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反舰导弹,不管是美制鱼叉还是法制飞鱼,都是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末端搜索目标,依靠贴海低飞+超音速突防,用翼舵实施变轨修正,但是射程太短,鱼叉不超过200公里,飞鱼更是只有70公里,而且最大速度一般也不会超过2马赫,这与DF系列导弹末端突防速度动辄超过10马赫相去甚远,而且如果是舰载机搭载,战斗部重量注定也不大。
鱼叉(AGM-84)
飞鱼
因此,目前最成熟的反舰导弹其实算巡航导弹,通俗点讲,就是自杀式无人机,比察打一体高空巡航的无人机速度快点,体积小点,别无其他。
解放军的DF-21d和DF-26被称为“航母杀手”,是典型的中程弹道导弹(鹰击21也是弹道的),唯一的区别是射程不一样。前者射程约1600-1800公里,后者约4000公里。
DF-21d
DF-26
反舰弹道导弹并非我军首创,最早的反舰弹道导弹是前苏联搞出来的。苏联当时搞了一款反舰弹道导弹,名为“P-27K”,灌注液体燃料(太麻烦,准备时间太长),采用末端被动电磁信号引导方式命中误差太大,逼得苏联人把战斗部换成核弹,增大爆炸半径以抵消命中率不足的问题,这就严重限制了该导弹使用场景,而且成本奇高,根本不适用现代低烈度战争,于是苏联人果断放弃,重回了巡航导弹反舰的老路。
可见,反舰弹道导弹完全算另类。弹道导弹一般用于具有重大战术或战略价值陆上固定目标进行远距离打击,最大的优势是距离远,末端突防速度快,难以拦截。但是对于移动的目标难以精确命中。因为弹道导弹在重返大气层之后,想要在茫茫大海中精准命中目标,必须要调整飞行姿态以对准或预判目标轨迹,然而,这与弹道导弹本身保持高速,在技术上是严重冲突的。弹道导弹能够在再入大气层时,保持10马赫甚至更高的速度,与其本身比较光滑的外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为了保证末端机动能力,像普通反舰或巡航导弹那样加装气动舵,无疑会极大地增加下坠时气动阻力,倘若再加上调整姿态所消耗的动能,那么弹道导弹的高速性能基本上也就消失殆尽。
那DF-21d和DF-26作为弹道导弹,是如何对于海上移动舰艇进行打击的呢?
一般的弹道导弹在末段再入大气层之后,通过战斗部周围微型发动机进行弹道修正,但是因为速度极高,留给修正弹道的时间太短了,水平差点的国家,精度自然来不及保证。而我军另辟蹊径,在DF-21d再入大气层阶段不做过多修正,导弹直接落入目标航母附近海域,此阶段称为“入水阶段”(第四阶段),弹头入水之后,弹尾保护罩脱落,露出微型螺旋桨,依靠螺旋桨推力和主/被动声呐自导对目标进行攻击。由于弹头入水初速大,因此入水极深,导弹战斗部是从下往上攻击,往往能出其不意,毁伤效果也更好。DF-26射程更远,直径更是达到1.4米,塞下一个战士没问题。由于DF-26入水速度更快更深,声呐、尾流等传统导引模式失效,这时只能采用有人驾驶,通过电视制导,手动驾驶修正航向对目标进行攻击。
有人会问,这种攻击方式跟小日子“回天”鱼雷有啥区别?那我只能嘿嘿了,你家鱼雷能开4000公里航程还不丢失目标吗?小日子“回天”有电视制导吗?鱼雷什么速度什么深度,能比吗?
琢玉
本来就是懵的,被你一说更懵了[呲牙笑][呲牙笑]
断续的灰暗
什么?东风26是把战士塞到弹头里手动驾驶?但凡有三颗花生米,你也不至于这么编。
摩登原始人
脑洞够大!
用户18xxx24
一本正经的胡扯吗?这么高的速度砸在水面与砸在水泥地上没啥区别,弹头还禁得住吗?更别提里面还得有精密导航装置和推进器了[笑着哭]
生活就是图个乐
看完我笑了。什么玩意儿啊!
纽北车王
瞎扯
昵称有那么重要吗
楼主的意思是要想获得精度就得牺牲速度,那就可能会被拦截。要想有速度那就别提精度,但那还是有被拦截的概率。还有就是宣传核常兼备,那打出去别人不知道你是核还是常啊!那会不会导致你只是想打条大船,但是别人送来的都是蘑菇呢?这就是冷战为什么美苏限制中程导弹,专注于远程洲际导弹,只要发射那都不用怀疑是不是送蘑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