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部队退伍去山村小学,借调公社3个月后,我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

浅念情笺 2025-03-27 13:18:18

1983年的夏天,我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泥土气息,村里的土墙、玉米秆,一切仿佛都未曾改变。只是,家中光景大不如前。父亲去年种地摔伤了腿,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母亲和弟弟身上。我这个退伍回来的大儿子,成了家里的希望。

“柱儿,你这三年当兵回来,咋还去教书了?你是不是脑袋给踢了?”邻居李婶的疑问,也代表了村里大多数人的看法。部队转业,不去找个“正经工作”,反而去教书,在他们看来,这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可我心里清楚,我并没有太多选择。微薄的复员安置费杯水车薪,家里的情况不允许我挑三拣四。

第二天,村支书就找上了门,说村小学缺老师,让我去顶三个月。说实话,我心里是抗拒的。一个当兵的去教书,这差事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母亲的劝说和家里的窘境让我无法拒绝,我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山村小学的条件比我想象中还要艰苦。三间破旧的土坯房,教室里桌椅残缺不全,连黑板都坑坑洼洼。但孩子们却格外纯真热情。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求知的渴望,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更是让我心头一酸。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份工作或许比我想象中更有意义。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我开始自掏腰包,在学校后院搭起小灶,每天中午给他们炒菜。孩子们吃得开心,我也感到莫大的满足。虽然村里人说我傻,拿着微薄的工资还倒贴钱,母亲也不理解,但我并不后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渐渐适应了教书的生活,也爱上了这些孩子。半年后,镇书记突然找到我,说镇里农技推广站缺人写材料,想借调我去帮忙三个月。我犹豫了,我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但书记保证三个月后让我回来,我最终还是答应了。

镇上的工作节奏很快,每天都要翻阅资料、撰写报告。虽然我没有多少文化,但部队里培养的认真和细致,让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三个月转瞬即逝,我正准备回小学,镇书记却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我愣住了,这三个月的借调,竟然成了我人生的转角。我再次犹豫了,我牵挂着小学里的孩子们。书记看出了我的心思,让我先回小学看看再做决定。

回到小学,我发现教室里已经多了一位新老师。蔡支书告诉我,镇里已经安排了人接替我的工作,并劝我留在镇上发展。孩子们围着我,问我还会不会走。我抚摸着他们的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却强烈反对,她担心我去了镇里,家里就更难了。弟弟柱旺为了支持我去镇里工作,竟然提出辍学。我既感动又生气,坚决不同意他放弃学业。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留在镇上,但每个月都要回小学看看孩子们。书记同意了我的请求,并赞扬了我的责任心。

在镇政府,我从农技站到宣传办,再到县里的报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出去。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山村小学的牵挂却从未改变。每个月我都会回去一次,带些书籍和文具,也会帮新老师备课。

多年后,我陪同县领导下乡,再次路过了那所山村小学。如今的学校早已焕然一新,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千。如果不是那三个月的借调,我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母亲为我的成就感到骄傲,而我心里清楚,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源于那段难忘的经历。那三个月的借调,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更让我明白了责任的意义。

人生的道路上,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去山村小学代课,如果没有接受那三个月的借调,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吧。

0 阅读:0
浅念情笺

浅念情笺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