书立即去办,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老革命家破例呢?
1989年的一天,杨尚昆同志像往常一样忙碌工作,期间秘书送来一封从江西寄来的加急信件,杨尚昆一边接过信、一边感到疑惑,既然是加急信件为何不发电报呢?当他打开信后看了下署名,立刻重视起来。这是毛泽民妻子朱旦华写给他的信,这位78岁的老人希望杨主席能帮他一个忙,盼着儿子毛远新能“保外就医”,回到她身边生活,这让杨同志感到非常为难。
当年毛泽民被捕入狱时,一岁多的毛远新与母亲朱旦华一同被关在女牢,父亲牺牲后,母子俩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四年才被组织营救出狱。小小年纪经历如此波折,之后又随母亲四处奔波,毛主席不忍心毛远新受苦,便把他接到身边养育,毛远新自十岁起就在毛主席的教导下长大,对他视如己出。
毛远新年少时聪明好学,又有毛主席这位伟人教导,他在同学中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1960年时,毛远新化名“李实”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毛主席问及原因时,他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毛主席听后非常欣慰。可见这时的毛远新拥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时刻牢记毛主席的话,不允许搞特殊化,只是谁能想到他后来却“误入歧途”呢。
毛远新在清华大学读了一年后,他认为参加国防建设更能证明自身价值,于是他转学到哈军工学习,在读书期间他仍用李实的化名,当时是哈军工的出色的尖子生。毕业后他响应号召参加农村的“四清”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一起劳动,红色革命思想与精神都在他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
然而,当特殊时期来临后,毛远新作为应届毕业生回到哈军工组织起了“红色造反团”,成为了当时的“积极分子”,在他的领导和参与下,搞出很多反潮流事件,他深受江青喜爱与重用,他对江青也是无条件地支持,当他的地位与权力越来越高时,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阴谋集团被粉碎后,毛远新也被带走调查,之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1989年,是毛远新服刑的第13个年头,十三年已经过去,母亲朱华旦每天都思念这个曾犯过错的儿子,她认为犯了错误就应该承担负责,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她也慢慢地在老去,思儿心切的心情让她提笔给杨尚昆同志写了这封信,她在信中表示自己年老体迈、健康很差,非常希望儿子能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
杨尚昆同志能够体会朱华旦的心情,年纪越大的人越希望能够家人团聚,可毛远新是个服刑之人,他个人没有权力搞这个“特殊化”,于是他提笔写信安慰朱旦华,并表示他会向组织提出这个要求,他相信组织上会认真思量的,让她耐心等待。杨尚昆同志写完信后立刻交代秘书:“赶紧把这封信寄走,可别让老人家等长了时间”。
当天下午杨尚昆主席就召开了紧急会议,特意为此事提出讨论意见,组织上仔细分析了朱旦华的现状,她是毛泽民同志的妻子,丈夫光荣牺牲,身后只留下一子,朱旦华也曾是战争时期的优秀女干部,他们夫妻俩都是对革命事业做出过大贡献之人,如今她已经年迈,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而这都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病根,如果不答应朱旦华老人的请求,未免太不尽人情了。而且毛远新已经服刑13年,在狱中表现良好,组织上认为可以达成朱旦华老人的心愿,毛远新就这样回到母亲的身边生活。
母子二人相聚时抱头痛哭,有相聚的喜悦,也有对过去的忏悔。毛远新出狱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找到了工作,毕竟他是哈军工毕业的高材生,也曾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他仍以“李实”的名字工作,仍旧是那个低调做事的少年,只是毛主席已经不在人世,每年毛主席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时,都会在毛主席纪念堂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