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泰国孙子常念周:出身泰国豪门,母亲是周总理的泰国女儿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2025-01-22 18:29:59

本文依据权威历史资料编纂,内容准确可靠,文末附参考文献。

20世纪50年代,泰国上层家庭的女孩常媛,在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关怀下度过10年。其子常念周后成为企业家,促进中泰经济交流,并资助云南贫困地区,回馈中国社会。

三代人传颂的佳话跨越半世纪,彰显周恩来总理博大胸怀,诠释中泰“投桃报李”深情。常念周虽出身泰国豪门,却感念母亲对周总理之恩,视中国为故乡,传承中泰友好。

【特殊时期的人质外交】

20世纪50年代,中泰虽未建交,但民间交流已起步。1957年,泰总理披汶•颂堪的顾问桑•帕他诺泰将8岁女常媛与12岁子万崴送至北京学习。

此决定非偶然,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复杂。为破封锁,中国积极与邻国友好。披汶•颂堪虽排华,但认交好新中国重要,遂令密友桑•帕他诺泰与中方接触,送子女来华求学示好。

1957年8月,常媛与兄长在保镖陪同下抵京。周总理已令秘书安排兄妹入住宽敞四合院,含厨师、司机及翻译。周总理关心孩子,亲自叮嘱工作人员悉心照料。

周总理因事务繁忙,出访时委托何香凝照看常媛兄妹。年过古稀的何香凝疼爱孩子,用泰语结合粤语音译为兄妹取名常媛、常怀,两人遂亲切称她为“阿妈”。

常媛兄妹原计划在中国学习一两年后回国,但中泰建交秘密商讨泄露,致父亲桑•帕他诺泰受泰国军阀沙立政变牵连流亡。周总理安慰他们,视如己出,承诺全力相助。

【周总理关爱下的童年】

常媛与常怀兄妹远离双亲,但在周恩来总理安排下,于北京享舒适生活。周总理为他们觅得城中僻静四合院,布局精巧,景致宜人,室内整洁,书籍与生活用品齐备。

周总理为照顾兄妹俩,安排了名厨郭师傅做美味佳肴,司机刘师傅接送上学,及生活助理李阿姨打理起居,郭师傅厨艺高超,刘师傅技术精湛,李阿姨细心周到。

为解语言难题,周总理特选通泰语翻译陈先生。陈先生既负责日常交流指导,又传授文化知识。其悉心教导下,常媛与常怀迅速掌握中文,并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周总理虽忙,但仍抽空看望兄妹俩,每次都带精选礼物,如趣书或文具。他详询学校情况,倾听烦恼并给予指导。常媛回忆,总理的关爱如父母般温暖。

周总理出访前看望兄妹俩,知他们思亲,便执手言:“常媛、常怀,在此我即父。有要求即说,我随时在。”深情之语,令兄妹泪眼,异乡孤感顿消。

周总理缺席时,何香凝成为兄妹俩的依靠。她虽年迈,仍全力照顾他们,嘱咐工作人员细心照料,并常来四合院探望。何女士的平易近人深受孩子喜爱,常媛更称她为“阿妈”。

在何香凝的关怀下,常媛与常怀迅速融入中国生活。他们学习优异,待人友好,深得师生喜爱。课余时,兄妹常游故宫、天安门、香山,品小吃,丰富了童年,也深爱北京。

1964年,常媛与常怀在京生活7年后,周总理探望并询问其未来打算。两人均愿继续在华学习,周总理欣慰答应支持,并要求保障人员为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常媛归国后的人生轨迹】

1967年,常媛与常怀从北京返泰,周恩来总理与何香凝女士赴机场送行。周总理紧握他们手说:“中泰人民亲如兄弟,望你们回国后增进友谊。北京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常回。”

回泰后,兄妹迅速融入新学业。常媛考入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后赴剑桥大学交流,结识英国学生理查德并相爱,决定毕业后留英发展。

周总理得知常媛赴英,颇为挂心,亲笔致信中国驻伦敦大使馆,要求关照其生活并助解难题。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常媛迅速于伦敦觅得稳定工作,并成功取得长期居留签证。

1976年,常媛与理查德结婚。婚后生下一健康男婴。为纪念周恩来,儿子取名念周。念周九个月时,常媛带他回京,恰逢周总理逝世周年,她心情沉重地向周总理遗像致敬。

周总理虽逝,但生前关爱常媛家未断。数十年间,常媛与念周回国,中方专人接待,安排与周总理故旧会面。常媛感动,更坚传承中泰友谊之志。

常媛在曼谷开了家新中国外交关系史实博物馆,展示家族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历史照片、领导人信函、日记、合影等,每件展品都蕴含深情,吸引中泰民众参观。

21世纪以来,中泰关系日益紧密,常媛一家与中国联系加深。2000年,她以学者身份出席中泰建交25周年座谈,回忆在华求学经历,寄语中泰友谊长存,赢得嘉宾热烈掌声。

2015年,常媛之母西林于曼谷逝世,终年89岁。遵其遗愿,骨灰送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常媛致辞称,母亲毕生致力于中泰友谊,今长眠于中国,终偿其愿。

《党史纵横》记述:周恩来与泰国访华的“和亲”特使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展现了中泰友好交往的历史篇章。

《世界知识》:中泰关系曾有一段往事,他们在新中国被视作“人质”,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两国间的信任与期待。

0 阅读:47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