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当儿女不尊重你时,不要生气、讲道理,做到这三点就够了

薇薇夜读 2025-02-07 23:32:07

南宋蒋捷在词中写道: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在世,岁月苦短,韶华易逝,人们总是对老去有一种意难平。

人老了,不仅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也渐渐退出了家庭的中心。

人老了,不再是那个为他人遮风挡雨的人,而是那个需要儿女为你遮风挡雨的人了。

角色的转换,其实隐含着一个扎心的真相:你不再是权力的中心,以前儿女事事要听你的,现在你要事事听儿女的。

“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岁月终究不饶人,即便心有老骥伏枥之壮志,人也要服老。

人老了,当儿女不尊重你时,不要生气、讲道理,做到这三点就够了。

01、看见因果,别气别怨,别往心里去,默默走开。

景明如今已经六十七岁了,他终其一生,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省下钱来,就是为了把最好的都尽量给儿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民出身的他,为了讨生计不得不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跟着村子里的长辈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

在异乡漂泊,他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干过伐木工,当过锅炉工,还干过学徒工,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也受过。

他的父母也是贫苦的农民,都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只知道种地干活,对他唯一的期望就是尽快赚到娶媳妇的钱。

回到老家,盖上一间房子,分得几亩地,讨上老婆,生个大胖小子,完成家族传宗接代的大任务,就是圆满。

父亲为人木讷,本事不大,脾气却很大,从小到大,在家里他都是一言九鼎。

父亲只要一发话,连母亲都不敢吭声,当景明要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时候,不是引来父亲的一顿训斥,就是一顿毒打。

直到他已经成家立业的时候,父亲还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有些事情上,景明想自己做主,父亲一瞪眼一张嘴,他就知道不会有好果子吃。

有一年,因为他擅自助长改种了一种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种植的经济作物,结果遭到了父亲的大发雷霆。

但是,那次他也没有再次妥协退让,而是选择了与父亲硬刚到底,决定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

以前的时候,父亲还总是与他较劲,可是,他后来发现,自从父亲过了六十岁以后,就很少反对他了,而是大多数时候,都会保持沉默。

即便有的时候,他与父亲沟通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和情绪都不太好,但是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独自默默走开了。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感到很后悔和自责,不应该对父亲发脾气。

现如今,父亲早已故去,他自己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也同样会与儿子在一些事情上总是说不到一块去。

其实,大多数时候,他都知道儿子也是为自己好,比如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指正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的时候,就像教训小孩子一样。

比如在儿子的工作上的一些处理方式,他觉得不太好,本应该少管,却又因为担心儿子而总是忍不住插言,结果又会把儿子惹急了,儿子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好。

在外人看来,或许觉得儿子不孝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其实,他的心里很清楚,他与儿子今天的相处方式,绝非仅仅是儿子的问题。

仔细想来,当年他与父亲的相处方式也是如出一辙,或许在对儿子的养育过程中,他把父亲当年对待自己的方式也给了儿子,才造成了儿子今天对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每当他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不在乎什么了,不气也不怨,看见儿子上火了,就默默离开。

其实,世间万事万物一切皆虚,唯有因果不虚。

莫言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人活着,过日子,要向前看,无论昨天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人生》里有一句话: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有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轮回,父与子,子与父,一代又一代人,在不断延续,其实也在不断轮回。

在轮回之中,一切又都有既定的因果。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都不是很融洽,相反还会经常一言不合就翻脸,甚至是剑拔弩张。

就如老人们总说:“你看你们父子都多大岁数了,除非不见面,一见面就吵架。”

其实,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底色。

正所谓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和颜悦色是因为彼此退让包容。

人老了,如果儿女不懂得尊重你,不要气自己,不要抱怨儿女不孝,要学会往前看看因,再低头看看果,而后默默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02、看到认知差,别责怪,多认同,多理解。

鸿福与儿子的相处模式,在外人看来总是在像打架、争吵。

他和儿子只要一说话,一说点什么事,总是说不了几句话,两个人就开始争执起来。

儿子在他面前,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他也同样如此,说话的嗓门一浪比一浪高,到最后总是不欢而散。

每次他与儿子争执以后,都把自己给闹腾的浑身不自在,有的时候还需要赶紧吃几片药片。

因此,老伴总是又气又心疼地说道:“你都多大年龄了,七十岁的人了,儿子也已经四十岁了,还像教训小孩子一样教育他,他能给你好脸色啊。”

鸿福却不服老,总是振振有词道:“不管到多大年龄,我都是他老子,老子管教儿子天经地义!”

老伴拿他没办法,也说不服他,只好不再说话,默默离开干别的事情去了。

鸿福就是一个特别固执又思想保守的老人,从小到大,他对儿子的管教就是管控式教育。

他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其中有好处,也有坏处,而且坏处还挺多。

儿子小的时候,他管孩子的学业,逼着儿子只学习,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没有充分尊重儿子的意愿。

在儿子成家立业以后,他依然管着儿子,管他的工作,管他的为人处世,管他的婚姻家庭。

这样一来,就导致他与儿子的关系总是剑拔弩张。

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鸿福却还停留在老思想老时代的认知里。

因此,在择业上,在生活上,在下一代的教育上,早就已经与时代和社会脱节了,自然也与儿子的认知和观点有了巨大的差距。

但是,鸿福却一点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儿子所在的单位虽然是国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营效益逐渐下滑,继续待在那里就是耗费宝贵的时间。

因此,儿子想趁着年轻,有精力有技术,到外面更宽广的世界去闯一闯,决定辞职,到更好的平台去发展。

可是,当鸿福得知儿子要把铁饭碗辞掉,还要到民企中去工作,就气的火冒三丈,甚至要打儿子。

儿子面对父亲的强势阻拦,无奈得说:“现如今的时代,哪还有什么铁饭碗啊?您的思想早就过时了,就不要瞎操心了。”

鸿福却坚持不同意儿子辞职,结果父子儿子最后闹得,老人住进了医院,儿子拒绝上门。

作家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人生于世,需要一点孤独的清醒。

“人生如逆旅,岁月苦逼催。”每个人,无论你的本事多大,其实,你只能担负自己的人生,无法担负他人的人生。

即便,那个人是你的子女,也不行。

子女只是因为你的缘故偶然来到这个世间,虽然你与他是父母子女关系,但是从人格上来讲,他们是独立的人。

子女不是父母的延续,更不是父母的替代品。

在不同的时代出生,成长,必然会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思想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因此,人老了,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已经交出了家庭的接力棒,儿女们也已经羽翼丰满,不再需要你的庇佑,而是需要自由飞翔。

你要懂得多管好自己,少操心儿女。

在儿女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不要与儿女做无谓的争执,要认识到彼此之间认知和思维方式上的差距,少指责,多认同,多理解,才会相处和谐。

03、学会释然,别愤怒,别较劲,想开就是晴天。

永寿已经退休很多年了,他和老伴每个月都有不少的退休金。

自从退休以后,他就和老伴就生活在自己的老房子安心养老。

他只有一个儿子,虽然自己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儿子,但是儿子却不是很争气,在家族中同龄人里算是没什么出息的一个。

其实,在永寿看来,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金,手里还有养老钱,也有自己的养老房,只要身体健康能自理,就不麻烦儿子。

而且看到儿子的生活状态,日后真的需要人了,估计也指望不上儿子。

所以,他对儿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他不啃老,自己能够独立生存,把他的小家庭经营好,照顾好孙子和儿媳妇,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儿子不仅没出息,还好吃懒做,经常没事找事,时不时的就来到他和老伴这里蹭吃蹭喝。

每当来家里吃饭的时候,还总是拐弯抹角地埋怨他和老伴,说一些很难听的话,一点都不懂得孝顺和尊重自己。

其实,他的心里很清楚,儿子就是抱怨他手里的钱没有给他,让他去折腾。

儿子总是拿别人的事说话给他听,比如他的某个同事或朋友的父母出钱帮他还房贷,或者出钱让他做生意等等。

但是,永寿是一个活的通透,又有远见的人,他很清楚,如果过早的就把手里的钱都给了儿子,不仅助长了儿子的懒作没出息,还会害了自己和老伴。

他知道,要是真的为儿子好,就要逼着儿子自己自食其力,不要老惦记父母的钱,自己有本事赚到钱才是立世之本。

因此,他坚决守住自己的养老钱不会轻易给儿子,即便儿子每次都拿这件事找茬,说难听的话,不尊重他,他也不愤怒,不较劲。

心理学家詹姆斯教授,曾对近1000人做过跟踪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一个人若拥有坏脾气,经常生气发怒,那么往往会导致家庭失败、事业糟糕,或者把好事弄得一塌糊涂。”

成年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一言不合甩脸子。

人生在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总会有无数烦恼和问题,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在各种关系中,其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要想相处的好,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因为认知和格局的问题,不懂得尊重子女的想法,同样,很多子女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

其实,亲人之间相处,反倒不会像对待外人那样客气,而会直来直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但也恰恰如此,会因为言语太过直接,而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总是针尖对麦芒,谁都难受。

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愿意听好话,听不得一点难听的话。

但是,人老了,就会明白:人活着,好话赖话都得听,好脸坏脸都得看,想不开就是阴霾,想开了就是晴天。

人老了,岁月沧桑,最大的馈赠就是铸就了一颗无比豁达的心,与谁都不再较劲。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有句话说:

“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不会通过生气而解决,有时候反而会因为愤怒,导致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在这世上,面对麻烦,愤怒、翻脸,都是最低级的解决方式。

人老了,往后余生,每一天都是数着日子度过,与儿女的缘分就像沙漏,早已进入倒计时。

一、不与儿女较劲,多理解,多爱护。

二、不操心儿女家务事,多关爱自己,享受生活。

三、保持好心态,不胡思乱想,不过于敏感。

人老了,最大的福报就是,眼睛少看事,耳朵少听事,心里不装事。

0 阅读:12
薇薇夜读

薇薇夜读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