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一张来自远方的结婚请柬勾起了我尘封的回忆。请柬上附着一张小小的便条,娟秀的字迹写着:“谢谢你当年在火车上的注视,那是我收到过最美好的青春礼物。”这句话,瞬间将我拉回了1992年的那个夏天,那列从北向南的绿皮火车,以及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女孩。那一年,我19岁,对未来充满憧憬,却未曾料到会在火车上邂逅一段如此特别的缘分。故事的开端,如同电影里的慢镜头,充满了青涩和悸动。
1992年的夏天,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前往大学报到。车厢里人来人往,喧嚣中带着一丝兴奋。我的座位靠窗,对面坐着一个安静的女孩,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针织衫,长发披肩,正专注地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我偷偷地打量着她,却在她转头时慌忙避开视线,心跳得厉害。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明明很想说话,却总是不敢开口?”列车员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愣了一下,目光不由自主地又瞥向了对面的女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吧。”我低声回答,心里却想着,或许,这就是青春期特有的羞涩吧。
“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女孩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南方口音。我连忙收起摊开的行李,点了点头。她叫张雨,高考结束后准备去南方读大学,外语系。而我,则即将开启我的计算机系大学生活。世界真奇妙,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就这样在火车上相遇了。
简短的对话后,我们又各自安静下来。车厢里摇摇晃晃,我的目光还是忍不住一次次地飘向对面。几个小时后,张雨突然开口:“其实,你不用每次都躲开的,我能感觉到你的目光。”我的脸一下子烧了起来,“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没关系,”她笑了,“我觉得这样的你很有趣。要不要一起去餐车吃个午饭?”
午饭时,我们聊了很多。她来自一个沿海小城,从小就梦想着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我则分享了我在北方小镇的平静生活,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她告诉我,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她或许还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家乡。“你知道吗?我其实很佩服能主动追求梦想的人。”她说。我回应道:“但你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发。” “是啊,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吗?”她语气坚定。
夜幕降临,车厢里的灯光变得柔和,大部分乘客都已入睡。只有我们还在轻声交谈,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梦想。我鼓起勇气,问她:“如果我说我想以后继续和你联系,会不会太唐突?”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写下什么后递给我:“这是我的地址,如果你愿意,可以给我写信。”
第二天早上,火车到达终点站。站台上,我们互相道别,却都没有说再见。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书信是唯一的联系方式。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通信。在信中,我们分享各自的大学生活,讨论理想,畅谈未来。她的字迹和她的人一样,温婉而有力。每次收到她的信,我都会反复阅读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大三那年,我第一次去她的城市看她。她还是那样清澈的眼神,只是多了几分成熟。她笑着说:“真没想到你真的会来。” “我答应过的事,一定会做到。”那个周末,我们一起逛了她生活的城市,走过她常去的街道,品尝她最爱的小吃。傍晚,我们站在海边,看着夕阳缓缓落入海平面。
“张雨,我……”我鼓起勇气,想要说出埋藏已久的话。“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她打断了我,“但是,我们真的合适吗?”我沉默了。她准备出国深造,而我已经接受了家乡一家企业的工作邀请。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对未来的规划也各不相同。“有些美好,或许保持现状会更好。”她轻声说道。
毕业后,我们的联系逐渐减少,最后停留在了偶尔的节日问候。我知道她去了国外,后来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事业有成。而我也在家乡的科技公司步步高升,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如今,看着她寄来的结婚请柬,心中百感交集。
或许,有些相遇注定只是生命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美丽的插曲。我们都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温暖的印记,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美好,才让这段回忆显得如此珍贵。如果当初我们都更勇敢一些,结局会不会不同?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擦肩而过,有的驻足片刻,有的相伴终生。不是所有美好的相遇都要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每一次心动都值得珍惜。那么,你认为呢?