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凭什么赢了袁绍?除了军事优势,离不开三个条件:天时地利人不和

读书悟道君 2024-03-18 23:55:07

黄巾起义给了东汉王朝一记重拳,同时也开启了军阀割据的大门,各路势力蜂拥而起,董卓和袁绍就是捷足先登的那一批。

董卓一介粗鄙武夫,袁绍则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遍天下,然而当两者在历史的洪流中狭路相逢时,袁绍却败给了董卓。

那么,董卓凭什么赢了袁绍呢?说到原因,大多数人认为,董卓凭借的是手中的军队,但实际上,除了军事上的优势,笔者认为,董卓胜,离不开三个条件,就是天时、地利、人不和

天时: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董卓残暴贪婪,算不上枭雄,但他也是身处乱世上位的。

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先是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黄巾之乱被镇压后,各地的叛乱也如燎原之火,凉州有韩遂、边章、王国等人发动反乱;东北辽东有张纯、张举联合乌丸族反乱,张举还自称天子;四川有马相造反;太行山一带的黑山军等农民武装力量也猖狂至极。

与此同时,朝廷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汉室皇族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如刘焉、刘虞。汉灵帝死后,更是发生了“十常侍之乱”。

可见,混乱的局势为军阀割据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割据的军阀也启动了三国乱世的大门。

董卓与其它之后出现的大军阀,如袁绍、曹操、刘备等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些军阀的崛起都是因为“天时”的变化。

地利

董卓发家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优势。

董卓居住的地方,与羌人为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羌人叛乱,后来的五胡乱华,“五胡”之中也有羌族。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

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羌人进抵河东、河内,逼近洛阳,战争持续了12年。

汉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之后,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相继发动反抗斗争,时间长达10年之久。

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之后,西部羌人又想来反抗东汉王朝,与各地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

东汉王朝面对难以应付的西羌,便把董卓提拔起来,希望借助他来对付羌人。那么董卓的声望从何而来呢?

首先,他在年轻时曾游侠羌人地区,与当地的豪强首领关系很好。后来他回到家乡后,有些首领前来投靠他,他也表现得相当大方热情,不惜杀掉家中的耕牛来款待他们。

从董卓的行为举止来看,此人性格中除了暴戾的一面,也有豪爽的一面,否则后来这些羌人不会回馈给他上千头杂畜,因此而获得了“健侠”的美名,也提升了他在羌人豪强心中的地位。

所以,董卓在羌人地区本身有着一定的本土优势。

其次,董卓擅于投机,在军事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汉朝实行察举制的官方录用制度,这种制度对名门官宦子弟倾斜,董卓也是出生官宦之家,所以,在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邵良家子被选为羽林郎,在中郎将张奂手下任军司马,并参与攻打并州的羌人。

董卓力量过人,骑射技能了得,可以同时挎着两个箭袋,骑在马上左右开弓,羌胡人都惧他三分。所以,他屡立战功,因功不断晋升,从郎中调任广武令,再到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逐渐拥兵自重。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董卓也参与 了,但因失败而遭罢免。同年冬,凉州发生叛乱,北地先零羌和艳罕、河关的汉人,也起来反抗东汉,并推边章、韩遂为头目。

第二年边章、韩遂率数万大军进抵三辅,名义上是声讨宦官,实质上就是对抗朝廷。危急时刻,汉灵帝启用皇甫嵩征讨,董卓也再度被启用,任中郎将参与其中。

皇甫嵩指挥不利,又换上张温,张温派出六路大军出击,最后只有董卓这一路全师而还,其余都惨败,董卓也因此受封为侯。

中平五年(公元187年),凉州叛军再度攻入三辅,皇甫嵩和董卓再度临危受命,一举击败了韩遂、马腾。

从此,董卓在关西名声大震,势力倍增,与出身名门的皇甫嵩不相上下,成为关西军阀的代表人物。

从上述也不难看出,董卓崛起与他出生成长之地关系重大。

人不和

上面也说了,东汉末年,内外矛盾重重,在朝廷内部有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而且东汉王朝内部的这种斗争由来已久。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临朝称制,侍中窦宪专权。永元四年(公元92),和帝启用宦官郑众掌握禁军,一举消灭了窦氏力量,郑众封侯,从此参与朝政。

安帝时,邓太后与其兄邓骘等人专权,待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等人合谋,又消灭了邓氏势力,此后,李闰等宦官专权。

冲帝、质帝、桓帝时,外戚梁冀专权长达近20年,梁太后死,桓帝又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消灭了梁氏势力,之后宦官又独揽大权。

同样,到汉灵帝时,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仍在继续。汉灵帝中平五年,为镇压黄巾起义,灵帝设置了西园八校尉,以加强京师护卫,并且启用宦官小黄门蹇硕为军校尉,中军校尉袁绍、黄军校尉曹操,都受其管制。

而作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也不是吃素的,在镇压黄巾起义时,也率兵护卫京师洛阳。这样一来,外戚与宦官的对峙局面再度形成。

待汉灵帝一死,两虎必有一争,但这次与往常有点一样,没有出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而是出现了两虎相争,双方都伤的下场,而渔翁得利者就是董卓。

汉灵帝死后,14岁的皇子即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当权,之后宦官蹇硕立马就被杀了。

再之后袁绍给何进出了个馊主意,让他把宦官全部杀光,但何太后不同意,为逼何太后点头,袁绍又提了个建议,召天下各路豪强军阀进京拱卫京师。

董卓也正好在召唤之列,于是,他领着自己的三千人马“受邀”入京,从而有了一家独大的机会。可见,董卓入京恰是朝廷内部不和谐的产物。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不和”因素,就是关西军阀与关东名流之间的矛盾。

俗话说得好,“关西出名将,关东出名相”,这里所说的“关”指的是函谷关,此关大致在洛阳与长安的中间,以函谷关为界,关西与关东的风土民情大不相同。

关西在军事上一直处于优势,但他们在表面上不得不受制于关东文人势力,所以,关东文人势力也看不上关西军阀,双方之间火药味很重。

关东诸侯与董卓相争时,同是关西出身的皇甫嵩,尽管忠于朝廷,当时身处长安,但仍旧选择了冷眼旁关,并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行动。

董卓做大之后,袁绍携十八路诸侯前来讨伐,为何会是一盘散沙?

首先,关东诸侯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就袁绍和袁术兄弟俩也不和睦,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只有王匡、曹操、袁术及孙坚与董卓有交战,最后得胜的却只有孙坚,其他人都大败而归。

其次,这也说明,这些诸侯内部除了不和睦,在军事上更是毫无经验,而董卓则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所以,根本不用惧怕一群乌合之众。

那么,董卓为何不能扩大他的胜利果实,最后还是败亡了呢?成于时运,败于人品。

综上所述,也就是笔者所认为的董卓成功的三个因素。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hbbhjk

hbbhjk

2
2024-03-19 18:08

刘备天时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