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 ··
2024年,随着保险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报行合一的持续深化,保险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稳健。
其中,寿险“头雁”中国人寿交出了“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千亿,同比大幅增长108.9%;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4.3%;总保费超6714亿元……”的历史最好成绩单。
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关键因素推动了中国人寿达到历史最佳?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从数智化赋能到风险管理,从做好企业运营到继续写好五篇大文章,中国人寿又是怎么做的?
和八妹一起看看,保险“头雁”在行业深化改革中重构增长的逻辑:
1.
/“历史最好成绩单”中,
有哪些突破? /
在这份“历史最好成绩单”中,最直观的突破就是经营成果。
2023年,中国人寿的总保费达6714.57亿元,同比增长4.7%;总投资收益达3082.51亿元净利润突破千亿元,达106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8.9%。
特别是中国人寿的新业务价值也在去年实现快速增长,基于2023年经济假设同比增速达24.3%,在2024年经济假设下实现337.09亿元。
新业务价值,代表着新保单的利润,当其快速增长时,说明保险公司的业务端利润增长强劲,更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另外,2024年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达1190.77亿元,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5.8%。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566.03亿元,同比上升14.3%,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同比提升3.54个百分点。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人寿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增加长期险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十年期及以上的产品,有助于提升长期稳定收入来源,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
当然了,实现以上成绩,与“人”分不开,去年,中国人寿的队伍质态还在继续改善,绩优人力规模和占比逐步提升,销售队伍产能在高平台上稳步提升,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15.0%。
除了业务收益,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也有大幅提升。
2024年,中国人寿实现了净投资收益1956.74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3.47%;实现总投资收益3082.51亿元,同口径同比大幅增长150.4%,总投资收益率为5.50%。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践行者,中国人寿的投资方向,还更加全面、精准地服务了实体经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目前,中国人寿累计投资实体经济存量规模超4.62万亿元,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投资规模分别达2.37万亿元、3.03万亿元,累计为近6000家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风险保额4.8万亿元。
可见,保险“头雁”在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一直不容小觑,而中国人寿这份成绩单,还证明了“尖子生”也可以再进步。
2.
/数智化大基建,
掌握在中国人寿自己手中 /
当下,保险科技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模式正在面临着效率瓶颈,从技术工具应用到保险经营质效的突破,成为了机构数智化转型的重头戏。
中国人寿也在以“科技国寿”战略为引领,通过算力重构、数据融合、生态化布局,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探索数智化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中国人寿在数智化上的表现,可以用重质量、提效率来形容。
一方面,中国人寿坚持科技全面自主掌控的决心,加快推进着数据中心向智能化、极简化、分布式架构转型,为业务体系打造了更加弹性、安全、可靠的数智新基建,有效支撑业务端诉求的发展和前沿技术的快速落地。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有新技术出现,我们基本上是第一时间展开应用,我们通过技术组件进行灵活的组合来应对整个市场的变化。大家能看到,任何一个业务变化的时候,我们的系统都是在第一时间实现了支持。虽然中国人寿很庞大,但是我们的系统很灵活。
例如在大家最关注的理赔上,去年中国人寿全年服务超30亿人次,理赔近2500万件,核保、保全智能审核率分别达95.2%、99%;理赔时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27个省份推广“全流程无人工理赔”服务,“理赔预付”惠及客户数同比翻倍,“理赔直付”最快可至秒级。
另一方面,中国人寿的数智化基建,更注意质量和效率的“双升”。
目前,中国人寿推进全国运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一体化智能调度能力。共享模式在生产作业、客户服务领域深入应用,核保、理赔等审批效率提升均超26%;空中客服客户等候时长缩短18.9%。
还有我们都熟悉的95519客户联络中心已经全面依托前沿AI技术建设智能问答交互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千人千面”专属客户服务、一站式“自助报案”服务等十余项高频人工咨询服务的智能化替代。
另外,中国人寿也在合规、风控上不断跃迁,将基于大数据的模型、算法嵌入合规风控管理流程中,加强合规硬控制;应用数字技术创新风控手段,推进风险管理从等量管理向减量管理转变,将风险管理前置。
不难看出,保险业的数智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智化基建重构产业价值链条的深层变革,中国人寿以质量筑基为战略支点,实现了一场效率突围。
3.
/关注“国之大计”,
继续写好五篇大文章 /
保险行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运行息息相关。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去年仍然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在实现共同富裕、支撑老有所养等社会责任上,继续写好“五篇大文章”。
在养老金融中,中国人寿具有丰富的跨周期资金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全面布局养老保险“三支柱”,全力服务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类客户养老“钱袋子”保值增值;还有丰富的跨行业合作经验,提出了“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养老生态建设理念。
例如在养老金融的投入上,中国人寿是“出人、出钱、出产品、还出力”,目前其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国寿大养老基金,大力构建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城市养老养生项目布局;同时聚焦银发经济,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国寿银发经济产业基金,推动形成以保险为核心的上下游健康养老产业链。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已累计在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
毕竟,对家庭而言,养老是最大的家事之一,对一个国家而言,养老亦是国之大事,大家和小家,都被中国人寿牢牢地放在心上。
还有在普惠金融上,长期以来,中国人寿不仅深入民营经济运营肌理,还在挖掘民营企业及员工保险保障需求,在产品、理赔等环节上进一步提质增效,致力于为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消除后顾之忧,2024年,仅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就服务中小微企业近160万家;另外,中国人寿还在强化面向农民、低收入人群、新业态新市民、学生儿童、特定职业等特定群体的保险保障供给力度,不断拓宽服务半径,扩大普惠保险体系覆盖面。
在数字金融方面,为满足互联网客群养老、身故、意外等保障需求,结合互联网年轻客户交费方式偏好,在互联网多元产品供给上取得新突破;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支持科技保险和绿色保险保障方案提升。
写好五篇大文章,更是中国人寿持续不断升级迭代“服务未来”的能力。
知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句名言:未来已来,它们只是不平均地躲藏在现实中。对于身处行业变革期的中国人寿来说,只有敏锐地洞察到这些来自未来的信号,并且及早调整步调、积极布局,才有可能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会,成就未来。
4.
/写在最后 /
在2025这个“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人寿以2024年这份“历史最好”成绩单为新注脚,不仅验证了其“稳中提质”的战略定力,更以“头雁效应”引领行业向长期主义、普惠创新、社会责任三大方向进化。
未来,期待中国人寿还会将“社会稳定器”的更多功能,具象化为可触达的保障方案,在共同富裕框架下,扩展金融服务的价值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