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中国坑哭法国!英国460亿核电站面临烂尾,又回过头求中国?

何仪聊巨大的世界 2024-09-20 02:54:19

烧了460亿,英国这回真把自己玩脱了?

欣克利角C,英国未来能源版图上最耀眼的星,如今却成了最烫手的山芋。

460亿英镑砸下去,连个响都没听到,项目进度条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法国电力集团欠了一屁股债,英国政府更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说好的能源独立、绿色转型,怎么突然就成了烂摊子?要复盘这场闹剧,还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彼时的英国,可是核能领域的弄潮儿。早在1932年,英国科学家就率先发现了中子,为核物理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几年后,二战的阴云笼罩全球,英国顶着巨大压力,硬是造出了原子弹,成了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和平年代,英国也没停下脚步,1956年,世界首座商用核电站在英国并网发电,此后,英国又陆续建了14座核电站,核能一度撑起了英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然而,好景不长,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了英国当头一棒,核电站高昂的建设成本和漫长的回报周期,成了压垮英国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80年代,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挥舞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大旗,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核电站首当其冲被推向了私有化的深渊。

为了吸引资本,英国政府把优质核电资产打包成了“英国能源集团”,结果,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在私有化浪潮中被资本玩得团团转,最终在2007年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这边核电站要完蛋,那边燃煤电厂也因为环保压力被逐步关停,英国的电力缺口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也为了在减排问题上刷一波存在感,2008年,英国政府雄心勃勃地宣布要重启核电站建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英国这几十年的折腾,早就把核能人才和技术家底掏空了,想自己搞核电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无奈之下,英国只能拉来老朋友法国帮忙。2008年,英国和法国签署了核电合作协议,法国电力集团豪掷124亿英镑收购了风雨飘摇的英国能源集团,新核电站项目正式提上日程。

双方选定了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欣克利角作为厂址,预计投资160亿英镑,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欣克利角C项目注定要走一段“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之路。

先是法国人发现英国的审批流程复杂到令人发指,从公众咨询、环境评估到议会辩论、许可证申请,简直比西天取经还难;接着是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给全球核电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英国政府也紧急叫停了欣克利角C项目的审批,这一拖就是好几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项目的成本也像吹气球一样水涨船高,从最初的160亿英镑一路飙升到180亿英镑,法国电力集团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时,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彼时,中英关系正处于“黄金时代”,中国企业在核电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也让英国刮目相看。

经过几轮谈判,2015年,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达成协议,共同投资开发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中方出资60亿英镑,占股33.3%。

中国的加入,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欣克利角C项目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6年9月,在经历了无数波折之后,该项目终于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最终批准,2017年3月,欣克利角C核电站正式破土动工。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英国这波操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欣克利角C项目开工后,国际政治风云突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英国也开始重新评估中国企业参与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英国政府在2021年宣布,将对中广核集团参与的塞兹韦尔C核电项目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波操作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果不其然,英国政府随后宣布将收购塞兹韦尔C项目中国企业持有的股份,中广核集团最终选择退出。

欣克利角C项目虽然躲过了被“审查”的命运,但项目成本却在疫情、脱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持续飙升,到2021年已经突破了230亿英镑大关。

巨额的成本压力,让法国电力集团不堪重负,最终在2022年被法国政府重新国有化。中国企业退出后,英国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盘,但欣克利角C项目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英国纳税人的血汗钱。

460亿英镑的预算,在英国历史上都堪称天文数字,更讽刺的是,这笔巨款原本是用来支持英国实现“能源独立”的,现在却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财政负担之一。欣克利角C项目的困境,只是英国核电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英国政府在核电政策上摇摆不定,一会儿拥抱市场,一会儿又回归国有,导致核能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和稳定支持。

同时,英国在核能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国内核能产业链条断裂,过度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最终只能任人宰割。

更让人担忧的是,欣克利角C项目的“烂尾”风险,很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让英国未来的核电发展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英国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在2050年前再建7座核电站,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英国这波操作,究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另有打算,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核电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选项,英国如果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最终只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欣克利角 C 项目的困境,牵动着全球能源市场的神经。这座原本承载着英国能源雄心的核电站,如今却成了英国能源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英国政府试图亡羊补牢,在 2024 年初高调宣布了“70 年来最大规模的核电扩张计划”,目标是在 2050 年前再建 7 座核电站,并投入巨资发展核燃料技术。然而,画饼充饥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英国政府的豪言壮语,更像是为了掩盖欣克利角 C 项目困境而放出的烟雾弹,其可 feasibility 性, 让人实在不敢恭维。首先,资金问题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欣克利角 C 项目 460 亿英镑的预算已经让英国政府捉襟见肘,如果再上马 7 座核电站,所需的资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英国自身财政状况堪忧的情况下,英国政府从哪里筹集如此巨额的资金, 恐怕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其次,技术问题也同样棘手。 英国核能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储备不足,核电项目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企业。

欣克利角 C 项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项目从设计、建造到运营, 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法国人手里,英国人只是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在核电政策上的摇摆不定,更是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从撒切尔夫人时代的私有化浪潮,到近年来对中国企业参与核电项目的“反复横跳”,英国政府的信用已经透支殆尽。

在缺乏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可预期的市场回报的情况下, 投资者自然不会拿真金白银来陪英国政府玩“过家家”的游戏。当然,英国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吸引投资,英国政府提出了核电项目“监管资产基础模型”(RAB),试图通过政府担保和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核电项目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然而,RAB 模型并非灵丹妙药。 该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核电项目的融资成本,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例如,RAB 模型需要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 此外,RAB 模型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最终很可能演变成“政府为企业买单”的局面。

总而言之,英国核电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欣克利角 C 项目的困境,给英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也给全球能源转型敲响了警钟。

英国想要重振核电雄风, 不仅需要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更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核电政策, 在市场化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核电之路。全球能源格局下的英国选择

欣克利角 C 项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支持者认为,该项目对于保障英国能源安全、实现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反对者则认为,该项目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风险巨大,是英国政府的一场“豪赌”。如今看来,这场“豪赌”的结果似乎并不乐观。欣克利角 C 项目的困境,折射出英国核电发展,乃至整个能源战略的深层困境。

近年来,受脱欧、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将核电作为实现能源独立、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试图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然而,英国政府的雄心壮志,却与现实情况格格不入。首先,英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核电并非最佳选择。 长期以来,英国的能源构成以天然气为主,核电占比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英国的电力供应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大力发展核电, 不仅会挤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 还会加剧英国的电力供应结构失衡。其次,英国的外部环境也不支持其大力发展核电。 英国脱欧后, 失去了欧盟这个强大的后盾, 在核电技术、 资金、人才等方面 更加依赖外部力量。

而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 就一直试图打压中国核电企业 "走出去", 近年来更是 拉拢英国等盟友, 试图在 核电领域 构建 "去中国化" 的供应链, 这无疑给英国核电发展 设置了 重重障碍。更重要的是,全球核电产业 正面临着来自 成本高、 工期长、 安全风险大、 核废料处理难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这也让英国政府的 "核电梦" 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 全球范围内 新建核电项目 数量 不断减少, 许多国家 都 放缓了 核电发展步伐, 转而 寻求 更加 经济、 高效、 安全的 能源替代方案。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英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核电,真的是英国能源的未来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与其 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如 放眼全球, 积极探索 更加 多元化、 可持续的 能源发展路径。

例如, 英国可以 充分利用自身 丰富的 风能资源, 大力发展 海上风电; 也可以 加大 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 同时, 英国还 可以 加强 与 欧盟、 美国、 日本等 发达国家 在 能源技术研发、 项目投资、 人才培养等 方面的 合作, 提升 自身的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结语:放弃幻想, 拥抱未来欣克利角 C 项目, 如同 一面镜子, 照出了英国政府 在能源战略上的 迷茫与焦虑。

在全球 能源转型 的大背景下, 任何国家 都不能 固步自封, 墨守成规, 只有 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才能 在未来的 能源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 英国而言, 放弃 不切实际的 "核电梦", 拥抱 更加 清洁、 高效、 安全的 能源未来, 才是 明智之举!

0 阅读:24

何仪聊巨大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