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久远的岁月中,有一位书生名曰吴筠,表字青庵。他在少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声名远扬。当地的葛太史,那可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之人,曾有幸阅览过吴筠所著之文章,阅后不禁大为赞赏。因着对他出众文才的喜爱,葛太史便托付与吴筠关系要好的友人,邀他前来交谈,旨在仔细观察他的言谈举止与文采风流。葛太史不禁感慨道:“世间怎会有似吴筠这般拥有惊世才学之人,却长期过着贫寒穷苦的日子呢?”随后,他还特意吩咐邻里乡亲向吴筠传话:“倘若他能够奋发图强,在科举考试中斩获功名,我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他。”要知道,这葛太史家有一女,生得花容月貌,堪称倾国倾城之姿。
此消息传到吴筠耳中,他自是心花怒放,满怀信心。然而,命运似乎在此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首次科举考试中,吴筠名落孙山。他赶忙托人转告太史:“我能富贵荣华乃是命中注定,只不过不知这富贵到来的时刻是早还是晚。烦请您等我三年,倘若我实在无法功成名就,那时您的女儿再另觅良婿。”自此,吴筠愈发刻苦攻读,日夜不懈。
在一个明月高悬的静谧夜里,一位秀才翩然而至,前来拜访吴筠。此人面容白净,短发利落,腰肢纤细,双手修长。吴生彬彬有礼地询问此人来自何方,所为何事。那人答道:“在下姓白,字于玉。”两人又简单交流了几句,吴生顿觉此人心胸豁达,见识不凡,内心甚是欣赏,于是便挽留白生同宿一处。白生亦毫不推辞,直至天明方才离去。吴生反复叮咛,方便之时再来畅叙。白生也认为吴生诚恳热忱,遂提出要在吴生家借住。吴生欣然应允,二人约定好搬家的日子,便就此分别。
待到搬家那日,先是一位老者送来炊具以及其他各类用具,随后白生方才抵达。他骑着一匹洁白如雪的龙马,吴生赶忙出门相迎,迅速命家人清扫房间,妥善安排白生住下。白生也打发随行之人牵马回去。
自那以后,两人朝朝暮暮相伴左右,时常相互切磋研讨学问,彼此均有所获。吴生留意到白生所读之书并非寻常常见的典籍,更不见八股文之类的应试文章,心中顿生好奇,便询问白生缘由。白生回答道:“人各有志,我志不在求取功名。”
到了晚上,白生还时常邀请吴生前往他的屋内饮酒作乐。有一次,他拿出一卷书籍给吴生观看,书中所记载的皆是些气功方面的内容,吴生看得云里雾里,便随手将其放置一旁。又过了几日,白生对吴生说道:“那日夜里给你所看之书,其中所讲皆是些《黄庭经》的关键要术,实乃羽化登仙的入门之法呀。”吴生却笑着回应:“我对于成仙之事毫无兴趣。要想成仙,需得断绝情缘,心无杂念,这于我而言,实难做到。”
白生追问:“为何如此?”吴生回答乃是为了传宗接代。白生又问道:“为何你这般年岁仍未娶妻成家呢?”吴生笑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白生说道:“‘王请无好小色’。那你究竟想娶一位怎样的意中佳人?”吴生这才将等待葛太史女儿之事告知了白生。白生却对葛家女子的美貌表示怀疑。吴生急忙说道:“这女子的美貌乃是远近皆知的事实,并非我个人眼光短浅,所见有限。”白生听后,只是微微一笑,未再多言。
第二天,阳光刚刚洒落在大地,白生却忽然开始整理起自己的行装,神色匆匆地对吴生说道:“我要走了。”吴生听闻,心中猛地一揪,满脸的不舍,眼眶中瞬间盈满了泪花,难过地与白生絮絮话别,那模样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不忍分离。
白生见状,赶忙安抚吴生的情绪,随后就叫身旁的童子背了行李先走。而他自己,则留下来与吴生继续说着贴心的话语。就在这时,忽然见一个青蝉鸣叫着轻盈地落在了桌子上。白生神色一凛,随即告辞说:“车子已经来了,我告辞了。以后你若想我,就扫一扫我睡的床,躺在上面。”吴生听了,满心疑惑,刚想再问些什么,可转眼间,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白生竟迅速缩小得像指头一样大,动作敏捷地一翻身骑在了青蝉背上,伴随着“吱”的一声,瞬间飞走了,很快便消失在了绚丽多彩的云中。吴生目睹这一切,呆立当场,许久之后才缓过神来,这才知道白生并非平常人。他惊愕了很久,才怅然若失地缓缓回房。
过了几天,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那细雨如丝如缕,仿佛吴生心中对白生的思念,连绵不断。吴生实在是想念白生,便脚步匆匆地走到白生住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只见白生住的床上布满了老鼠凌乱的爪迹,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拿起条帚仔细扫了一下,铺上一张席子,然后缓缓躺下休息。
不多时,就见白生的书童前来请他。吴生顿时喜上眉梢,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高兴得像个孩子,忙不迭地跟了童子就走。一霎时,只见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童子眼疾手快,捉住一个对吴生说:“黑路难走,可骑小鸟飞行。”吴生心中满是顾虑,迟疑地问道:“这么小的鸟能担负得动吗?”童子笑着说:“可以骑上试试。”吴生将信将疑,就试着骑在上面。这一骑,他惊讶地发现鸟背竟然非常宽绰,童子也骑在了他身后。只听“嘎”的一声,小鸟犹如离弦之箭飞上了天空。
不多时,眼前出现一座红门,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鸟落了地,童子先下,扶吴生也下来。吴生满心好奇,忙问:“这是哪里?”童子回答说:“这是天门。”门两边有一对大老虎蹲在那里,威风凛凛,那锋利的牙齿,炯炯有神的眼睛,令人不寒而栗。吴生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童子赶忙护着他,小心翼翼地领着他进去。
只见处处风景美轮美奂,与世间截然不同。童子领他到了广寒宫,宫内都是水晶台阶,晶莹剔透,光滑如镜,走路像走在镜子上一般,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两棵大桂花树,高大参天,枝繁叶茂,荫翳天日,那浓郁的花气随风飘来,香气袭人,令人陶醉其中。房屋、亭子都是一色红窗红门,鲜艳夺目,时常有美女出出进进,个个端庄秀美,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人间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童子说:“王母宫的宫女更漂亮。”因怕白生等久了,没能多留,童子匆忙领他走出广寒宫。
又走了一段路,就看见白生在门口焦急地等他。白生一见到吴生,忙上前来紧紧握住他的手,那热情的模样仿佛久别重逢的挚友,然后领他进了院子。吴生见屋檐下清水白沙、涓涓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玉石雕砌的栏杆,精美绝伦,好像月宫一样如梦如幻。刚进屋坐下,就有妙龄女子前来献香茶,那茶香清幽,沁人心脾。接着就摆上酒宴,丰盛无比。四个美女,金佩玉环、叮当作响,侍立两边,身姿婀娜。吴生刚觉背上有点痒痒,就有美人伸入细手用长指甲轻轻搔痒,那轻柔的动作仿佛春风拂过。吴生直觉心神摇曳,一时平静不下来。不一会儿,就喝得有点醉意,渐渐掌握不住自已,笑着看看美人,殷勤地与美女说话,那言语中满是醉意与痴迷。
在一个幽静的夜晚,白生再次设宴,命美女唱歌佐酒,以增添宴会上的欢乐氛围。只见一位身着红纱的女子,轻盈地端着酒杯,款步走来献酒,她那婉转的歌声犹如夜莺啼鸣,令人陶醉。与此同时,众多美女也都随着她的歌声一同演奏起来,丝竹之声,悠扬动听。
演奏完毕,一位绿衣女子一面唱着动人的歌曲,一面优雅地献酒。而一个穿紫衣的和一个穿白纱衣的女子则嗤嗤笑着,暗中互相推让,似乎都有些羞怯,不敢向前。白生见此情景,又命她们一人唱歌,一人敬酒。于是,紫衣女便鼓起勇气前来敬酒。吴生一面接过酒杯,一面情不自禁地用手挠了挠女子的手腕。女子不禁一笑,失手将酒杯掉在地上,“砰”的一声,酒杯碎成了几片。白生见状,微微责备她。这女子却含笑捡起酒杯,低下头,细声说道:“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白生听后,不禁大笑起来,罚紫衣女自唱自舞以作惩戒。
紫衣女欣然领罚,她翩翩起舞,身姿婀娜,犹如仙子下凡。舞完之后,白衣女又前来敬一大杯。吴生此时已有几分醉意,试图谢绝。然而白衣女捧着酒杯,面露不快之色,吴生无奈,只得又勉强喝了下去。吴生用醉眼朦胧的目光细看这四个女子,只见她们个个风度翩翩,眉如远黛,目若秋水,没有一个不是绝世佳人。
吴生忽然对白生说道:“在人间,我想求得一个美女都难如登天,你这里却有如此众多漂亮的美人,能不能让我真正快乐快乐?”白生笑着调侃道:“足下不是已有意中人吗?这些你还能看上眼?”吴生听后,惭愧地说道:“我今天才知道我见识得太少。”于是,白生慷慨地召集起所有美女,让吴生任意选择。吴生放眼望去,每个女子都有独特的魅力,一时之间,竟拿不定主意。白生念及紫衣人曾和吴生有过捉臂之交,便吩咐她抱了被子去侍奉吴生。
吴生与紫衣女同床共枕,尽情欢乐。他们之间的恩爱之情,犹如干柴烈火,无比炽热。事后,吴生向紫衣女索取信物,她毫不犹豫地摘下金手镯赠给他,以表心意。
忽然,童子匆忙赶来,说道:“仙人凡人有别,请吴先生马上回家。”女子听闻,急忙起床出门去了。吴生满心疑惑,问童子白生哪里去了,童子回答道:“早去上朝了,他吩咐我来送你。”吴生听罢,心中闷闷不乐,可也只好跟童子按原路返回。
到了天门,吴生回头一望,却发现童子不知何时已不见了踪影。此时,门边的两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一起向他扑来。吴生惊恐万分,急忙快跑。可眼前却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山谷,想要停住脚步已然来不及,一头扎进了山谷。吴生心中一惊,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一睁眼,原来是做了个梦。此时,太阳已红彤彤地挂在天边。吴生拿起衣服一抖,觉得有件东西掉在床上,一看,正是那金镯子,心中好生奇怪。
从此,吴生想升官发财、娶美女的心思,全部烟消云散,心灰意冷。对人间的繁华热闹不再感兴趣,一心向往名山大川,渴望拜寻赤松子,得道成仙。然而,他还一直没有忘记传宗接代之事。
又过了十几个月,有一天,吴生白日睡觉正酣,忽然梦见紫衣女子自外边进来,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女子满脸温柔,对吴生说道:“这是你的骨肉。天上难留这个孩子,所以抱来送还你。”说罢,把孩子放在床上,又用衣服盖好,匆匆转身就走。吴生急忙一把拉住她,恳请她再住一夜。紫衣女深情地说道:“上次同床为新婚,这一次同床为永别,百年夫妻就到这里。若郎君有志,或者还能相见。”吴生从梦中醒来,见婴儿睡在身边被褥之中。他赶忙抱着去见母亲,他母亲见此,高兴得合不拢嘴。于是雇了奶娘喂养这个婴儿,起了个名字叫梦仙。
吴生在迎来孩子的诞生后,满心欢喜的同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赶忙托人转告葛太史,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意欲去隐居山林,恳请太史让其女儿另觅良缘。葛太史听闻,坚决不肯应允,他深知女儿与吴生的情分深厚。然而吴生心意已决,固执地推辞,态度坚决得不容丝毫动摇。太史无奈,只得将此事告知了他的女儿。
女儿听闻,面露坚定之色,说道:“远近四方,无人不知我已许配给吴生,如今若改嫁他人,这岂不是有失妇德,如同嫁了二夫?这让我今后如何自处?”于是,葛太史又将女儿的这番话原原本本地转告给了吴生。吴生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我如今不但已经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且对男女之情也已彻底断绝。我之所以尚未立刻进山归隐,只是因为尚有老母需要我侍奉左右,尽孝床前。”太史再次把吴生的话语传达给了女儿。
女儿听闻,目光中透着坚毅,说道:“吴郎贫困,我心甘情愿与他一起吃糠咽菜,共度艰难;吴郎若要离开,我就在家中悉心侍奉婆母,定然不会另嫁他人。”就这样,双方来来回回,反复商讨,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难以定夺。最终,葛太史权衡再三,还是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安排了车马,风风光光地把女儿送到了吴家。
吴生对妻子的贤惠深为感念,内心对她特别敬爱。女子侍奉婆母也是尽心尽力,极为孝顺,从没有因为家中的贫穷而有丝毫的埋怨。时光匆匆,转眼过了两年,吴母不幸离世。葛女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妥善地安葬了婆母,尽到了为人儿媳应有的礼节。
吴生感慨地对妻子说道:“我能有像你这样的贤妻,此生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只是曾听闻一人得道,拔宅飞升,所以我心生向往,想要离家出走,寻求那超凡脱俗之道。家中的一切,就拜托给你了。”葛女听闻,脸上毫无波澜,坦然答应,没有一丝挽留之意。于是,吴生毅然辞别妻子,踏上了出走之路。
吴生走后,葛女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对外精心打理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对内严格训导娇儿,将整个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梦仙也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渐渐长大,这孩子天赋异禀,学习聪明过人。在他十四岁那年,便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中了秀才,周围的人皆称其为神童;到了十五岁,更是一举进入翰林。每次皇上对其进行褒封,却不知他的生母是谁,只能封赏葛氏一人。每次举行祭礼,梦仙总是满心疑惑地问父亲在哪里?他的养母便如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梦仙听闻后,心中萌生出辞官不做,去找寻父亲的想法。养母赶忙劝说道:“你父亲已经离开十几年了,想来也已成仙得道,逍遥自在。这茫茫人海,你又能到哪里去找寻他的踪迹呢?”
后来,梦仙奉旨去祭南岳。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思绪万千。然而,在途中竟遭遇了一伙强盗。这伙强盗凶神恶煞,手持利刃,眼看就要危及梦仙的生命。就在这危急存亡之刻,突然来了一个手持长剑的道士。只见这道士身手敏捷,剑法高超,几下便将强盗吓得落荒而逃,成功为梦仙解了围。梦仙感激涕零,连忙拿出银子想要赠予道士,以表谢意。道士却连连摆手,不肯接受,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托付梦仙捎回,并嘱咐说:“我有个朋友与大人是同乡,烦请代我问个好。”
梦仙好奇地问道:“你朋友叫什么?”道士回答说:“王林。”梦仙绞尽脑汁,想来想去,村中似乎并没有这个人。道士见状说道:“他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大人位高权重,可能并不认识他。”道士临走之时,拿出一只金镯子,说道:“这是闺阁之物,我拾了来也没有用处,就送给你作为捎信的报答吧!”梦仙接过手镯,仔细端详,只见这手镯做工精细,镶嵌精美,堪称一绝。他拿回家去给了他的夫人。夫人见了,爱不释手,极为珍爱,赶忙叫能工巧匠照样再造一只配成对。可工匠们想尽办法,尝试多次,却怎么也造不出这般精美的镯子。
梦仙不辞辛劳,遍问村中百姓,然而无论他如何打听,得到的答案皆是村里并没有王林这个人。梦仙满心失落,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在实在无法找到王林的情况下,他怀着忐忑与好奇打开了那封信。信中清晰地写着:“三年鸾凤,分拆各天。葬母教子,端赖卿贤。无以报德,奉药一丸。剖而食之,可以成仙。”后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琳娘夫人妆次。”梦仙反复念完了这封信,却仍不知这究竟是什么人所写,满心困惑的他,只好拿着信去问他的养母。
养母一看到这封信,泪水便夺眶而出,声音哽咽着说道:“这是你父亲的家书,琳是我的小字。”梦仙听到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林是琳字的拆白,想到自己之前的懵懂无知,他悔恨得不得了。
随后,梦仙又拿出镯子请母亲看,母亲看着镯子,眼中满是回忆,缓缓说道:“这是你生母的遗物。你父在家时,常拿出来给我看。”梦仙看着手中的药丸,只见这药丸有豆子那样大。他兴奋不已,高兴地说道:“我父亲是仙人,吃了这丸子一定长生不老。”然而他的母亲并没有立刻吃下,而是谨慎地将其暂时藏了起来。
等到葛太史前来看望外孙时,梦仙便给他念了吴生的信,并怀着敬意奉上那珍贵的丹丸,希望能为太史添寿。太史听完,将丹丸一分两半,与女儿分吃了。令人惊奇的是,顿时太史精神焕发。要知道,太史已七十多岁,平日里老态龙钟,行动迟缓。可吃了这丹丸之后,忽然筋骨强壮,甚至不再需要坐车马,步行也走得很快,家人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又过了一年,城里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火灾。大火熊熊燃烧,终日不灭,全城的人都被这可怕的灾难所笼罩,无人敢安心睡觉。梦仙一家人也都在院子里焦急地观望,眼看着大火渐渐漫延过来,一家人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
忽然,夫人手上的金镯子嘎然作响,自行脱手飞上天空。那镯子在天空中逐渐扩大,圆圆地盖在宅子上,镯子口朝东南。众人目睹这奇异的景象,都惊呆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一霎时,火自西来,气势汹汹地烧到镯子边,却神奇地转向了东。等火势烧远了,众人都认为镯子不会再回来时,忽见红光一下收敛起来,镯子当地一声掉在夫人足下。
这次城中大火烧了民房几万间,前后左右尽成灰烬,一片凄惨景象。唯独吴宅安然无恙,只是东南角的一小阁被烧,正是镯子口处没盖住的地方。
时光荏苒,葛女年五十多岁时,有人偶然看见,都惊叹她还像二十多岁的妙龄女子一样,容光焕发,风采动人。这一系列神奇的经历,在当地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也让人们对命运和神奇的力量充满了敬畏与遐想。
好故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