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比较优势,写好“土特产”大文章

离石杂粮名都 2023-11-22 09:24:1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往往因依赖传统农业或资源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生产能力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土特产”三个字,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发展“土特产”,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在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与当地元素,做出“土”味和“特”色。但“土特产”的发展不能仅满足于现有比较优势的挖掘与利用,而是要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比较优势,以“土”生“新”,在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技术提升、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品牌化运营等方式,塑造新的比较优势,持续升级迭代,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

要在“链”上拓展,延伸产业链带动价值链升级。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具有高利润的经济作物种植都会吸引大量模仿者,有可能导致种植效率提高但农民收入依旧上不去的困境,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从产业链而非单一产品的角度来看待乡村产业发展。在进行产业规划时,要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要在增加农产品源头供给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加工层次和增值效益,将产业链延伸至加工分选、仓储保鲜、包装运输、品牌运营、电商销售等多个环节。将传统本地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动态升级,形成品牌、技术、规模化生产等新的比较优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困境,才能避免产业链不完备、原材料和销售“两头在外”等影响产业链价值提升的现象,将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要在“融”上发力,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三产融合是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的有效手段,这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交叉融合,要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方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可以实现以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为中心,与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开发等第二产业以及餐饮业、住宿业、旅游观光业等第三产业相结合,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此外,由于各地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取规模优势以及实现资源互补,产业规划要有更大的视野,在多个片区和区域之间形成协作,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区域融合,培育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域集群效应,将区域内的多个比较优势整合起来,转换成整体上的竞争优势。

要在“智”上布局,科技赋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赋能,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当前已投入应用的无人机械化、无人农场等项目,即是将农业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的例证,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才能推动乡村产业走上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道路。此外,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场景应用,可以将农民生活、田园风光、民俗活动等场景结合在一个空间维度内,为乡村三产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技术赋能后,原有的本地比较优势可以焕发出新的风采,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放大竞争优势。

因地制宜是写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的前提,但本地资源和本地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的发展,新的本地特色、本地资源和比较优势会源源不断更新、迭代。“土”能生“新”,只有对比较优势保持动态的认识,才能给产业发展带来持续的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 | 中国乡村振兴主编 | 李伟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